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与H3K4me2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0:03

  本文关键词:与H3K4me2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组蛋白甲基化 染色质免疫沉淀 核小体


【摘要】:目的 以H3组蛋白第4位赖氨酸二甲基化(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3 at lysine 4, H3K4me2)为分子靶标,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deep sequencing, ChIP-seq)技术,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可能的转录激活基因,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1.收集临床病例,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葡聚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Ficoll-hypaqu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Ficoll-Paque)分离单核细胞。2.核酶(Micrococcal nucleas, MNase)处理外周血单核细胞,并通过超声物理剪切,使染色质以单个或几个核小体形式存在。3.以H3K4me2抗体,免疫沉淀经MNase酶处理及超声剪切后的染色质;逆转蛋白/DNA复合物的交联结构,释放DNA。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Q-PCR)证明染色质免疫沉淀结果是否可靠。5.采用ThruPLEXTM-FD Prep Kit构建文库。6.将建库所得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及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转录激活的相关基因主要包括: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 CaMK), CREMa(cAMP responsive element modulator (CREM) α subunit), IL-6、IL-10、IL-17细胞因子。结论H3K4me2分析提示的转录激活基因中CREMa转录因子激活是关键,其活性可由CaMK调控;CREMa转录因子激活,然后通过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可影响多个细胞因子表达及T细胞亚群形成。这表明CREMa在SLE患者异常的T淋巴细胞分子信号通路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组蛋白甲基化 染色质免疫沉淀 核小体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3.24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前言8-10
  • 第一部分 细胞处理实验10-24
  • (一)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实验10-14
  • 1. 材料与方法10-11
  • 1.1. 仪器与试剂10
  • 1.2. 实验方法10-11
  • 2. 结果11-12
  • 3. 分析与讨论12-14
  • (二) MNase酶处理细胞实验14-24
  • 1. 材料与方法14-16
  • 1.1. 仪器与试剂14
  • 1.2. 实验方法14-16
  • 2. 结果16-22
  • 2.1. 细胞数量、MNase酶用量、超声时间的确定16-20
  • 2.2. 样本的处理20-22
  • 3. 分析与讨论22-24
  • 第二部分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24-34
  • (一)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24-28
  • 1. 材料与方法24-26
  • 1.1. 仪器与试剂24
  • 1.2. 实验方法24-26
  • 2. 结果26
  • 3. 分析与讨论26-28
  • (二)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28-34
  • 1. 材料与方法28-31
  • 1.1. 仪器与试剂28
  • 1.2. 实验方法28-31
  • 2. 结果31-32
  • 3. 分析与讨论32-34
  • 第三部分 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实验研究34-43
  • (一) 文库构建实验34-37
  • 1. 材料与方法34-36
  • 1.1. 仪器与试剂34
  • 1.2. 实验方法34-36
  • 2. 结果36-37
  • (二) Aglient 2100质检实验37-43
  • 1. 材料与方法37-38
  • 1.1. 仪器与试剂37
  • 1.2. 实验方法37-38
  • 2. 结果38-41
  • 3. 分析与讨论41-43
  • 第四部分 健康对照组实验结果43-45
  • 第五部分 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实验45-49
  • 1. 实验方法45
  • 2. 结果45-47
  • 3. 分析与讨论47-49
  • 第六部分 全文小结49-50
  • 第七部分 展望50-51
  • 参考文献51-55
  • 附图55-56
  • 致谢56-57
  • 文献综述57-64
  • 参考文献60-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曜耀;刘晓霞;魏秀芳;;免疫沉淀技术的最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0期

2 陈富山;;不同反应条件对免疫沉淀分离膜蛋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3 王连芳,崔燕燕,张鉜英,郭玲琳,张利增;放免法检测血清补体免疫沉淀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8年01期

4 李明友,万方,刘西进,周常华,李斌;肝病患者血清补体的免疫沉淀抑制作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3年04期

5 贾成良;李文健;刘福;李爱华;李春放;李春元;全鸣浩;;免疫沉淀环直径数显测量仪[J];医疗卫生装备;1993年06期

6 丛显斌,王迈,顾锋;放射免疫沉淀—聚乙二醇分析法检测鼠疫抗体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1年02期

7 刘家新;;免疫沉淀机理——一种免疫沉淀的新观点[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4年06期

8 陶伊文;;阻断疟原虫传播免疫力的靶抗原是一种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稳定的复合物[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8年04期

9 耿培兰,沈新义,叶伟民,陈士葆,朱成,张国治;人血清醛缩酶A的免疫沉淀测定[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10 李芬;田树娟;许森;武玉光;孔艳;张帅;王艳芳;;抗人Elp3的N末端抗体制备及在染色质免疫沉淀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爱华;刘俊生;闭兰;张智;赵亚杰;李策生;方志正;杨晓明;;采用免疫沉淀研究人SARS免疫球蛋白的特异性反应性[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秉芬;HSP70L1生物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晓娟;家蚕免疫稳态调控分子BmFAF的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倪萍;与H3K4me2相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邹亮;重组人pro-EMAPⅡ激活机制及其与ATP5A相互作用关系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7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697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