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ET-1、TNF-α和MLT与RA心血管损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干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7-31 23:23

  本文关键词:ET-1、TNF-α和MLT与RA心血管损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干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损伤 内皮素-1 褪黑素 破骨细胞可溶性受体 炎症细胞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破坏外周关节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常有一个或多个关节外组织器官受累,如心脏、肺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研究显示:RA引起心血管事件或疾病发生的程度甚至几乎与糖尿病一样;心因性死亡占RA患者死因的42%。然而,目前尚缺乏判断RA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特异性生物学标记,RA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针对性防治措施亟待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RA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与单纯RA患者在临床特点、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cyclic citrulline polypeptide,CCP)抗体,以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内皮素-1(endothelin,ET-1)、褪黑素(melatonin,MLT)、破骨细胞可溶性受体(osteclast-related receptor,OSCAR)等方面的差异,探索RA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清生物学标记和临床特征;并且,我们还初步观察了采用常规RA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RA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的短期疗效及其对血清生物标记物的影响,以期对RA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1纳入5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血管损伤判断标准(心律失常、心电图ST-T变化、心肌损害、心包积液、瓣膜病、肺动脉高压等),将RA患者分为RA伴心血管损伤(RA+CVD)组27例、单纯RA(RA)组31例。另外选择27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2采用ELI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方法检测RA和RA+CVD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yclic citrulline polypeptide,CCP)抗体等;同时评估RA病情并计算DAS28等指标。统计分析RA和RA+CVD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3采用ELISA法检测RA、RA+CVD和正常对照各组MIF、TNF-α、ET-1、MLT、OSCAR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4选取RA+CVD患者17例,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DMARD联合活血化瘀疗法),观察治疗2周后相关临床指标与外周血MIF、TNF-α、ET-1、MLT、OSCAR水平的变化。结果:1 RA+CVD组与RA组相比,CRP、ESR、RF及DAS28评分水平具有增高趋势(P0.05)。2 RA+CVD组较RA组的抗CCP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3 RA组和RA+CVD组血清ET-1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0.05),但RA和RA+CVD组间无显著差异;RA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RA+CVD组(P0.05),明显高于NC组(P0.05);RA组和RA+CVD组血清MIF水平高于NC组(P0.05);RA组和RA+CVD组血清OSCAR水平低于NC组(P0.05);RA+CVD组血清MLT水平明显低于NC组及RA组(P0.05)。4经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2周后,RA+CVD组在RA临床病情改善的同时,外周血ET-1及TNF-α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IF、MLT及OSCAR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5经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2周后,RA+CVD组ESR、CR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UA、TG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1抗CCP抗体可能与RA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2 MLT可能对RA患者的心血管损伤起负向调节作用;ET-1、TNF-α及MIF与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OSCAR与罹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负相关。3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能通过降低循环ET-1水平而改善内皮功能,以及通过抗炎等机制而发挥对RA心血管损伤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损伤 内皮素-1 褪黑素 破骨细胞可溶性受体 炎症细胞因子 中西医结合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6
  • 结果16-20
  • 附图20-30
  • 附表30-33
  • 讨论33-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心血管性疾病的风险39-54
  • 参考文献47-54
  • 致谢54-55
  • 个人简历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翠菊,雷曼萍,,周兴立,郭曙光;医源性血管损伤预防及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2 刘丹峰,汪为林,何国璋,陶忠;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原因与防治探讨[J];腹部外科;2001年02期

3 朱裕成,朱艾祥,郑红兵;闭合性乆血管损伤12例诊治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1期

4 曹磊 ,曹寿元;四肢几种特殊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徐欣,符伟国,杨珏,史振宇;21例刀枪伤累及血管损伤的诊治[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6 张岩峰,王建荣,王玉召,赵志明,安伟;闭合性乆血管损伤漏误诊原因及治疗[J];临床误诊误治;2004年02期

7 蒲克,罗丽英,徐光,刘晓宁,张立蓉,余海亮,李健;急性肢体血管损伤32例治疗体会[J];成都医药;2004年04期

8 王爱民;重视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9 李源,邢增修;乆血管损伤治疗6例[J];中国骨伤;2004年09期

10 骆兆配,陈环球,李宇鹏;医源性大血管损伤8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劲松;叶再元;张静霞;卢惟钦;;急性髂股血管损伤29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良;葛志斌;张宗凯;邱惠斌;陈巧杰;胡明;庞清江;;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陈良;葛志斌;张宗凯;邱惠斌;陈巧杰;胡明;庞清江;;下肢闭合骨折与血管损伤[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学英;冷金花;郎景和;;妇科腹腔镜术中血管损伤的临床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解先宽;李杭;潘志军;杨迪生;;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的治疗[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招健明;张爱桥;关天雨;苏方贵;姚见;;下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体会[A];2008年广东省中医热病、急症、中西医结合急救、危重病、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杨立峰;黄燎原;吴志军;俞怡辉;游旭旺;魏军渔;;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的治疗[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波;王禾;杨晓剑;李欣;于磊;张更;王福利;李晓武;武国军;张绍增;;供肾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王庭槐;;雌激素抑制血管损伤反应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A];中南地区第八届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蒋劲松;叶再元;张静霞;卢惟钦;;急性髂股血管损伤29例分析[A];2007年浙江省周围血管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翠平;PI3Kγ在小鼠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2 游捷;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在炎症性血管损伤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3 石燕昆;HGF/c-Met在血管损伤修复中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机制及归巢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4 黄春;PKCβ/Egr-1对血管损伤或TNF-α诱导的MMP-9活化的调控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冯伟;社区人群金属暴露与早期心血管损伤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潘文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损伤危险因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江海林;肝豆灵对Wilson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损伤因子及TX小鼠血管损伤病理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陈萌;ET-1、TNF-α和MLT与RA心血管损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干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开振;278例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治经验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秦蒙;血管损伤后重塑机制及治疗药物开发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段志雄;经皮肾技术通道建立的血管损伤实验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李常城;MSCTA在闭合性血管损伤中的动物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3年

8 王家平;反义CD151基因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潘开宇;抗氧化维生素对抑制甘露醇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01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601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