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中国人群寻常型鱼鳞病及寻常型银屑病Filaggrin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12:36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群寻常型鱼鳞病及寻常型银屑病Filaggrin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鱼鳞病 filaggrin(FLG) 基因突变 银屑病 filaggrin(FLG) 基因突变


【摘要】: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 IV, OMIM#146700)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皮肤病,发病率在1:5300到1:250之间,通常在出生后一年内发病,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部,以小腿最为明显。Ⅳ临床异质性较大,病情轻者仅表现为冬季皮肤干燥、粗糙,表面有细碎的糠样鳞屑;典型的皮损表现为灰褐色或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鳞屑中央固着,边缘游离,如鱼鳞状;其他临床特征还表现为掌跖线状裂、掌纹加深、遗传性过敏症和热耐受不良。 FLG失去功能的突变被公认为是Ⅳ的致病因素。到目前为止,在寻常型鱼鳞病患者中报道的FLG突变种类已接近30种。Filaggrin基因(OMIM#135940)位于1q21.3,由3个外显子组成,3号外显子长12.7-14.7kb,由10-12个几乎完全一样的重复区组成,编码几乎整个profilaggrin,是人类基因组外最大的外显子之一;Filaggrin蛋白由S100钙离子结合区、B结构域、2个FLG不完全重复区、10-12个FLG重复区和C-端组成。C-末端结构域是profilaggrin水解成filaggrin单体所必需的结构,FLG失去功能的突变使profilaggrin缺失C-末端结构域而无法正常水解,最终使表皮颗粒层filaggrin单体减少或缺失。 为了鉴定3个寻常型鱼鳞病家系的致病变异,本研究首先对家系的先证者开展了FLG突变研究,结果在家系1的先证者中鉴定了2个未见报道的变异(c.477-478insA, c.6218-6219delAA)和一个外来的已知致病变异c.3321delA。随后对家系1进行疾病共分离研究,发现c.477-478insA与家系1疾病共分离;c.6218-6219delAA是一个新发突变;c.3321delA与家系中外来的一支共分离。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我们将变异c.477-478insA与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结果得到LOD值大于1的结果,支持该位点与疾病连锁;同时使用TA克隆测序方法对c.6218-6219delAA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该位点是家系1先证者新发的变异;这2个突变在200个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是致病变异。此外,在家系2和3中均鉴定到了已知致病变异c.3321delA。这些结果丰富了中国人群FLG突变谱。 第二部分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Filaggrin突变研究 银屑病(Psoriasis, OMIM#177900),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免疫介导的皮肤疾病。临床可分为四种亚型:寻常型银屑病、关节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及红皮病型银屑病,其中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的类型。因人种遗传背景不同该病的人群患病率为0.1%~3%,中国汉族人发病率为0.123%。 银屑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有研究表明:环境、遗传因素和免疫炎症反应均在其发生和病理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至少已鉴定了9个银屑病易感位点(PSORS1-9)。Filaggrin (FLG)是位于易感区间1q21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FLG自发突变体小鼠(5303delA)皮损部位出现类似银屑病的炎性特征,其他研究小组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检测到filaggrin表达量和表达模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FLG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相关。为了证明FLG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小组分别在德国、爱尔兰和英国人群银屑病患者中开展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FLG突变与银屑病的发生无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遗传学证据表明FLG与银屑病的发生有关。 