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2型糖尿病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摘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有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视力相关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并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其中男25例,女40例,年龄54-87岁,平均(71.68±8.33)岁。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35例,35眼;B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伴2型糖尿病者,糖尿病病程≤10年,伴或不伴有轻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30例,30眼。收集入选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并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检查,应用OCT检测患者CMT。两组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1mo、3mo和6mo的BCVA及CMT。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6mo,两组CMT比较:A组与B组术前CMT平均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 A组与B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40.01±28.18μm,B组:243.40±36.49μm,P=0.49);术后1mo A组与B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42.94±31.21μm,B组:269.77±73.01μm,P=0.02);术后3mo A组与B组C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41.11±30.37μm,B组:277.77±85.45μm,P=0.02);术后6mo A组与B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236.71±27.61μm,B组:264.33±99.34μm,P=0.15);两组BCVA比较:A组与B组术前BCVA平均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 A组与B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18±0.13,B组:0.27±0.15,P=0.54);术后1mo A组与B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17±0.13,B组:0.31±0.18,P=0.04);术后3mo A组与B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0.15±0.11,B组:0.31±0.20,P=0.01);术后6mo A组与B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0.12±0.11,B组:0.22±0.18,P=0.30);BCVA与CMT相关性分析:术后A组BCVA与CMT无相关性(P0.05),B组术后1w、1mo、3mo、6mo BCVA与CMT之间呈正相关(r0,P0.05)。其中A组术后有5眼出现黄斑水肿,包括4眼视网膜厚度增加,1眼弥漫性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1-3mo,并于术后6mo内自愈。B组术后有15眼出现黄斑水肿,包括10眼视网膜厚度增加,3眼弥漫性黄斑水肿,2眼典型黄斑囊样水肿,均发生于术后1-3mo,14眼于术后6mo内自愈,1例于术后6mo持续存在。结论:老年性白内障伴2型糖尿病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其CMT较单纯白内障患者明显增厚,但多在6个月内恢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异常增厚的患者中,随着CMT的增加,最佳矫正视力随之下降。OCT检查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结构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变情况。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2型糖尿病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2;R779.66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5
- 1 研究对象12-13
- 1.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3
- 1.2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3
- 2 检查设备13-14
- 3 项目检查14
- 4 手术方法14-15
- 5 随访15
- 6 统计分析15
- 结果15-19
- 1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15-16
- 2 A组术前术后疗效情况16-17
- 3 B组术前术后疗效情况17
- 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疗效情况对比17-18
- 5 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8-19
- 讨论19-22
- 结论22-23
- 参考文献23-25
- 综述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25-36
- 参考文献32-36
- 附录36-39
- 致谢39-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明 ,Roth D.B ,Sears J.E ,Lewis H;黄斑中心凹下过氟-N-辛烷残留液的清除[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2 禹海;杜春光;于静;;黄斑中心凹赘生物1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2期
3 ;足矫和欠矫与近视加深的关系[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1年07期
4 黎锡熹;肖耀廷;;黄斑中心凹的疾病[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7年06期
5 赵强,高淑荣,,白钢,藏耀珑;黄斑中心凹微孔[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年04期
6 赵强,高淑荣,白钢,臧辉珑;黄斑中心凹微孔[J];眼科新进展;1995年03期
7 陈月芹;薛春燕;陈银;朱婷;叶芬;胡钦瑞;黄振平;;生物以及手术参数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2年01期
8 王志军,何志平,何守志;手术切除黄斑中心凹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3年06期
9 张晓光 ,Eckardt C,Eckardt U ,Groos S;成人黄斑中心凹卵黄样营养不良患者中心凹下组织切除术后黄斑转位的光镜和电镜观察[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高洁;赵江月;马立威;李效岩;张劲松;;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海龙;王庆强;姜艳华;张劲松;夏德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图像确定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位置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王东林;郑秀云;靳文燕;果云;赵天美;;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芝清;姚克;方肖云;;Coats病伴黄斑中心凹下结节7例[A];2007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芝清;姚克;方肖云;;Coats病伴黄斑中心凹下结节7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孟晓红;;PDT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前后视觉质量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蕾;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敏感度变化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文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D];蚌埠医学院;2015年
2 朱超婕;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3 任秀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4 高洁;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不同的给药时机对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路露;多点扫描距阵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俞秋丽;两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艳;高度近视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黄斑区形态的OCT检测[D];郑州大学;2012年
8 张文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8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64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