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不同浓度漂白土洗胃方案效果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不同浓度漂白土洗胃方案效果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百草枯中毒 漂白土混悬液 洗胃 血浆百草枯浓度
【摘要】:研究目的探究不同的洗胃时间及不同浓度的漂白土混悬洗胃液对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最优洗胃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八组:A1模型组、A2模型组、B1清水组、B2清水组、C115%漂白土混浊液组、C215%漂白土混浊液组、D130%漂白土混浊液组、D230%漂白土混浊液组,每组6只,A1、B1、C1、D1四组为灌胃染毒30min后洗胃,A2、B2、C2、D2四组为灌胃染毒1h后洗胃。取漂白土30g加入量杯(Fuller's earth,CAS NO:8031-18-3,纯度:-100mesh particle size,由上海市将来试剂公司提供),加入无菌蒸馏水100ml,配制成30%漂白土混悬液;同样方法配制15%漂白土混悬液备用。灌胃前对每只大鼠称重,按150mg/kg的标准使用同一剂型的百草枯溶液(上海兴农药业有限公司,20%水溶液20ml/瓶)对大鼠进行灌胃,灌胃后30min抽取大鼠眼眶内静脉血2ml置于抗凝管中,离心半径20cm,4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80℃保存,使用HPLC法检测血浆百草枯浓度,对各组大鼠百草枯浓度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模型构建成功。采用均数+标准差对各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描述性统计;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大鼠染毒后1.5h、2.5h及4.5h检测其血浆百草枯浓度,将所得数据采用双人核对录入法录入SPSS,对不同取血点各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析因分析;同时对各组大鼠四个时点的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研究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1)大鼠染毒30min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52.97±3.53ug/ml、56.00±4.53ug/ml、54.60±3.94 ug/ml、53.35±9.70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54.60±5.28 ug/ml、56.27±4.88 ug/ml、55.82±4.52 ug/ml、54.78±4.50 ug/ml。(2)大鼠染毒1.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51.22±6.92 ug/ml、210.15±8.49 ug/ml、161.48±5.83 ug/ml、132.60±7.37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83.97±7.89 ug/ml、240.67±6.05 ug/ml、195.68±6.27 ug/ml、167.22±3.62 ug/ml。(3)大鼠染毒2.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66.15±7.78 ug/ml、216.68±8.39 ug/ml、173.73±4.66 ug/ml、143.73±7.63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91.38±9.74 ug/ml、246.82±9.72 ug/ml、201.32±8.52 ug/ml、166.90±7.32 ug/ml。(4)大鼠染毒4.5h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A1组、B1组、C1组、D1组分别为228.00±8.07 ug/ml、162.73±5.24 ug/ml、123.42±6.58 ug/ml、84.62±4.44 ug/ml;A2组、B2组、C2组、D2组分别为240.85±5.01 ug/ml、183.72±5.30 ug/ml、142.37±5.10 ug/ml、111.72±5.12 ug/ml。2、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染毒30min后,各实验组血浆百草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急性百草枯中毒SD大鼠模型构建成功;(2)染毒后1.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0.229,P=0.876)说明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洗胃液浓度(F=718.006,P0.05)洗胃液时间(F=291.162,P0.05),说明两者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67.59±18.51)、清水组(225.41±17.42)、15%漂白土混悬液组(178.58±18.77)、30%漂白土混悬液组(149.91±18.91)。(3)染毒后2.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0.412,P=0.745)说明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洗胃液浓度(F=526.093,P0.05)洗胃液时间(F=128.375,P0.05),说明两者的主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78.77±15.63)、清水组(231.75±17.96)、15%漂白土混悬液组(187.53±15.82)、30%漂白土混悬液组(155.32±14.04)。(4)染毒后4.5h的析因分析结果显示(F=3.177,P=0.034)洗胃液浓度与洗胃液时间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由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血浆百草枯浓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模型组(234.43±9.72)、清水组(173.23±12.05)、15%漂白土混悬液组(132.89±11.37)、30%漂白土混悬液组(98.17±14.87)。结合交互作用轮廓图可知染毒30min后采用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即二者联合时洗胃效果最佳,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进行纵向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洗胃液浓度(F=815.17,P0.05)、不同洗胃时间(F=197.60,P0.05)、各个时点(F=10359.40,P0.05)、各洗胃时点*各洗胃浓度(F=371.368,P0.05)以及各洗胃时点*不同洗胃时间(F=92.148,P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不同时间点洗胃的MEASURE-1的估算边际均值趋势图可知,洗胃延缓了大鼠体内血浆百草枯浓度的上升,且大鼠染毒后30min洗胃,采用30%的漂白土混悬液时效果最佳。3、肺组织病理结果模型组(不洗胃组)可见肺组织整体结构严重异常,肺泡消失,肺组织实质化伴肺泡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整体淤血;清水洗胃组可见肺组织部分肺泡萎缩,肺泡隔增粗,部分肺泡融合成肺大泡;15%漂白土混悬液洗胃组与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组整体肺组织结构有些异常,肺泡隔增粗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除此之外还有支气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清水组、15%漂白土混悬液组、30%漂白土混悬液组与模型组之间的比较证明中毒后洗胃能够有效减少胃对百草枯药物的吸收,减缓血浆百草枯浓度的上升;15%漂白土混悬液组、30%漂白土混悬液组、清水组之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漂白土洗胃组洗胃效果明显优于清水组,而30%漂白土混悬液洗胃效果优于15%漂白土洗胃组;染毒后30min启动洗胃组各个时间点的血浆百草枯浓度显著低于染毒后60min洗胃组;因此,百草枯中毒后应尽早洗胃,并且洗胃液浓度以30%漂白土悬浊液为佳。
【关键词】:急性百草枯中毒 漂白土混悬液 洗胃 血浆百草枯浓度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95.4;R-332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缩略词表13-14
- 前言14-16
- 立项依据16-23
- 一、急性百草枯中毒定义16
- 二、流行病学16-21
- (一) 中毒途径16
- (二)中毒类型16-17
- (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17-18
- (四)洗胃18-21
- 三、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21-22
-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22-23
- (一)研究目的22
- (二)研究内容22-23
- 急性百草枯中毒不同洗胃方案的设计23-29
- 一、研究方法23
- 二、实验对象与分组23
- 三、实验方法23-26
- (一)饲养环境23-24
- (二)实验药物24
- (三)SD大鼠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构建24
