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神经梅毒危险因素、诊断及疗效判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3:23

  本文关键词:神经梅毒危险因素、诊断及疗效判断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梅毒 神经梅毒 危险因素 免疫球蛋白 诊断


【摘要】:研究目的第一部分1.了解正规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神经梅毒发生情况;2.分析神经梅毒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指导非TP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检测的科学依据。第二部分1.了解神经梅毒患者和非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IgG浓度、IgG指数特点,探讨其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分析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随访脑脊液IgG浓度、IgG指数变化特点,评估其在疗效判断方面的意义。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48例正规治疗后非TP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脑脊液检测结果明确有无神经梅毒,统计神经梅毒发生率。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治疗方案、血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入院时滴度、病程中有无神经系统症状、梅毒分期、血TRUST下降程度等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法分析可用于预测神经梅毒的临床指标。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192例住院行脑脊液检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血生化、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及血清TRUST、脑脊液及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脑脊液及血清IgG浓度、神经梅毒治疗方案等资料。根据脑脊液检测结果明确是否为神经梅毒。采用t检验分析神经梅毒组和非神经梅毒组间、脑脊液TRUST阳性神经梅毒组和脑脊液TRUST阴性神经梅毒组间脑脊液IgG浓度的差异。计算出IgG指数诊断神经梅毒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收集神经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随访复查的脑脊液情况,分析脑脊液IgG浓度、IgG指数在正规治疗后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248例患者男65例,女183例,平均年龄33.8岁(18-73岁)。初次就诊时一期梅毒11例,二期梅毒29例,早期潜伏梅毒19例,晚期潜伏梅毒65例,病期不明的潜伏梅毒124例。血TRUST初次就诊时滴度1:1-1:256,中位数1:8。入院时滴度1:1~1:128,中位数1:4。经苄星青霉素治疗的患者232例,非青霉素方案治疗的患者16例。达到治疗有效、血清固定、治疗失败标准的患者分别为107例、131例、10例。病程中有神经系统症状15例。2.根据脑脊液检查结果,248例患者中共25例患者诊断神经梅毒,发生率10.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TRUST下降程度(x2=20.663,P0.05)、血TRUST入院时滴度(Z=-7.021,P0.05)与神经梅毒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梅毒分期、治疗方案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神经梅毒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TRUST入院时滴度是神经梅毒的相关危险因素(OR=4.685,95%CI=2.552~8.601,P0.05)。绘制血清TRUST入院时滴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最佳临界滴度为1:8。第二部分1.192例患者男61例,女131例,平均年龄37.4岁(16-69岁)。其中神经梅毒组患者38例,非神经梅毒组患者154例。神经梅毒患者按临床类型分,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14例、脑膜神经梅毒4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7例、脊髓痨4例和树胶肿型神经梅毒1例。按脑脊液TRUST是否阳性分,包括脑脊液TRUST阳性组23例和脑脊液TRUST阴性组15例。35例神经梅毒患者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另3例患者因青霉素过敏者予头孢曲松治疗。共21例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至少复查了一次脑脊液。2.与非神经梅毒患者[(26.71±11.31)mg/L]相比,神经梅毒组患者脑脊液IgG浓度[(148.12±121.08) mg/L]明显升高(t=6.175,P0.05);且脑脊液TRUST阳性神经梅毒患者[(204.23±126.07) mg/L]高于脑脊液TRUST阴性神经梅毒患者[(62.10±25.88) mg/L] (t=4.288,P0.05)。38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31例脑脊液IgG指数0.7,154例非神经梅毒组患者中有29例脑脊液IgG指数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57,P0.05)。计算出IgG指数诊断神经梅毒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51.7%、94.7%、81.6%、81.2%和81.3%。3.至少复查一次脑脊液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在最近一次复查时,脑脊液IgG浓度除1例麻痹性痴呆患者和1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均降至治疗前浓度的1/2以下,且IgG浓度变化程度与白细胞计数变化程度呈正相关经(rs=0.478,P0.05)。7例治疗前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正常、蛋白浓度增高的患者仅2例患者蛋白浓度降至正常,但脑脊液IgG浓度均降至治疗前浓度的1/2以下。至少复查一次脑脊液的21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有17例患者治疗前IgG指数0.7,在最近一次的复查时均降至≤0.7。结论第一部分正规治疗后血清TRUST滴度高低对于预测神经梅毒有一定意义。第二部分脑脊液IgG浓度、IgG指数对神经梅毒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梅毒 神经梅毒 危险因素 免疫球蛋白 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9.1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第一部分 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13-31
  • 1 前言13-14
  • 2 资料与方法14-19
  • 3 结果19-24
  • 4 讨论24-27
  • 5 结论27-28
  • 6 参考文献28-31
  • 第二部分 脑脊IgG浓度、IgG指数在神经梅毒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的应用31-53
  • 1 前言31-32
  • 2 资料与方法32-35
  • 3 结果35-44
  • 4 讨论44-48
  • 5 结论48
  • 6 参考文献48-53
  • 附录53-54
  • 致谢54-55
  • 综述55-64
  • 参考文献6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雀,朱旦,冒淑娟;神经梅毒2例误诊分析[J];重庆医学;2003年11期

2 李子纯;神经梅毒2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年01期

3 周晖;神经梅毒[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年03期

4 阮少川,石铸,刘卫彬,梁秀龄;神经梅毒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年01期

5 杨刚,缪体宗,唐文渊;神经梅毒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重庆医学;2003年12期

6 谢江文,赵菊芳,颜政;神经梅毒误诊1例[J];临床荟萃;2004年06期

7 王焕玲,李世泰,盛瑞媛,郭涛,张振馨;神经梅毒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5期

8 詹奕红,鲁丛霞;神经梅毒8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年03期

9 黎志刚,曾仁山,吴江;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年03期

10 孙义华,夏章勇,杨霞峰;神经梅毒21例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庆阳;;神经梅毒10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涂江龙;吴伟;熊友生;艾陆军;;神经梅毒(附3例报道)[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蒙秉新;;我国神经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石强;黄旭升;黄德晖;于生元;管维平;吴卫平;蒲传强;;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冯永芳;陈春梅;孔庆云;张开;刘雯;;神经梅毒误诊一例[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谭燕;方雅秀;施海姗;郑东;;80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张宇;;神经梅毒9例临床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蒋法兴;胡白;汤其强;赵政龙;吴爱丽;张思平;廖理超;刘金丽;周海林;王千秋;;18例神经梅毒患者回顾性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徐曼丹;韦巧灵;黄宇;雷丽华;;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体会[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漆学良;涂江龙;黄卫;卢洁;熊友生;邓丽影;;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y,

本文编号:1039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39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