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PINK1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玉溪地区麻风人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09:08

  本文关键词:PINK1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玉溪地区麻风人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麻风 线粒体 PINK1 遗传易感性


【摘要】:麻风(leprosy)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入侵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感染。麻风分枝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施旺细胞和巨噬细胞,入侵皮肤和外周神经系统,严重可致畸致残。麻风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各国科学家对该病进行了大量遗传研究,发现10p13,6q25-26,6p21等区域以及TLR1,NOD2,VDR等基因先后被报道与麻风遗传易感相关。我国科学家于2009年首次对国内麻风人群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报道了7个与麻风遗传易感相关的区域和位点。因此,麻风发病与宿主的遗传背景息息相关。 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基因组具有大量的与代谢途径相关功能基因的假基因化,使得麻风分枝杆菌在寄生过程中严重依赖宿主的能量和代谢产物。迄今为止,该菌仍无法在体外培养成活。最近,本实验室研究发现,作为“能量工厂”的线粒体,其拷贝数的差异能可能影响宿主对麻风分枝杆菌的易感性及临床发病。由于线粒体在先天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推测维持线粒体或相关基因可能影响麻风易感性。 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1(PINK1)是一个由核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线粒体外膜,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重要基因。PINK1在帕金森疾病中被广泛报道,认为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帕金森病的易感性。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云南玉溪地区的527例麻风患者和583例对照样本进行了PINK14个tag SNP位点(rs1043424,rs10916840,rs10916832,,rs650616)的基因分型。统计结果显示,这4个SNP位点均未能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rs1043424, P=0.940; OR,0.990[95%CI,0.809-1.235]; rs10916840, P=0.402; OR,0.930[95%CI,0.741-1.167]; rs10916832, P=0.624; OR,0.915[95%CI,0.740-1.132]; rs650616; P=0.623; OR,0.969[95%CI,0.788-1.190])。同时,基于这4个SNP位点所构建的单倍型分析也未能显示出与该疾病具有统计相关性。 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PINK1基因变异与麻风易感性相关的证据,提示线粒体相关基因PINK1虽然在线粒体稳态的维持等多方面有重要功能,但可能并不影响麻风的发病。
【关键词】:麻风 线粒体 PINK1 遗传易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5
  • 1.1 麻风简介7-9
  • 1.1.1 麻风流行现状及检验标准7-8
  • 1.1.2 麻风分枝杆菌的特点8
  • 1.1.3 麻风的两种主要分类法8-9
  • 1.2 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9-11
  • 1.2.1 麻风连锁分析10
  • 1.2.2 麻风候选基因关联分析10-11
  • 1.2.3 麻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11
  • 1.3 线粒体与麻风11-12
  • 1.4 PINK1 与麻风12-13
  • 1.5 展望13-15
  • 2 材料和方法15-33
  • 2.1. 材料15-16
  • 2.1.1 样本采集15
  • 2.1.2 所需试剂15
  • 2.1.3 主要仪器15
  • 2.1.4 分析软件15-16
  • 2.2. 方法16-33
  • 2.2.1 基因组 DNA 制备16
  • 2.2.2 SNP 位点选择标准16-18
  • 2.2.3 SNaPshot 技术简介18-27
  • 2.2.4 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及统计功效(Statistic Power)27-28
  • 2.2.5 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28
  • 2.2.6 单倍型频率分析28-30
  • 2.2.7 连锁不平衡分析30-33
  • 3 结果和讨论33-39
  • 3.1 结果33-37
  • 3.1.1 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及统计功效(Statistic Power)33
  • 3.1.2 基因分型结果33-35
  • 3.1.3 PINK1 基因各 SNP 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35-36
  • 3.1.4 PINK1 基因单倍型与麻风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36-37
  • 3.2 讨论37-39
  • 参考文献39-42
  • 附录 A SNaPshot 注意事项42-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敬芝;;143例麻风患者死因分析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1987年Z2期

