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病例报告
本文关键词: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病例报告
【摘要】:目的 总结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孢子丝菌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012年-2015年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且确诊为孢子丝菌病的5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报告1例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5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中,发病年龄40岁以上患者41例,占75%。皮损分布部位:面部5例,占9%;上肢39例,占71%:下肢10例,占18%;面部、躯干、四肢泛发1例,占2%。皮损组织病理表现: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47例,占85%;真皮内炎细胞浸润呈现“三带结构”(中央为中性粒细胞组成的坏死区,周围绕以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外层为浆细胞、淋巴细胞)30例,占55%。PAS染色中孢子检出24例,检出率为44%。在5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皮损表现为皮肤播散型,予10%碘化钾溶液口服及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3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5个月后随访皮疹完全消退无复发。小结孢子丝菌病皮损的组织病理通常表现为表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内炎细胞浸润呈现“三带结构”,PAS染色孢子检出率较低。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临床罕见。
【关键词】:孢子丝菌病 皮肤播散型 病理 真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6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1.对象与方法11-13
- 2.结果13-16
- 3.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16-23
- 4.讨论23-36
- 5.小结36
- 6.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录40-41
- 综述:孢子丝菌病的诊疗进展41-53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桂秀,周丽萍,王韦臻;孢子丝菌病误诊1例[J];浙江医学;2001年05期
2 高丽华,梁家玉,田斌;孢子丝菌病误诊2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01期
3 高晖,陈敬,张淑英,刘毅钧,李景云;孢子丝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0期
4 赵春梅,惠艳,邓淑文,罗德梅;新疆首例孢子丝菌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8期
5 卢伟;卢洁;陶晓苹;万慧颖;韩亮;;孢子丝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5期
6 冯玉娟;;孢子丝菌病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6期
7 吕雪莲;刘晓明;;孢子丝菌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7期
8 徐洪昌;;孢子丝菌病1例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18期
9 高广程;王增芳;;孢子丝菌病1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梅向林;夏建新;王敬医;李雪;朱文静;李福秋;;孢子丝菌病10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学诛;;播散型孢子丝菌病[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李珊山;宋洋;姚蕾;田亚萍;;30例婴幼儿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东;林俊萍;;皮肤型孢子丝菌病316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金菊花;李福秋;包宝龙;黄海龙;;2000—2011年吉林省2601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高峰;;孢子丝菌病38例临床分析[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珊山;;孢子丝菌病的治疗经验和存在的问题[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曹玉中;曹淑杉;代炳梅;;孢子丝菌病误诊45例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洪晓;李中伟;;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李鹤玉;刘慧瑜;王晓慧;;面部孢子丝菌病72例临床报告[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潘小钢;纪华安;刘艳荣;肖尹;赵百合;王庆文;毛舒和;;皮肤混合型孢子丝菌病1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戴若玲;何为孢子丝菌病[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戴若玲;野外皮损莫小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福秋;吉林省孢子丝菌病的特点及致病菌毒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于晓虹;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致病菌的分类鉴定、表型特征及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宝龙;吉林省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蒋佳佳;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病例报告[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宋洋;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小利;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附30年病例复习)[D];吉林大学;2012年
5 田超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苏畅;9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徐雅琴;69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8 刘媛媛;伊曲康唑与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与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永卓;孢子丝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探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一宇;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4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1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