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的紫杉醇纳米颗粒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6 04:21

  本文关键词: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的紫杉醇纳米颗粒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肿瘤纳米技术 药物传输 表面修饰 聚多巴胺 恶性黑色素瘤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每年全世界至少有1000万人患上癌症,每年约有600万人因癌症死亡,死亡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2%。随着环境恶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例将达2000万以上,死亡病例达1200万。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接近300万,死亡病例接近200万。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统计显示,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是第二位死因。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库显示,恶性黑色素瘤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全美每年有超过65,000的新增病例,有8650例死亡。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澳大利亚Queensland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恶性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为40/10万、30/10万。亚洲发病率低,男性发病率占1.7%,女性1.3%。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由色素痣或色斑发展而来。该病预后差、死亡率高达75%,仅次于肺癌,是大多皮肤癌患者的死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都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癌症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肿瘤研究专家所面临的难点,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辅助治疗等。在癌症的化学治疗中,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弥散性分布,真正蓄积到病患部位进而发挥药效的只是少部分药物,多数都被代谢排出体外,生物利用度很低,在治疗的同时对正常机体器官和细胞造成很大损伤,这些缺点都极大影响了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一种化疗药物越有效,它的毒性就越强,由此带来严重的副反应甚至导致化疗失败。通常认为化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化疗失败主要是由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制剂形式、制剂毒性以及癌细胞的耐药性造成。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的载药纳米颗粒因为不但能解决药剂方面的问题,还能解决化疗中的细胞毒性、癌细胞的耐药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等其它方面的问题,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纳米颗粒是粒径为1-1000nm的固体颗粒,其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因而在药物传输领域有着特有的优势。化疗中使用的纳米颗粒基质一般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并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认证。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基质中或者附着在高分子聚合物上的抗癌药进入人体后,随着聚合物在体内侵蚀、降解,药物通过渗透扩散方式释放出来。在药物释放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作为载药基质的聚合物被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小分子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佐剂可能带来的严重副反应。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经过适当修饰后可以使化疗药物在数周甚至数月内发挥靶向持续可控。修饰过的高分子聚合物还能使药物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而无损于周围的正常细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化疗中常见的副作用。此外,纳米颗粒因其粒径小,容易穿过各种生理屏障而不受限制,不会导致血栓形成。总而言之,纳米颗粒具有体积小、易吸收、能够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药物的摄取、提高血药含量、减少由药物或佐剂导致的副作用、实现药物可控释放的诸多优点,从而提高药物疗效。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和辅助治疗等。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病例,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病情发展迅速,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也有些患者经过不规范的治疗后病情快速发展,失去手术机会,此时化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对恶性黑色素瘤敏感的化疗药物有:达巴卡嗪、替莫唑胺、紫杉醇、铂类、长春花碱、福莫司汀等。紫杉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天然抗肿瘤药物,对多种癌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1992年美国FDA批准紫杉醇可用于治疗卵巢癌,随后紫杉醇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上市短短几年,紫杉醇制剂的全世界销售额已突破10亿美元,获得单一抗癌药的销量冠军。这类药物是近二十年来最畅销的、最有前途的新型抗癌药。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而来,红豆杉是远古第四纪冰川期孑遗的世界珍稀的濒危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是非常稀有的植物,在我国有着“神树”的美誉。红豆杉只能生存在海拔2500-30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成材需要50-250年时间,由于其生长条件特殊、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很差,所以长时间以来,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基地。我国已经将红豆杉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早已明令禁止采伐。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紫杉醇类抗癌药物的一直十分昂贵,水溶性极低、生物利用度不高等缺点更是导致需求增加。因为资源短缺的瓶颈难以克服,所以研究人员就把关注点集中到开发研制新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载药纳米颗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收等优点逐渐成为药物传递系统的新宠。传统的聚酯类高分子聚合物载药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好。聚ε-己内酯(PCL)是一种可降解的聚酯类高分子聚合物,PCL及其单体都无毒无害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为PCL分子中有比较长的亚甲基,其降解速度比PGA、PLGA和PLA都慢很多,PCL在体内完全吸收和代谢所需的时间大概为一年,并且分子量越大,降解时间越长,因此大分子PCL非常适用于中长期药效的缓控释系统。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聚醚高分子材料,其用途非常广泛。因为PEG分子中有大量乙氧基,能够与水生成氢键,使PEG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由于PEG没有致癌、致畸和基因突变等毒副作用,对人体无毒无害,并且因可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速率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故是目前最常用的水溶性载体之一。MPEG是一端含有甲氧基的PEG。