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2-2014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和梅毒新发感染状况的队列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5 08:16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2012-2014年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和梅毒新发感染状况的队列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男男性行为者(MSM) 艾滋病病毒(HIV) 梅毒 队列研究 新发感染率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2012-2014年间招募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进行随访调查,了解北京市2012-2014年该人群HIV和梅毒新发感染状况,并针对完成队列随访情况、HIV和梅毒新发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今后提高队列随访率并开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预防干预手段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在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间,分年度在北京市进行队列基线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招募并完成其6个月后的随访调查。三年共招募基线调查对象1666人,6个月后共有1336人完成随访调查。本研究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性行为情况等资料,并应用HIV和梅毒抗体检测试剂对样本进行检测。资料数据库的建立采用第三方电子问卷应用程序survey,运用SAS 9.2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Q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描述,新发感染情况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随访情况、HIV和梅毒新发感染情况的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随访和新发感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2年队列基线招募537人,2013年队列基线招募602人,2014年队列基线招募527人。三年队列基线的年龄构成、户籍构成、在京居住时间构成、文化程度构成、月收入情况、寻找性伴场所情况、最近一年内抗体检测情况、检测结果的知晓情况、最近三个月固定性伴有无情况、最近三个月临时性伴有无情况、最近三个月临时性伴数量情况、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情况及三个月内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12年队列6个月后共有432人完成随访及调查问卷填写,随访率为80.4%;2013年队列6个月后共有455人完成随访及调查问卷填写,随访率为75.6%;2014年队列6个月后共有449人完成随访及调查问卷填写,随访率为85.2%,三年队列共随访调查到1336人,随访率为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北京居住时间少于等于两年者(OR=1.932,95%CI=1.426-2.594)、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及以下者(OR=1.611,95%CI=1.162-1.908)、最近一年内未做过HIV抗体检测者(OR=1.408,95%CI=1.011-1.935)、首次发生插入性性行为年龄小于等于18岁者(OR=1.554,95%CI=1.017-1.936)及近三个月发生肛交性行为男性性伴数量多于两人者(OR=1.732,95%CI=1.054-1.961)随访完成情况较好。3.2012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9人HIV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225.2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4.0/100人年(95%CI=1.4-6.6);2013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8人HIV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241.3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3.3/100人年(95%CI=1.1-5.6);2012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12人HIV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254.9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4.7/100人年(95%CI=1.2-8.6),三年队列平均HIV新发感染率为4.0/100人年,三年HIV新发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912,P=0.6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三个月发生肛交的男性性伴数超过两人者(OR=2.732,95%CI=1.115-4.137)、最近三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偶尔使用安全套者(OR=1.431,95%CI=1.031-1.517)和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者(OR=1.235,95%CI=1.045-3.465)HIV的新发感染率较高。4.2012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11人梅毒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210.4人年,HIV新发感染率为5.2/100人年(95%CI=2.2-8.2);2013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11人梅毒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144.1人年,梅毒新发感染率为7.6/100人年(95%CI=3.3-11.9);2012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发现14人梅毒抗体阳转,共随访人年数为252.4人年,梅毒新发感染率为5.6/100人年(95%CI=2.7-8.4),三年队列平均梅毒新发感染率为5.9/100人年,三年梅毒新发感染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76,P=0.7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30岁者(OR=1.560,95%CI=1.104-1.815)、文化程度是高中、中专及以下者(OR=1.570,95%CI=1.110-1.932)和最近一次肛交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者(OR=1.477,95%CI=1.018-2.145)梅毒的新发感染率较高。结论:1.在北京居住时间、文化程度、最近一年内抗体检测情况、检测结果知晓情况、首次发生插入性性行为年龄和近三个月发生肛交性行为的男性性伴数量是与MSM人群随访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其中在北京居住时间少于等于两年、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及以下、最近一年内未做过HIV抗体检测、首次发生插入性性行为年龄小于等于18岁及近三个月发生肛交性行为男性性伴数量多于两人的MSM人群随访完成情况较好。2.近三个月发生肛交的男性性伴数超过两人、最近三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偶尔使用安全套和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是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3.年龄在30岁及以下、文化程度是高中、中专及以下和最近一次肛交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是MSM人群梅毒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4.2012-2014年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各年度之间的HIV和梅毒新发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呈现稳定流行趋势,但其流行水平较国内其他城市仍较高,应针对性的加强有效和科学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MSM) 艾滋病病毒(HIV) 梅毒 队列研究 新发感染率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91;R759.1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act7-14
- 第1章 前言14-18
- 1.1 研究背景14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7-18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8-24
-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18-19
- 2.1.1 招募方法18
- 2.1.2 招募途径18
- 2.1.3 入选和排除标准18-19
-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19-20
- 2.2.1 调查方法19-20
- 2.2.2 问卷调查内容20
- 2.3 新发感染病例判定标准及实验室检测20-21
- 2.3.1 新发感染病例20-21
- 2.3.2 实验室检测21
- 2.4 质量控制21-22
- 2.4.1 研究设计阶段质量控制21-22
- 2.4.2 研究实施阶段质量控制22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22-24
- 第3章 结果24-75
- 3.1 2012-2014 年基线招募情况24-47
- 3.1.1 2012 年队列基线招募情况24-33
- 3.1.2 2013 年队列基线招募情况33-41
- 3.1.3 2014 年队列基线招募情况41-47
- 3.2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调查资料比较47-53
- 3.2.1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47-49
- 3.2.2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既往检测及对检测的知识与态度情况比较49
- 3.2.3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性行为基本情况比较49-51
- 3.2.4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固定性伴情况比较51
- 3.2.5 2012-2014 年队列基线临时性伴情况比较51-53
- 3.3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53-58
- 3.3.1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情况53
- 3.3.2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53-58
- 3.4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HIV新发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58-67
- 3.4.1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HIV新发感染情况58-63
- 3.4.2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HIV新发感染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63-67
- 3.5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梅毒新发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67-75
- 3.5.1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梅毒新发感染情况67-71
- 3.5.2 2012-2014 年队列6个月后随访梅毒新发感染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71-75
- 第4章 讨论75-83
- 4.1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并进行抗体检测的MSM人群特征75-77
- 4.1.1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MSM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75-77
- 4.1.2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MSM人群既往接受检测及对检测的知识与态度情况77
- 4.1.3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MSM人群性行为情况77
- 4.2 6个月后队列随访完成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77-79
- 4.2.1 6个月后队列随访完成情况77-78
- 4.2.2 6个月后队列随访完成情况相关影响因素78-79
- 4.3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79-82
- 4.3.1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情况79-80
- 4.3.2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相关影响因素80-82
-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82-83
- 第5章 结论83-84
- 参考文献84-93
- 附录93-9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96-98
- 致谢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炜明;林海江;章亚夫;冯济富;何纳;;男男性行为者信息传递网络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年01期
2 王毅;张洪波;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杨宏武;樊静;;男男性行为者歧视经历及感受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3 潘鹏;蔡于茂;刘惠;洪福昌;冯铁建;;同伴推动抽样在男男性行为者中的应用:经验和教训[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年02期
4 刘s,
本文编号:543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5430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