本课题组许晓娟博士2009年采集到1个来自湖南岳阳的家系,这个家系的特点是银屑病与鱼鳞病患者共存:先证者表现为典型的银屑病症状,而先证者的外婆和姑姑为鱼鳞病患者。这个家系提示银屑病与鱼鳞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许晓娟随后对这个特殊的银屑病家系进行了FLG突变研究,发现先证者携带FLG p.K4022X纯合突变,而家系的鱼鳞病患者携带p.K4022X杂合突变,这个结果提示我们p.K4022X的纯合突变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明确FLG与银屑病易感性的关系,我们首先在441例患者和500个正常对照中针对p.K4022X进行了突变检测,结果检测到了2例患者携带p.K4022X的纯合改变,而在正常人中未发现纯合改变,提示纯合突变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另外分别在29例患者(6.6%)和15个正常对照(3%)中检测到了p.K4022X的杂合改变。随后我们开展了p.K4022X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p.K4022X在441例银屑病患者和500个对照样本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011和0.002(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同时相对危险度(OR)大于1,且95%可信区间下限大于1(OR=2.552(95%CI=1.377-4.731)),提示p.K4022X是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其次,为了进一步研究FLG突变与银屑病的关系,我们分析了441例患者的整个FLG编码区序列,发现了5个无义或移码突变:一个未见报道的无义突变(p.W2583X)和4个在寻常型鱼鳞病或特异性皮炎中报道过的突变(p.R826X, c.3321delA, p.Q2417X, c.7945delA)。 此外,我们在银屑病患者中还鉴定了18个错义突变。其中p.E2652D在2个银屑病/鱼鳞病共存的家系中都鉴定到,2个家系中3个银屑病患者均携带该纯合突变,而2个鱼鳞病患者和3个表型正常的个体携带该杂合变异,提示p.E2652D的纯合突变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生。 这些结果提示使FLG失去功能的纯合突变导致银屑病的可能性大。同时,纯合的错义突变也可能导致银屑病的发生。这是首次在遗传学上证明了FLG与银屑病的相关性,为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关键词】:鱼鳞病 filaggrin(FLG) 基因突变 银屑病 filaggrin(FLG) 基因突变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52;R758.63;R39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3
  • 目录13-15
  • 第一章 三个中国寻常型鱼鳞病家系Filaggrin突变研究15-51
  • 前言15-19
  • 1. 研究对象19-21
  • 2. 实验仪器及所用试剂、耗材21-23
  • 2.1 主要实验仪器21-22
  • 2.2 实验试剂及耗材22-23
  • 3 实验方法23-45
  • 3.1 标本采集23
  • 3.2 外周血gDNA抽提23-24
  • 3.3 gDNA原液的处理24-25
  • 3.4 gDNA浓度标准化25
  • 3.5 FLG引物设计与合成25-27
  • 3.6 PCR扩增27-35
  • 3.7 PCR扩增产物检测35-37
  • 3.8 测序37-38
  • 3.9 疾病共分离研究38
  • 3.10 TA克隆测序38-42
  • 3.11. 连锁分析42-44
  • 3.12 正常人群筛查44-45
  • 4 实验结果45-47
  • 4.1 家系1突变筛查结果45
  • 4.2 家系1疾病共分离研究结果45
  • 4.3 TA克隆测序结果45-47
  • 4.4 连锁分析结果47
  • 4.5 家系2和家系3突变筛查结果47
  • 4.6 正常对照突变鉴定结果47
  • 5 分析和讨论47-50
  • 6 结论50-51
  • 第二章 中国人群寻常型银屑病Filaggrin突变研究51-79
  • 前言51-62
  • 1 研究对象62-63
  • 2 实验方法63-64
  • 3 结果分析64-65
  • 3.1 测序结果分析64
  • 3.2 p.K4022X突变分析64
  • 3.3 统计学分析64-65
  • 4 实验结果65-74
  • 4.1 p.K4022X测序结果65
  • 4.2 p.K4022X统计学分析结果65-66
  • 4.3 无义/移码突变及统计学分析结果66-71
  • 4.4 错义突变71-72
  • 4.5 p.R501X和c.2282de14在中国人群的突变研究结果72-73
  • 4.6 基因芯片分型数据关联分析结果73-74
  • 5 分析和讨论74-78
  • 6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7
  • 综述87-111
  • 参考文献102-111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111-113
  • 致谢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鸣岐;;中医药治疗鱼鳞病7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0年08期

