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与微等离子体对UVB诱导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中MC1R和α-MSH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22:01
目的:目前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Plasma)已成功应用于瘢痕、除皱、光老化治疗等方面,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除皱等方面,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用于各种皮肤色素沉着的治疗鲜有报道,但临床工作中观察到Plasma对色素沉着性疾病具有一定疗效。本实验通过对比研究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Plasma)与强脉冲光(IPL)对NB-UVB所致的花色豚鼠背部棕黄色皮肤色素沉着的治疗效果,主要通过观察表皮中黑色素颗粒、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的相应变化趋势来评估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Plasma治疗皮肤色素沉着的实验理论依据,为将来治疗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案。方法:健康花色豚鼠10只(清洁级),体重200~250g,豚鼠背部棕黄色区域毛发剃除,暴露皮肤,以窄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NB-UVB)照射每只豚鼠背部裸露的皮肤,照射剂量为900mJ/cm~2,1次/周,连续3周照射,每只豚鼠背部裸露皮肤照射总剂量为2700 mJ/cm~2,造模成功后,所有豚鼠背部成模区域随机分为3个呈“品”字型分布的区域,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每只豚鼠的头部朝向为上方:1.左下方区域为空白对照组A,成模以后不做任何处理;2.上方区域为IPL治疗组B,豚鼠背部成模区域接受IPL照射,治疗参数为:波段为570-950,光斑面积10mm×30mm、脉冲宽度12ms、能量密度8mJ/cm~2;3.右下方区域为Plasma治疗组C,以定点治疗头对此区域的裸露皮肤组织进行照射治疗,治疗参数为:输出功率为30Watt,作用时间0.6s,输出能量为18J;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即刻、Plasma及IPL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即刻、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拍摄照片大体评估色素沉着变化情况并取材进行病理切片制作,对黑色素颗粒进行Masson-Fontana法染色,α-MSH与MC1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间以上各指标的变化及同一组中不同时间点不同指标的变化,用以说明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大体观察评价:NB-UVB照射成模后,豚鼠背部裸露区域呈明显的深棕黑色,色素均匀分布。各治疗方法治疗后即刻色素沉着变化不明显,于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3周,治疗后第4周色素沉着逐渐褪去,尤较第4周色素褪去B、C两组较A组明显,且B组褪色更加显著。黑色素颗粒的变化:NB-UVB照射后,黑色素颗粒含量大幅度增长,与造模前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前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B组及C组的黑色素颗粒含量均较同期的A组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B组黑色素颗粒含量少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不同时刻的黑素颗粒含量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组内(时间)与组间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α-MSH、MC1R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α-MSH、MC1R的变化,显示:NB-UVB照射后,皮肤组织中α-MSH、MC1R的表达量均增加,较未照射前的正常皮肤组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α-MSH: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B、C组的表达量皆低于A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个时间段B组的表达量均小于C组相应时间段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2.MC1R: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B、C组的表达量皆低于A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且各个时间段B组的表达量均小于C组相应时间段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强脉冲光及微等离子射频技术对NB-UVB所致的豚鼠背部皮肤色素沉着均有一定减少色素沉着的作用;2.强脉冲光及微等离子射频技术均可降低NB-UVB所致的豚鼠背部皮肤色素沉着中α-MSH、MC1R的表达;3.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及强脉冲光治疗均可促进NB-UVB所致的豚鼠背部皮肤色素沉着的褪去,但是治疗近期疗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较强脉冲光在此方面作用较弱。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51
【部分图文】:
1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左)及强脉冲光(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ique(left)anPulse Light(right)图 2 NB-UVB照射前后皮肤色素沉着对比
1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左)及强脉冲光(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ique(left)anPulse Light(right)
图 3 两种治疗方法处理后 A、B、C 组分别在治疗后即刻、1 周、2 周、3 周、4 周皮肤色素沉着对比Fig.3Comparison of skin pigmentation in two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1 week, 2 weeks, 3 weeks and 4 weeks of skpigmentation in group A,B and C图 4 造模前后 F-M染色法黑色素颗粒对比(×400)Fig.4Comparison of melanin granules with F-M staining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9257
【学位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51
【部分图文】:
1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左)及强脉冲光(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ique(left)anPulse Light(right)图 2 NB-UVB照射前后皮肤色素沉着对比
1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左)及强脉冲光(icroplasma Radiofrequency Technique(left)anPulse Light(right)
图 3 两种治疗方法处理后 A、B、C 组分别在治疗后即刻、1 周、2 周、3 周、4 周皮肤色素沉着对比Fig.3Comparison of skin pigmentation in two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immediately after treatment, 1 week, 2 weeks, 3 weeks and 4 weeks of skpigmentation in group A,B and C图 4 造模前后 F-M染色法黑色素颗粒对比(×400)Fig.4Comparison of melanin granules with F-M stainin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琳琳;李远宏;;1550nm点阵激光与红宝石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对比[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年06期
2 金云刚;;强脉冲光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色素沉着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06期
3 叶世龙;;黄褐斑病因病机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12期
4 丁金萍;陈博;武静静;王连召;;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02期
5 汤楠;吴艳华;李其林;李慧;;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年04期
6 王银娟;何黎;顾华;;黑素合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3期
7 肖学敏;谭军;李高峰;;黄褐斑激光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2期
8 丁徐安;袁定芬;;光学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应用激光;2008年02期
9 顾伟康,任秋实,李万荣;强脉冲光光子美容技术的回顾与进展[J];激光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10 薛春雨,李蠡;黑皮素-1受体对皮肤色素的调控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889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8892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