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内分泌论文 >

五味子醇甲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2 03:22

  本文关键词:五味子醇甲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五味子醇甲 RhoA eNOS NO p-MYPT1


【摘要】:目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高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醇甲在高糖刺激前对细胞进行预处理,观察HUVECs的形态,测定RhoA蛋白活性并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O)的分泌水平,探讨五味子醇甲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修复的可能机制及其干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细胞传代12h贴壁后,分为5组:1)正常对照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5mmol/L;2)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30mmol/L;3)高糖+低剂量五味子醇甲组(5μmol/L);4)高糖+中剂量五味子醇甲组(10μmol/L);5)高糖+高剂量五味子醇甲组(20μmol/L)。药物在高糖处理前24小时加入培养基对细胞进行预处理,高糖处理48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酯酶靶点亚单位1(p-MYPT1)的表达水平;RhoA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RhoA活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eNOS活性;硝酸还原法测定NO浓度。结果:1本实验中GTP-RhoA及p-MYPT1代表了RhoA/Rho激酶被活化。在正常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p-MYPT1以基础水平表达在细胞浆中,经过高糖48h刺激后,细胞质着染棕黄色,表达信号明显增强,不同浓度五味子醇甲预处理后,p-MYPT1表达信号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可检测到少量GTP-RhoA,高糖刺激后GTP-Rho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1),5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高糖组的GTP-Rho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10μmol/L及20μmol/L)显著减少了GTP-RhoA水平(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正常组的GTP-Rho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高糖可提高HUVECs的RhoA活性及增加p-MYPT1的表达,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五味子醇甲对细胞预处理后,可降低RhoA活性,减少p-MYPT1的表达;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的分泌量及eNOS活性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5μmol/L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与高糖组相比较,NO分泌量及eNOS活性均无明显差别(P0.05);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10μmol/L和20μmol/L)的NO分泌量及eNOS活性较高糖组明显升高(P0.01),呈药物浓度依赖性,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预处理组的NO分泌量及eNOS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糖抑制了HUVECs的eNOS活性,减少了NO的分泌,对细胞进行五味子醇甲预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可浓度依赖地提高高糖损伤后细胞的eNOS活性,促进其分泌NO。结论:1高糖所致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能与RhoA/Rho激酶活性升高、eNOS活性降低、NO分泌量减少有关。2五味子醇甲可能通过降低RhoA/Rho激酶系统活性、提高eNOS活性及NO分泌量,缓解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改善内皮细胞功能,20μmol/L的五味子醇甲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五味子醇甲 RhoA eNOS NO p-MYPT1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12
  • 材料与方法12-19
  • 结果19-21
  • 附图21-26
  • 附表26-27
  • 讨论27-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34-45
  • 参考文献40-45
  • 致谢45-46
  • 个人简历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毓群;;反相HPLC测定五味丸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6年11期

2 葛会奇;贾天柱;;辽宁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02期

3 张春辉;段少丽;范晓庆;;不同产地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测定及分析比较[J];中国药事;2008年08期

4 马新飞;殷放宙;王云峰;李林;陆兔林;;不同产地生五味子饮片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比较[J];医药导报;2007年05期

5 华国栋;谢春娥;王建;;不同加工方法的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比较[J];北京中医;2007年07期

6 郭志力;陆兔林;马新飞;;不同产地酒五味子饮片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比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7 黄天辉;蒋艳萍;周俊;张祥民;;正交设计优选微波提取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的研究[J];中草药;2007年12期

8 梁静;杨静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肝福泰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24期

9 李宝岩;王冰;李德章;;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含量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何丽霞;;得生颗粒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兔林;毛春芹;殷放宙;;炮制对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及五味子乙素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维卫;胡凤祖;皮立;师治贤;;参鹿扶正胶囊中五味子醇甲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3 唐云;韩凌;赵余庆;;辽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活性物质的闪式提取与HPLC测定[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郑晓霞;李战;凌玉云;;HPLC测定复方鸡骨草胶囊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笑笑;杨静玉;张丽佳;赵思奇;连国宁;殷军;吴春福;;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6 朱敏;赵卫权;范国荣;;北五味子中木脂素成分的微波萃取-HPLC法测定[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俊标;五味子醇甲、甲素及其类似物的全合成和非酚氧化偶合反应机理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2 于立河;规范化种植中药材的品质评价研究(Ⅷ)[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荣金;五味子醇甲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高雁;基于果蝇模式生物五味子醇甲改善睡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鲁樱;泌感颗粒质量控制方法与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药动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4 李洪洋;五味子醇甲和乙素的超声波提取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俊杰;五味子醇甲对帕金森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卞宏生;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五味子醇甲改善睡眠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庆;FK颗粒的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8 秦春凤;五灵提神片的研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7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nfm/957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