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亚型及其耐药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HIV-1亚型及其耐药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亚型 耐药 基因突变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我国HIV感染者中流行的HIV-1亚型种类复杂、多样,且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差异。研究表明,HIV-1亚型与艾滋病病程及其耐药突变具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我国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转变和抗病毒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开展系统全面的HIV-1亚型及其耐药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从分子水平揭示HIV-1的流行信息和流行趋势。目前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在系统全面地了解我国HIV经性传播人群中HIV-1亚型流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初步了解无锡市HIV-1亚型及耐药突变的流行分布情况,并结合常规工作中关于HIV/AIDS的流调、随访、治疗等信息,以初步探讨HIV-1感染病程和耐药的可能影响因素,旨在为该市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研究方法:1. Meta分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HIV-1亚型的研究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Freeman-Tukey双反正弦变换法对不同病毒亚型的流行率进行合并计算,并从研究时间、研究地点和研究人群三个方面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软件包括R 3.2.1和SAS 9.3。2.HIV-1亚型分析:以无锡市疾控中心2012~2013年常规CD4监测随访队列中的343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静脉血采集,并采用巢式PCR扩增env和pol区的部分基因片段后送至生物公司测序,根据env和pol的部分基因序列进行病毒亚型分析。3.HIV-1耐药突变分析:将279例研究对象的pol基因序列(覆盖pol区的蛋白酶基因全长及反转录酶1-280位左右的密码子序列)提交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突变分析。4.统计学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使用SAS 9.3或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描述,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或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描述。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或生存分析进行HIV病程和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 Meta分析共纳入130篇文献,包括18725例成功分型的样本。CRF01_AE、B、 CRF07_BC、CRF08_BC和C亚型的合并流行率分别为44.54%(95%CI:40.81-48.30)、 18.31%(95%CI:14.71-22.17)、16.45%(95%CI:13.82-19.25)、2.55%(95%CI:1.56-3.73)、 0.37%(95%CI:0.11-0.72)。分层分析发现,B亚型在性传播感染人群中的流行率呈下降趋势,而CRF01_AE、CRF07_BC在性传播感染人群中和CRF08_BC在异性传播感染人群中的流行率呈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的HIV-1亚型分布呈现明显差异。2.最终有313例研究对象成功进行HIV-1分型,其中CRF01_AE所占比例最高,达49.4%(155/313),其他亚型及流行比例分别为CRF07_BC 16.9%(53/313)、B 12.8% (40/313)、CRF08_BC 9.3%(29/313)、CRF67_01B 3.8%(12/313)、CRF68_01B 1.9% (6/313)、CRF02 AG 0.3%(1/313)、CRF59 01B 0.3%(1/313)、C 0.3%(1/313)和URFs 4.8%(15/313),不同性别、年龄和传播途径间的病毒亚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279例研究对象中,共发现36例存在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5.0%(14/279)其中床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8%(4/220),用药人群的耐药率为16.9%(10/59),,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耐药突变主要包括D30N、L90M、K65R、M184IV、K103N和Y181C等点突变所引起的不同类型抗病毒药物的高度或中度耐药,而其他耐药突变则引起低度或潜在低度耐药。4.病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HIV-1 CRF07/08_BC毒株感染相对B亚型,病程进展缓慢(OR=0.312,95%CI:0.134~0.728),然而CRF07/08_BC毒株感染者合并耐药突变较B业型毒株感染者合并耐药突变的病程进展更快(OR=12.276,95%CI:2.255~ 66.830);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HIV确诊时年龄是产生耐药的保护因素(OR=0.930, 95%CI:0.909~0.987),即HIV确诊时年龄越小越易发生耐药。研究结论:1.中国HIV-1经性传播人群的亚型分布存在较大的时间变异性和地区差异性,HIV-1的高度变异性给艾滋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极大挑战。2.目前无锡市流行的HIV-1毒株种类复杂多样,为有效控制新的重组毒株的产生与流行,应进一步加强不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严密监测HIV-1亚型的流行动态。3.相对B亚型,non-B亚型中的CRF07/08_BC感染后病程进展缓慢,然而CRF07/08_BC感染合并耐药突变较B亚型感染合并耐药突变的病程进展更快,其作用机制需给予进一步的探讨。4.该地区HIV-1耐药株的传播尚处于低流行态势,耐药突变主要由已有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所诱发,然而药物间的交叉耐药及耐药株的传播警示该地区应加强HIV-1/AIDS人群的耐药监测。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 亚型 耐药 基因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91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4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14-15