MPEG作为引发剂引发单体己内酯聚合形成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CL,可以加快聚己内酯的降解速率,且形成的载药纳米颗粒能够逃避体内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的清除,这样所制备的纳米药物能够在体内长效循环发挥药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其在载药纳米颗粒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TPGS是维生素E的水溶性衍生物,具有两亲性,可作为性能优良的乳化剂,制备粒径分散均一的纳米药物。TPGS可以抑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克服药物的多药耐药性,研究还发现TPGS本身就具有抗肿瘤效果。因此本课题选用TPGS作为制备纳米药物的乳化剂。尽管MPEG具有许多优点,如生物相容性,抗原性,和无毒性,以及PEG化能增加循环时间,已有文献报道,聚乙二醇化的纳米颗粒不能完全避免MPS细胞对其的累积摄取,并且它们也不能消除补体系统针对其裸露的纳米颗粒的激活。研究报道,MPEG表现出了相当高的尿排泄和外围分布容积。此外,即使作为一般的多聚修饰底物,MPEG的分子结构也并不容许在它的链上增加新的功能。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使用一种基于聚多巴胺(PDA)的简单和灵活的表面修饰方法。聚多巴胺,一种类似于蚌分泌的特化的粘附性足蛋白MEFP-5(紫贻贝足蛋白-5)的物质,可以修饰几乎所有的载药聚合物纳米颗粒。PDA修饰显示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细胞毒性,使其成为一个适用于各种应用的多功能平台,包括生物分子固定化,作为分子表面印迹帮助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细胞黏附和药物包封。此外,PDA也是天然存在的真黑素的一种主要色素。因此其显示出真黑素在电,光,磁特性方面的惊人特性。PDA的另一有价值的优点在于它的化学结构,其具有许多官能团如胺,儿茶酚,和亚胺。这些官能团可以作为起点用于共价修饰结合靶向配体从而用于药物输送。由于这些优点,PDA已经迅速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化学,和纳米医药。使用固体或液体模板进行多巴胺氧化自身多聚化而制备的PDA表面修饰显示出可以忽略不计的毒性,并表现出良好的药物输送应用前景。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制备了新颖的装载紫杉醇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嵌段-聚(ε-己内酯)的纳米颗粒(PTX-loaded MPEG-b-PCL NPs),并使用聚多巴胺(PDA)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我们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MPEG-b-PCL嵌段共聚物,通过质子核磁共振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表征。用改进的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TX加载的纳米颗粒。对PTX加载的纳米颗粒(PTX-loaded NPs)和经PDA修饰的PTX纳米颗粒(PTX-loaded NPs@DPA)进行了以下特性表征: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zeta电位、表观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为了证明这种纳米颗粒是否对恶黑细胞有抑制作用,我们研究了纳米颗粒的体外释放、细胞摄取、体外细胞活率和抗肿瘤疗效及副作用。我们用透析法来分析药物的体外释放,用高效液相色谱绘制了载紫杉醇纳米颗粒的体外释放曲线:为了观察细胞对载药纳米颗粒的摄取,我们运用与制备PTX-loaded NPs同样的方法制备了载香豆素-6(C6)(C6-loaded NPs)的纳米颗粒,C6是一种荧光分子,已被广泛用作探针用于标记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C6被用于替换PTX,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情况;我们用MTT法检测载药纳米颗粒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体外细胞毒性及活率;载药纳米颗粒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副作用评价是通过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异种移植物的裸鼠模型来评价,评价指标是肿瘤大小和裸鼠体重的变化。结果本项研究结果如下:1.纳米颗粒体外释放结果:化疗药物PTX在PTX-loaded NPs@DPA的制备过程中被几乎完全保留。该纳米颗粒在最初的突释后,呈现稳步、持续的释放模式。PTX-loaded NPs@DPA的药物释放量在前5天和30天后分别占总包封药物量的53.6%和88.2%。2.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结果:PDA表面修饰的香豆素6加载的纳米颗粒(C6-loaded NPs@DPA)可以被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内化;经PDA表面修饰后的纳米颗粒的细胞摄取效率大大增强。3.纳米颗粒体外细胞毒性及活率,PTX-loaded NPs、PTX-loaded NPs@DPA、Taxol(?)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紫杉醇商品名)三种PTX制剂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作用:①三个PTX制剂的细胞毒性随着药物剂量和温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②三种制剂的细胞毒性在最初12小时非常相似,在24小时和48小时培养后,PTX-loaded NPs@DPA显示出比Taxol(?)显著更高的细胞毒性。③PTX-loaded NPs@DPA是对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最具破坏性的。④所合成的MPEG-b-PCL和PDA的共聚物对细胞是无毒的。在2.5微克/毫升的浓度孵育12小时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Taxol(?)85.61%, PTX-loaded NPs 86.32%, PTX-loaded NPs@DPA83.45%,经过24小时和48小时的培养,PTX-loaded NPs@DPA针对A87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Taxol(?)分别高了27.48%和39.17%。PTX-loaded NPs@DPA显示出对A875细胞比PTX-loaded NPs和Taxol(?)更好的杀伤效果。4.体内抗肿瘤疗效和副作用分析:在接种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875细胞的裸鼠上研究PTX-loaded NPs@DPA和PTX-loaded NPs@DPA的抗肿瘤作用,临床药物Taxol(?)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生理盐水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增加,Taxol(?)、PTX-loaded NPs、和PPTX-loaded NPs@DPA处理组的肿瘤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四种制剂对恶性黑色素瘤生长抑制效果比较如下:PTX-loaded NPs@DPAPTX-loaded NPsTaxol(?)盐水。抗肿瘤生长实验的结果表明,具有PDA表面修饰的PTX-loaded NPs可以从纳米颗粒有效地释放出PTX,所释放的PTX保持了其对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的生物活性。载药纳米颗粒的副作用通过分析动物的体重变化来评估。研究表明,在Taxol(?)治疗末期小鼠体重降低,而PTX-loaded NPs和PTX-loaded NPs@DPA组的小鼠体重全程都在稳步增长。同时,PTX-loaded NPs@DPA组小鼠在整个治疗期间保持健康和活力,但Taxol(?)治疗的小鼠表现出减弱的活力。这些结果表明,具有PDA表面修饰的PTX加载的MPEG-b-PCL纳米颗粒保留了PTX的药理活性,相比目前使用的紫杉醇临床制齐(?)Taxol(?), PTX-loaded NPs@DPA抗恶性黑色素瘤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副作用更小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PDA修饰PTX加载的MPEG-b-PCL的纳米颗粒,观察其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我们使用改良的纳米沉淀法制备PTX-loaded NPs,并用PDA做表面修饰。PTX-loaded NPs@DPA分子大小约为140纳米,并具有光滑的表面。PTX-loaded NPs@DPA和PTX-loaded NPs具有类似的药物载药量LC、包封率EE和药物释放曲线。相对于PTX-loaded NPs,PTX-loaded NPs@DPA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活性和表现出更大的细胞毒性。PTX-loaded NPs@DPA体外和体内抗肿瘤效果都明显优于PTX-loaded NPs和Taxol(?)。总之,新颖的PTX-loaded NPs@DPA抗恶性黑色素瘤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副作用更小。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为;喉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0年04期