2 黄永昌;;当归饮子治愈鱼鳞病介绍[J];中医杂志;1985年06期

3 王珍;奇净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0例报告[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4 徐爱莉,邓列华;钙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改变[J];暨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李巍;;遗传咨询[J];遗传;2007年12期

6 任波,赵斌,陈惠兰,王春,吴宏,吴怀安,陈卫国,曾宪昌,祝逸民;女性X连锁隐性鱼鳞病伴发Turner综合征遗传学探讨[J];遗传;1991年02期

7 武守山,李艳华,赵亚龙,赵淑贤,郭青梅;寻常型银屑病遗传度的研究[J];遗传;1997年02期

8 王培光!230022合肥,张学军!230022合肥,杨森!230022合肥,王再兴!230022合肥,杨春俊!230022合肥;从牛舌中提取寻常型天疱疮抗原的方法及其应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01期

9 宁蔚夏;;天赐人类的“冷却剂”——排汗[J];生命世界;2008年08期

10 刘俊杰;;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123例报告[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涛;刘平;冯爱平;杨擎宇;陈清华;徐寒阳;崔小妞;代小华;刘静宇;;寻常型鱼鳞病filaggrin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检测与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刘翠杰;陈明玉;曹瑞华;王溪涛;王海燕;;寻常型鱼鳞病合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疑难病例讨论)[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寻常型鱼鳞病合并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疑难病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吴燕;王小平;;一例新生儿鱼鳞病的护理[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张锡宝;田歆;李雪梅;周欣;何玉清;罗权;张三泉;罗育武;刘玉梅;崔丽;;阿维A治疗大疱性鱼鳞病前后形态学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袁光雷;刘红芳;梅元武;;神经皮肤鱼鳞病家系研究[A];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邹锋;郝飞;宋志强;杨希川;钟白玉;叶庆佾;;层板状鱼鳞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安金刚;肖生祥;;表皮分化复合体在寻常型鱼鳞病发病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裴世澄;;神经皮肤鱼鳞病家系研究[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范建国;;寻常鱼鳞病合并银屑病一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鱼鳞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调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2 ;鱼鳞病是遗传性疾病[N];保健时报;2008年

3 兰东;鱼鳞病能治吗?[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四荣联;鱼鳞病能根治吗[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5 阿欢;鱼鳞病能根治吗?[N];健康时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赵晴晴 ;怎样缓解鱼鳞病病情?[N];健康时报;2004年

7 ;鱼鳞病为何冬重夏轻?[N];健康时报;2005年

8 ;鱼鳞病能否根治[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9 李江;鱼鳞病难根治[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医师 李江;鱼鳞病如何防治[N];河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志敏;中国人群寻常型鱼鳞病及寻常型银屑病Filaggrin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2 刘海杰;仙方消银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3 高奎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及其受体的检测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4 王官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寻常型银屑病与I型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1年

5 张安平;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基因分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6 杨莉莉;Teff/Treg在寻常型白癜风黑素细胞破坏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克玉;NB-UVB治疗对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SCF/c-kit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崔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薇;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桥粒芯糖蛋白4片段的克隆和免疫识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连生;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部分细胞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伟;寻常型鱼鳞病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2 张黎黎;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一家系KRT10基因突变的研究及应用维甲酸治疗的临床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芳芳;BaP联合UVB对人角质形成细胞Caspase-14和Filaggrin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徐爱莉;钙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悄病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李志鸿;解毒消u曁乐瘟埔疾⊙俺P徒蛊诘牧俅惭芯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司陡方民;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Bcl-2、Bax、Fas及Fas-L的表达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7 班秀芬;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寻常型银屑病证侯规律[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张春红;土苓饮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对TNF-α、IL-8水平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王红艳;寻常型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及遗传模式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10 龙福泉;云南汉族人TNF-α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1067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067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