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中暑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均分为5组(n=8):正常对照组、热应激对照(HSS)组、热应激对照肠系膜淋巴管结扎(HSS-LDL)组、重症中暑(SHS)组和重症中暑肠系膜淋巴管结扎(SHS-LDL)组。制备重症中暑大鼠模型,重症中暑发生时采集外周血行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对肺脏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SS组、HSS-LDL组大鼠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SHS组大鼠PT和APTT均明显延长(P0.05),血小板(PLT)计数明显下降(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SHS-LDL组大鼠所有凝血指标呈现部分恢复趋势(P0.05)。组织病理学分析提示SHS组大鼠肺脏和肾脏呈现严重出血、淤血等病理损害,肠系膜淋巴管结扎部分缓解了脏器组织的出血性病理损害。结论肠淋巴途径的肠源性毒性物质可能是造成重症中暑全身和脏器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部分缓解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
【作者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全军热区创伤救治与组织修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暑 肠系膜淋巴管 凝血酶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839,81101406)~~
【分类号】:R594.12
【正文快照】: 伤所致的肠源性毒素血症是启动重症中暑以上恶性病理生理过程发生的关键性环节之一[4-5]。新近研究认为多种重症疾患应激早期,肠源性毒性物质即可通过肠系膜淋巴途径直接诱导全身炎症反应进而引起内脏器官损害[6-7]。我们前期研究亦发现,重症中暑时肠淋巴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 ,何铁山;重症中暑15例院前救治体会[J];人民军医;2003年04期
2 李园,张若林;重症中暑抢救成功1例报道[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1期
3 周从阳,杨继斌,刘仁树,肖翔宇;重症中暑的临床特征及其昏迷机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4 施云超;徐建彪;童武华;张继松;王黎恩;沈锦松;李亚民;顾永良;;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5 张峰铭;米军丽;吕志斌;刘云洁;李雁红;郭新梅;王远堂;耿堂忠;;重症中暑11例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5期
6 周汉勇;张文成;杜晓刚;陈恩静;刘源;;重症中暑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J];四川医学;2006年12期
7 赵仕玉;;7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外医疗;2008年04期
8 赵仕玉;;7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外医疗;2008年01期
9 苏磊;;病例6-2 重症中暑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杨逢升;黄兆伟;张阳;;强化体能训练中重症中暑7例救治体会[J];西南军医;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兰;余屯德;;重症中暑46例救治体会[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2 茅志成;王一镗;程爱群;程极壮;陶淑英;彭永德;吴建中;尤肇俊;顾寿年;李国忠;钟正江;张季平;;1995年南京市重症中暑49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3 杨巧云;刘文明;;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分析及集束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祝兵兵;万小芳;许敏;;抢救成功重症中暑患者1例[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长城危重病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5 施云超;徐建彪;童武华;张继松;王黎恩;沈锦松;李亚民;顾永良;;重症中暑患者的救治[A];2004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童华生;唐柚青;苏磊;;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凌燕;;重症中暑的抢救与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张舜玲;李韶光;罗伟良;叶初阳;吴静黎;;低分子肝素在重症中暑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应用探讨[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高同胜;权启镇;张志坚;王明叶;;重症中暑昏迷并多脏器损害的抢救[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10 张维新;肖翔宇;陈运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症中暑30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第11届创伤复苏中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保健时报实习记者 王朝;老人每天应喝2升水[N];保健时报;2007年
2 江苏 医学博士 陈四清;中暑寻常病 急救莫懈怠[N];家庭医生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蒋秀娟 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热射病 异常高温下的“异常重病”[N];科技日报;2013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王继荣 刘泉;中暑要分型 热射最严重[N];健康时报;2006年
5 特约记者 宋琼芳 本报记者 胡德荣 俞欣;当心热射病来袭[N];健康报;2013年
6 宋青;夏季需防热射病[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志国;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发病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序睿;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探[D];南昌大学;2012年
2 高振平;重症中暑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治疗分析[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冯石军;集束化治疗重症中暑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4 张兴钦;重症中暑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0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83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