2 罗鸣云,李春智;恶性黑色素瘤1例[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张新东;眼角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4 李宁,张逸群,王达利,肖东英;综合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价值[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许卫华,张洁,宋红杰;33例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3期

6 邓世全,兰世华;左侧髂骨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1年08期

7 戴宇平,郑克立,梁月有,吴荣佩;肾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年03期

8 王笑茹,霍峰,马宏伟,陈启新;颌下腺内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1年05期

9 马良,马强;气球样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01年02期

10 郭守芳,张春华,韩红,马健,韩东,张士宁;14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亚庭;李延;陶娟;刘业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文俊;江华;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俞新民;熊文;;恶性黑色素瘤34例临床及预后分析[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林飞燕;谢宗宙;王泉江;;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张英;;32例恶性黑色素瘤的术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罗峻;;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的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8 洪明理;丛敏;李云生;付治锋;任家强;;恶性黑色素瘤的电镜观察[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张海燕;;眼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晋颖;刘巍;;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师英强;手脚易长恶性黑色素瘤[N];健康时报;2009年

3 编译 李勇;恶性黑色素瘤新药开发前景可期[N];医药经济报;2014年

4 北京肿瘤医院 王伦;小心黑痣变成恶性黑色素瘤[N];北京日报;2005年

5 记者 何德功;诊断早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7 朱国旺;提高认识 规范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国旺;隔离肢体热灌注 改善恶性黑色素瘤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本报通讯员 王伦;警惕黑痣成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10 陈超;让恶性黑色素瘤原形毕露[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月;GPX3基因甲基化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熊玮;聚多巴胺表面修饰的紫杉醇纳米颗粒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张凯;细丝蛋白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玉芳;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谱[D];四川大学;2004年

5 殷迪;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运载Stat3-siRNA质粒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谢小雪;不同温度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郑东辉;载药纳米微粒对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作用体内、体外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10 王永晨;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与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丽t,

本文编号:1147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47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