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及对比分析
本文关键词: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观察及对比分析
【摘要】:背景: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osis)是由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S.s)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目前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而在我国东北地区呈流行状态,近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本病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发生于儿童的孢子丝菌病在吉林省亦比较多见。孢子丝菌病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类型为皮肤固定型和皮肤淋巴管型。关于本病的治疗方面,国内目前应用伊曲康唑(ITC)、碘化钾(KI)、特比萘芬(TBF)治疗成人孢子丝菌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而儿童由于依从性相对较差,对药物安全性要求相对高,因此寻求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应用ITC与TBF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大样本评估和比较。 目的:评估ITC与TBF对于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二者做出对比分析。从而为儿童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对象来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经真菌培养证实为孢子丝菌病,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儿童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ITC组和TBF组,ITC组:给予ITC5mg/kg,日1次与饭同服或用牛奶送服。TBF组:体重20kg者,给予TBF125mg日1次口服;体重20kg者,给予TBF62.5mg日1次口服。比较两组疗法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06例患者中,纳入ITC组52例,完成治疗49例,脱落3例;TBF组54例,完成治疗48例,脱落6例。共计治疗总例数为97例,脱落9例。 (1)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97例患儿中,性别:男性53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1:0.83;年龄:年龄3月至12岁,平均年龄为50.68±36.35岁;居住地:除2例患儿居住城市,余95例患儿均来自农村;发病诱因(外伤史、接触史):有明确外伤史者1例,占1.03%,余例均否认外伤史。除2例外其他95例患儿家庭均有将玉米秸秆作为生活燃料的经历,占97.94%。病程:病程2周至13个月,平均2.88±2.20个月;发病月份:多为冬春季发病,11-12月份35例,1-2月份31例,3-4月份17例,5-6月份4例,,7-8月份6例,9-10月份4例;发病月份集中在11-4月,共83例,占85.57%。皮损分型:固定型89例(91.75%),淋巴管型8例(8.25%)。皮损特点:皮损类型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结节、丘疹、红斑;分布部位:发病部位有1例发生于手背部,1例发生于颈部,余95例均发生于面部;分布于面部的具体部位为:面颊43例,眼睑27例,下颌部10例,鼻部5例,眼角4例,唇周3例,眉部2例,耳前2例,额部1例。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临床疗效:ITC组治愈49例,疗程2-6个月,平均疗程为2.56±0.78月,3个月治愈率为85.71%,6个月治愈率为100%;TBF组治愈48例,疗程1-7个月,平均疗程为2.88±1.00月,3个月治愈率为80.41%,6个月治愈率为97.92%;两组疗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法在3个月、6个月的治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不良反应:97例患者中共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ITC组患儿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分别表现为恶心、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TBF组患儿1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表现为胃部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ITC与TBF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安全且有效; (2)ITC与TBF治疗儿童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纳;林俊萍;;孢子丝菌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年08期
2 赵敬军,张正华,刘维达;特比萘芬(兰美抒)在中国应用6年情况回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4期
3 夏建新;王延龙;王平凡;张凤华;张民夫;金学洙;;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1期
4 何秀珍,何晓南,闫铁卿;2%碘化钾湿敷治疗孢子丝菌病36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4期
5 宋军;李鹤王;杨晓红;;108例儿童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J];沈阳部队医药;1999年02期
6 王劲风,王晓军,姜兰香;孢子丝菌病[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6期
7 吕雪莲;刘晓明;马洁浩;侯素春;王华;王玲;;碘化钾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孢子丝菌病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12期
8 苏畅;李珊山;田亚平;钟淑霞;付爱华;;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9 夏建新;朱明姬;张明;杨翠兰;金学洙;王平凡;王延龙;;伊曲康唑治疗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蒋忠民;王凯;姜日花;朱明姬;;伊曲康唑联合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24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包宝龙;吉林省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赵小利;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附30年病例复习)[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61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6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