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健脾化浊”推拿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05:59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化浊”推拿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本试验于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推拿科门诊部和南京市集庆门医院门诊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脾虚浊滞证”受试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推拿组和“健脾化浊”推拿组,每组患者数共计20例。三组患者均由专业人员定期给予健康教育、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指导,并维持受试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即降糖药物用法用量与受试前保持一致,以维持血糖基本稳定。其中,对照组仅维持受试前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常规推拿组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推拿治疗学》中的治疗方案予以辅助干预;“健脾化浊”推拿组在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化浊”推拿法辅助治疗。三组患者均干预治疗8周,每周3次,隔日1次,周日休息。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全程的安全性,并对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疗效评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以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代表的...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概述
        1.3 病机观点
        1.4 治法研究
    2.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2.1 疾病概念
        2.2 发病原因
        2.3 病理机制
        2.4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不良反应控制和记录
        2.4 观察指标和方法
        2.5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3.研究结果
        3.1 脱落和剔除情况分析
        3.2 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3.3 治疗前后各试验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理论依据
        1.1 “健脾化浊”治则探讨
        1.2 组方选法依据
        1.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2.结果分析
        2.1 “健脾化浊”推拿法对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疗效评定的影响
        2.2 “健脾化浊”推拿法对糖代谢水平的影响
        2.3 “健脾化浊”推拿法对肠道菌群水平的影响
    3.结论
    4.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整合药理学的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J]. 陈澈,乔海琦,周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8)
[2]黄芩-黄连配伍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概述[J]. 丁美林,董宏利,江国荣,颜帅,宗阳.  中国药房. 2019(17)
[3]知柏地黄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机制[J]. 伍启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10)
[4]点按三脘穴对慢性肾脏病3-4期伴消化功能紊乱患者的干预研究[J]. 母慧娟,李伟,王婷,于琳琳.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8)
[5]社区管理下的功法八段锦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血糖指标的影响[J]. 杨晗,李鹏,方朝晖,吴云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4)
[6]从内质网应激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脾虚痰湿病机[J]. 唐咸玉,曾慧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7)
[7]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助脾散精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王晶,岳仁宋,汪晓敏,刘蕊蕊,赵雯雯,杨茂艺.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7)
[8]摩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IL-1β、Caspase-3及Bcl-2表达的影响[J]. 冯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13)
[9]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J]. 王瑶,于燕婷,黄国伟,张美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9(06)
[10]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与IL-6、IL-10、IL-10R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沈艳,唐红,周端,陈昕琳,王佑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硕士论文
[1]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的“消渴”理论源流及内涵探讨[D]. 刘媛.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398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398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