- (四)洗胃方法24-25
- (五)主要实验试剂25
- (六)主要实验器材25
- (七)其他实验试剂配置25-26
- (八)采血及制作血标本26
- (九)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26
- (十)制作病理切片26
- 四、结果评价指标26-27
- 五、技术路线27
- 六、统计方法27-29
- 实验结果29-46
- 一、染毒 30min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29-30
- 二、染毒 1.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30-33
- 三、染毒 2.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33-35
- 四、染毒 4.5h后不同洗胃液浓度对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影响分析35-37
- 五、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浆百草枯浓度比较分析37-39
- 六、肺脏病理切片观察39-41
- 七、讨论41-45
- (一)构建SD大鼠百草枯中毒模型41
- (二)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41-44
- (三)漂白土混悬液洗胃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后肺病理切片的影响44-45
- 八、结论45-46
- 全文总结46-48
- 附录48-50
- 参考文献50-55
- 综述 急性百草枯中毒后洗胃液的研究进展55-63
- 参考文献59-63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筝;高聪;谢富华;蒲蜀湘;陈盛强;;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年07期
2 冯建勋;李红艳;田建伟;;饮食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健康SD大鼠肾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6期
3 吕伯东;年建华;黄晓军;张士更;耿强;陈刚;陈世涛;;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纤维化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4 陈卫伟;杨留才;潘施文;李仕红;徐红涛;;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50期
5 张冬冬;张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高碘对SD大鼠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唐军;钟琳;姚裕家;陈娟;;SD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系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3期
7 李建国;孟壮志;刘海英;田耕;;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受损SD大鼠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与定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振江;赵瑞斌;姚泽忠;;建立幼龄SD大鼠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的一种新方法[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5期
9 王雪莹;黄绍平;陈小聪;姜永生;;SD大鼠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纯化方法改良[J];陕西医学杂志;2009年09期
10 王寒;赵根尚;周玉阳;高峰;张正升;何攀;李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提纯及鉴定[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伯东;;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吕伯东;;低氧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纤维化影响[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戴旭锋;林冰;李英姿;刘晓玲;;正常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及光强-反应函数的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路浩;张浩;赵宝玉;韦冬梅;王占新;宋岩岩;;氯化汞对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欣荣;原慧萍;王雅;马春杨;李鸿翼;;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沈阳;章捷;单治;吴鼎宇;王瑞兰;;不同补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皮斯妮;谭孟群;;不同年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皮斯妮;谭孟群;;不同年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9 宋哲;黎晓新;于文贞;;可变高氧环境下SD大鼠形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实验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栗炳南;王峰;宋柳江;王冉;田晶;薛金凤;谭孟群;;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体外向血管内皮分化的的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世焕;利用SD大鼠培育人用皮肤[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汶奇;模拟手机电磁辐射对正常或脂多糖诱导病理状态下的SD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罗玉衡;抑制消化道产甲烷古菌对S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文慧;心脏震波诱导SD大鼠梗死周围心肌冠脉微血管动脉生成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4 罗金泰;miRNA-145对S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张海江;IL-23/IL-17通路介导SD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姜黄素的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周军;介入硬化剂聚桂醇治疗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张姗姗;姜黄素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SD大鼠模型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马志飞;“中低温低流量”脑损伤SD大鼠模型的制作以及缺血预适应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陈会强;SD大鼠主动脉瓣间质细胞自发钙化模型的建立及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鹿楠;SD大鼠腰2移位修复骶丛撕脱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外源性内脂素对SD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顾国晓;早期嗅觉剥夺对SD大鼠海马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孔杰;4NQO诱导SD大鼠口腔白斑模型的建立及树突状细胞在模型中的表达[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曹翠玲;有氧运动对肥胖SD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潘峗;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6年
6 龚晶雯;奥氮平在SD大鼠主动口服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窦金焕;热应激条件下SD大鼠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及转录组水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D];延边大学;2016年
8 刘加宝;黄芪甲苷对Ang Ⅱ引起SD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9 宋卓;绿原酸对高脂饲喂SD大鼠脂肪组织慢性炎症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辛磊;甲烷生理盐水对SD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探讨[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89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89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