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与艾滋病家庭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29 12:29
艾滋病影响的不仅仅是艾滋病病人本人,而是整个家庭以及家庭系统,而家庭在病人应对生理和心理压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性作用。文章从艾滋病对家庭及家庭系统的影响,家庭对艾滋病病人的影响,以及艾滋病家庭的压力应对三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艾滋病家庭的相关研究。国家政府以及相关研究者可以关注作为整体的艾滋病家庭,丰富艾滋病家庭压力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艾滋病家庭的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
【文章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2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AIDS对于家庭及家庭系统的影响
1.1 心理困扰
1.2 歧视和污名
1.3家庭羞耻感
1.4 家庭关系
1.5 经济压力
2 家庭对于HIV/AIDS病人的影响
2.1心理状态
2.2 治疗依从性
3 AIDS家庭的压力应对
3.1 自发的压力应对方式
3.2 外部的支持性因素
4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彝族乡村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调查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调查[J]. 李光勇. 贵州民族研究. 2013(01)
[2]十年来社会组织(NGOs)参与防治艾滋病研究述评[J]. 张宁,武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杨柳,刘力,吴海铮.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5)
[4]关于NPO扶助艾滋病人的作用分析[J]. 刘春湘,古力努尔·达吾提汗. 经营管理者. 2010(01)
[5]艾滋病对家庭稳定性影响的调查[J]. 杨蓉蓉,桂希恩,荣玉萍,邓莉平,严亚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2)
[6]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性反应及中介分析[J]. 蔡华俭,伍秋萍,邓赐平. 心理学报. 2008(01)
[7]HIV/AIDS家庭社会心理状况调查[J]. 金芳,白立石,李红霞,辛天义,任海英,周玲,曾毅. 中国公共卫生. 2007(09)
[8]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J]. 曹晓斌,庞琳,吴尊友.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03)
[9]我国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关怀及消除歧视[J]. 徐钟渭,谭永达. 浙江预防医学. 2003(07)
[10]对家庭定义的理论探讨[J]. 赵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3464660
【文章来源】: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23(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AIDS对于家庭及家庭系统的影响
1.1 心理困扰
1.2 歧视和污名
1.3家庭羞耻感
1.4 家庭关系
1.5 经济压力
2 家庭对于HIV/AIDS病人的影响
2.1心理状态
2.2 治疗依从性
3 AIDS家庭的压力应对
3.1 自发的压力应对方式
3.2 外部的支持性因素
4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彝族乡村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调查研究——基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调查[J]. 李光勇. 贵州民族研究. 2013(01)
[2]十年来社会组织(NGOs)参与防治艾滋病研究述评[J]. 张宁,武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杨柳,刘力,吴海铮.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5)
[4]关于NPO扶助艾滋病人的作用分析[J]. 刘春湘,古力努尔·达吾提汗. 经营管理者. 2010(01)
[5]艾滋病对家庭稳定性影响的调查[J]. 杨蓉蓉,桂希恩,荣玉萍,邓莉平,严亚军.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9(02)
[6]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性反应及中介分析[J]. 蔡华俭,伍秋萍,邓赐平. 心理学报. 2008(01)
[7]HIV/AIDS家庭社会心理状况调查[J]. 金芳,白立石,李红霞,辛天义,任海英,周玲,曾毅. 中国公共卫生. 2007(09)
[8]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J]. 曹晓斌,庞琳,吴尊友.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03)
[9]我国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关怀及消除歧视[J]. 徐钟渭,谭永达. 浙江预防医学. 2003(07)
[10]对家庭定义的理论探讨[J]. 赵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3464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34646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