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皮肤组织中小汗腺自发荧光现象及其共聚焦λ扫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8 14:29

  本文关键词:皮肤组织中小汗腺自发荧光现象及其共聚焦λ扫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小汗腺 自发荧光 荧光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皮肤组织


【摘要】:背景100年前,Stubel发现了细胞和组织产生的自发荧光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1];Policard在1924年报道了关于肿瘤组织的自发荧光是来源于自发荧光基团的研究[2];50年前,有研究描述了嗜酸性粒细胞的自发荧光现象并且提出其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性[3,4]。然而,由于自发荧光具有荧光强度低、光谱复杂的难测性,限制了其研究的进展。最近,由于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等高敏感度,低信噪比设备的出现,我们实现了对自发荧光可靠的观察和测量。因此,测量组织和细胞自发荧光特性和强度的相关技术在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有了应用价值,被再次重视起来。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当中关于自发荧光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肿瘤等几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并应用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5-13]。皮肤自发荧光产生的原因在于皮肤组织中内在的荧光基团,以及在某些病理变化中产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自发荧光物质。[14-16]皮肤组织中由于糖化反应沉积的晚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l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具有自发荧光现象,并与许多疾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肾病、血液透析等[16-27]。而皮肤中小汗腺自发荧光鲜有报道,我实验室在汗腺细胞的提取过程中偶然发现小汗腺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的自发荧光现象,这引起我们的重视,进行了关于小汗腺自发荧光光学特性的研究。目的我们了解到皮肤产生的自发荧光监测应用于很多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而皮肤组织中的小汗腺并没有自发荧光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首次发现并且描述了小汗腺的自发荧光现象,通过对小汗腺自发荧光特点和自发荧光强度的研究,可以在小汗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将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红染色,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中小汗腺的自发荧光现象;从志愿者的皮肤中提取出单个小汗腺细胞,进行小汗腺细胞体外培养,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以紫外光、绿光、蓝光三种不同激发光观察小汗腺自发荧光以及荧光随小汗腺生长的变化情况;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l扫描测量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强度,进一步了解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光谱学信息并根据其荧光强度推测引发小汗腺自发荧光的荧光基团是哪些。结果苏木红染色后的小汗腺组织在绿色荧光蛋白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滤光系统(470/40 nm)下显示出绿色自发荧光,N2.1滤光系统(515 560 nm)下显示出红色自发荧光;单独的小汗腺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则表现出更多颜色的自发荧光,紫外光的激发下显示出蓝色的自发荧光,蓝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绿色自发荧光,绿色的激发光下显示出红色的自发荧光,同时我们观察到,随小汗腺的生长,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减弱;CLSM?分层扫描种植于confocal皿中的小汗腺测量其自发荧光的强度,我们发现了两个自发荧光峰值,分别在530nm和590nm附近,这表明了黄素和脂褐素可能是内在的荧光基团。结论苏木红染色后的小汗腺组织的自发荧光可以简单并且快速的帮助判断小汗腺结构。单个小汗腺细胞的自发荧光强度随汗腺生长没有明显减弱。根据小汗腺自发荧光的测量可以初步判定小汗腺自发荧光的发光基团是黄素和脂褐素。
【关键词】:小汗腺 自发荧光 荧光显微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皮肤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4
  • 材料和器材14-15
  • 1.1 实验材料14
  • 1.2 实验器材14-15
  • 实验方法15-16
  • 2.1 汗腺组织苏木红染色15
  • 2.2 汗腺细胞的提取和培养15
  • 2.3 荧光显微镜观察15
  • 2.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λ扫描15-16
  • 结果16-22
  • 3.1 荧光显微镜下汗腺组织自发荧光特点16
  • 3.2 荧光显微镜观察汗腺细胞自发荧光随生长变化情况16
  • 3.3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λ扫描小汗腺荧光大小16-22
  • 讨论22-25
  • 结论25-26
  • 参考文献26-32
  • 综述32-43
  • 参考文献37-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43-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复华;高思宗;杨海英;;恶性小汗腺汗孔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2 成志明;张仁亚;刘明生;宋化著;;头皮鳞样小汗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游弋;杨希川;郝飞;钟白玉;;小汗腺汗囊瘤1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4 陈俊帆;王向东;许爱娥;;小汗腺汗囊瘤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5 庞洪菊;方杰;袁伟;;小汗腺汗囊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9期

6 杨帆;曾维惠;耿松梅;马毳毳;聂建军;王倩倩;王俊民;;鼻部多发性小汗腺汗囊瘤5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11期

7 董方立;;人类小汗腺汗液中的癌胚抗原[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2年03期

8 金小青;;小汗腺螺旋腺瘤病理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11期

9 陈俊男;陈亮;杨东运;;多发性小汗腺螺旋腺瘤一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3年14期

10 靖亚莎;小汗腺螺旋腺瘤1例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秀亮;纪华安;肖尹;张理涛;;晕痣样小汗腺腺孔瘤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姚明珠;陈明亮;谢红付;陈翔;;小汗腺螺旋腺瘤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敏;;小汗腺螺旋腺瘤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蔡绥R,

本文编号:1055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55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