2 赵;对麻风患者之牙周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6年04期

3 江澄;;国际麻风节的倡导者——佛勒豪[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1年01期

4 沈建平;临床治愈麻风患者持续存在的瘤型肉芽肿[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年05期

5 何富强,陈岳;1例麻风患者误诊为泛发性湿疹[J];医学文选;1999年04期

6 赵庆远;;一个家系有麻风患者17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8年04期

7 张锡宝;邓云山;孟梅白;;麻风患者的T细胞及其亚群变化的意义[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8年04期

8 潘兴虞;赵西丁;;儿童麻风[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9年04期

9 赵西丁;;台湾的麻风与海外援助[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1年01期

10 马家驹;余永贵;蒋文安;何建军;杨嘉绪;闰举;;住院麻风患者用MDT的效果[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秀君;刘健;;纹身可传播麻风[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建德;;麻风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周晓鸿;王露;李文华;杨荣德;邓丹琪;康凯;;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麻风发病中的作用[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安金刚;张刚;杨帆;马俊红;肖生祥;;陕西省瘤型麻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作伦;陈丹迎;王丽艳;;牡丹江市麻风患者及麻风治愈者生存现状调查[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6 黄贵义;谢国龙;林雪峰;吴相华;王腊梅;李志毅;;互动式健康教育在农村人群中的干预效果评价[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景权;潘美儿;谭又吉;严丽英;王江南;许亚平;尤卫平;;麻风患者足部残疾与溃疡的关系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福仁;王昌媛;刘红;颜潇潇;;麻风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贺玲;;麻风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与护理对策[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枫;陈彪;冯秀丽;邹海强;马敬红;董秀敏;李勇杰;;PINK1基因多态位点IVS5-5G>A增加中国人晚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教授 张国成邋沈建平;麻风不是不治之症[N];健康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陈雯;麻风 并非沉重的叹息[N];东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尹红;“麻风村”长大的医生[N];常德日报;2006年

4 冯启榕;走近麻风病人的医学博士[N];团结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熙;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N];云南日报;2007年

6 潘牛 本报记者 田仁碧;黔西南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慰问活动[N];贵州日报;2009年

7 孟庆玲;北京友谊医院首开麻风病专病门诊[N];科技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唐逸;李桓英带领中国走出麻风病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李绿江;麻风康复者的“国际尊严尊敬日”[N];南宁日报;2008年

10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师 刘根勤 文艺学研究生 田标 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教师 党西民 留美学者 姜晨 行政学专家 黎明;五言堂[N];东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平;利用果蝇模型研究帕金森病相关基因α-synuclein,PINK1和LRRK2的作用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宾萍;多环芳烃暴露对端粒长度的影响及易感性生物标志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3 牟英峰;PINK1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鉴定[D];中南大学;2009年

4 姚凌雁;PINK1蛋白磷酸化修饰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雪晶;BAG5、PINK1及Parkin的相互作用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周钢桥;中国人群SNP的大规模发掘和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7 朱守民;氯乙烯致DNA损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朱忠政;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熊炜;鼻咽癌遗传易感性及其易感基因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周紫垣;环境—膳食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家祺;PINK1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玉溪地区麻风人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露;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麻风发病中的作用[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冯建华;麻风皮损中Th17细胞及RORγt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4 荣蓉;TOLL样受体2、4mRNA在麻风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5 魏小莉;PINK1表达下调对SCA3/MJD转基因果蝇模型神经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2年

6 洪亢亢;PINK1对SCA3/MJD转基因果蝇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3年

7 车向前;BAG2蛋白与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INK1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莫晔;PINK1表达下调对SCA3/MJD转基因果蝇的神经保护作用及蛋白降解的关系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3年

9 杨辉;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arkin、PINK1和mortalin交互作用对线粒体稳态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龚少智;Toll样受体2、4基因多态性与麻风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036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36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