- 前言15-19
- 第一章 中国HIV-1经性传播人群中不同亚型毒株流行率的Meta分析19-31
- 1.1 材料与方法20-21
- 1.1.1 文献检索20
-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20
- 1.1.3 数据提取20-21
- 1.1.4 统计分析21
- 1.2 结果21-28
- 1.2.1 文献检索21-22
- 1.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22
- 1.2.3 不同HIV-1亚型流行率22
- 1.2.4 亚组分析22-23
- 1.2.5 发表偏倚评估23-28
- 1.3 讨论28-31
- 第二章 无锡市HIV-1亚型及其与疾病进程间的关联研究31-57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31-37
- 2.1.1 研究对象31
- 2.1.2 个案调查31
- 2.1.3 静脉血采集31
- 2.1.4 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1-32
- 2.1.5 基因扩增及测序32-35
- 2.1.6 病毒亚型判定35
- 2.1.7 病程进展分组35
- 2.1.8 实验质量控制35-36
- 2.1.9 伦理学审查36
- 2.1.10 统计与分析方法36-37
- 2.2 结果37-52
- 2.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37-38
- 2.2.2 nest-PCR扩增与测序38
- 2.2.3 系统进化树绘制38-40
- 2.2.4 基因离散率40-43
- 2.2.5 HIV-1基因分型结果43
- 2.2.6 不同流行病学特征的亚型分布43-45
- 2.2.7 HIV-1亚型与病程间的关联分析45-52
- 2.3 讨论52-57
- 第三章 无锡市HIV-1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57-69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57-58
- 3.1.1 研究对象57
- 3.1.2 序列分析57-58
- 3.1.3 伦理学审查58
- 3.1.4 统计分析方法58
- 3.2 结果58-66
- 3.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58-60
- 3.2.2 HIV-1耐药分布60
- 3.2.3 耐药基因突变位点60-63
- 3.2.4 HIV-1亚型与耐药63-64
- 3.2.5 HIV-1耐药影响因素分析64-66
- 3.3 讨论66-69
- 小结69-71
- 参考文献71-79
- 附录79-85
- 综述:HIV-1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85-99
- 参考文献92-99
- 致谢99-101
- 作者简介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淼;刘海凤;郑风劲;;耐药突变选择窗与抗菌药物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年02期
2 吴云;金怡;吴小乐;陈新月;刘佳;闫惠平;高峰;马杰;;平行等位基因特异序列检测技术对低比率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J];北京医学;2010年06期
3 覃霞;徐文胜;杭晓峰;王东;倪武;朱j;;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多个基因型耐药突变方法的建立及初步评价[J];肝脏;2012年10期
4 毛惠国;蒋素文;郑南红;胡爱荣;丁世雄;熊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阿德福韦酯诱导耐药突变与预存耐药突变的比较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03期
5 陈春辉;;探针熔解分析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耐药突变[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4期
6 宋秀杰;刘又宁;王睿;;抗菌药物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理论及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0年01期
7 汪杨;王峰;辛桂杰;牛俊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进展[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1期
8 汪辉;郝琨;王广基;;左奥硝唑等4种抗菌药的防耐药突变浓度测定及临床用药剂量合理性的分析[J];药学进展;2012年06期
9 邱宁;李蕊;温春阳;王爱平;董岚;于建国;安永;孟庆华;赵平;李彤;刘学恩;庄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规范化治疗前耐药突变研究[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4年01期
10 范常龙;孔繁慧;辛瑞敏;纪滨英;;结核感染药物治疗中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结果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爱荣;蒋素文;丁世雄;熊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阿德福韦酯诱导耐药突变与预存耐药突变的比较分析[A];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爱荣;蒋素文;胡耀仁;梁晓岳;丁世雄;熊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阿德福韦酯诱导耐药突变与预存耐药突变的比较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张s
本文编号:53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53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