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微切割技术在常见深部真菌病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光微切割技术在常见深部真菌病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微切割 诊断 PCR 巢式PCR 侵袭性真菌病
【摘要】: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实质性器官移植等手术的增多,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导致深部真菌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并且有极高的病死率。烟曲霉和白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最常见的病原菌。而在国内,孢子丝菌侵袭至皮下导致的孢子丝菌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深部真菌病之一。及早诊断和干预是改善深部真菌病预后的前提,但是目前常规诊断方法有一定局限性,造成深部真菌病诊断困难,仅有5.9%-25%的患者在死亡前被确诊为深部真菌病。激光微切割(Laser Cutting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带来契机。本次研究中,我们利用烟曲霉、白念珠菌和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动物模型,探讨LCM技术联合PCR和巢式PCR (nested PCR, n-PCR)在深部真菌病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全文共分三章,各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激光微切割在烟曲霉感染小鼠肺模型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章节中,我们通过鼻吸入法构建了烟曲霉感染小鼠肺部模型。然后将小鼠左肺分成三份,一份培养,并将菌落提取DNA作为阳性对照,一份常规HE,PAS染色,最后一份用1:10000稀释Blankphor荧光染色,分别微切割10-20μm长的菌丝单根和3根各20份,然后提取DNA,联合巢式PCR特异性扩增烟曲霉的18S rRNA区,结果发现单根菌丝敏感度为90%,而3根菌丝敏感度为100%,二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489,P0.05);总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95%。较之前的一项LCM联合PCR诊断白鹳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的研究敏感度高。LCM联合巢式PCR方法在诊断IPA方面敏感度高,特异性好。 第二章激光微切割在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在本章节中,我们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的方法构建了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肾脏模型。然后取小鼠右肾分成三份,一份培养,提取菌落DNA,做阳性对照,一份常规HE,PAS染色,最后一份用1:10000稀释B1ankphor荧光染色,分别微切割1和5个孢子各30份,然后提取DNA,联合n-PCR特异性扩增白念珠菌的5.8SrRNA及其附近的ITS区,单个孢子标本敏感度83.3%(25/30),5个孢子标本敏感度90%(27/30),二者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χ2=0.71,P)0.05);总敏感度为87.7%,特异度为95%。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收集单个孢子即可确诊大部分侵及实质性脏器的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 IC)病例。因此LCM联合n-PCR在IC诊断方面快速,灵敏,准确,高效。 第三章激光微切割在孢子丝菌感染小鼠睾丸模型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在本章节中,我们通过对小鼠左侧睾丸注射孢子丝菌混悬液的方法构建了孢子丝菌感染小鼠睾丸模型。取小鼠左侧睾丸分成2份,一份培养,一份常规HE,PAS染色,分别微切割1和5个孢子各60份,然后提取DNA,分别PCR扩增孢子菌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和n-PCR扩增ITS2区。在PCR组,单个孢子标本敏感度66.67%(20/30),5个孢子标本敏感度77.67%(23/30),二者之间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χ2=0.567,P0.05)。在n-PCR组,单个孢子标本敏感度70.00%(21/30),5个孢子标本敏感度83.33%(25/30)二者之间敏感度无显著性差异(χ2=0.360,P0.05)。同时,分别比较单个孢子PCR和n-PCR敏感度,以及5个孢子的PCR和n-PCR敏感度,发现均无显著性差异(χ2=1.000,P0.05,χ2=0.748,P0.05),特异度为100%。结果说明孢子数量和不同的核酸扩增方法可能会影响到检测敏感度,虽然结果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其后,LCM收集8例孢子丝菌病临床标本中的单个孢子,分别n-PCR和PCR技术检测。其中3例PCR, n-PCR均阳性,而1例仅n-PCR阳性,因此,PCR和n-PCR I临床标本诊断方面的敏感度分别为37.5%和50%。我们认为这可能与甲醛固定以及PAS染色等标本处理方法影响后续DNA扩增有关。因此,LCM联合PCR或n-PCR诊断石蜡包埋,PAS染色的标本,尤其是回顾性分析的病理组织标本,需要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灵敏度。 综上所述,在基于LCM技术检测IFD的过程中,样本的预处理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而不同的菌丝/孢子数量以及不同的核酸扩增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通过进一步优化标本处理方法,完善分子分析技术,该技术在深部真菌病的分子病理诊断,尤其是疑难病例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文铭;21世纪分子病理诊断的发展与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张晓华,高子芬,陶谦;BLU和ARF基因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的甲基化状态比较[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5期
3 卢亦成,陈菊祥;生物芯片在脑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4 霍临明 ,常秀青 ,齐文安 ,白淑华;在新的起点上向前[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5 刘宝瑞,张学庸,,常鲜华,张惠中,于文彬;以染色的石蜡包埋组织为模板进行PCR扩增[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年05期
6 吕正兵,夏颖,张林普,蒋玉麟;基因工程在疾病防治及药物研制上的应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5期
7 王孟薇;老年人胃癌癌前病变的确定与追踪[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8 ;广州国际神经肿瘤研讨会暨脑功能区手术学习班通知[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9 吴德,唐久来,蒋玉麟,胡允文;分子生物学技术临床应用的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年02期
10 张晓华,姜芬,李敏,徐青,李宁,陶谦,高子芬;blu基因在鼻咽部淋巴瘤的甲基化状态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蔚佳;治疗神经性皮炎:自我调整最有效[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冲;激光微切割技术在常见深部真菌病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泽林;p14~(ARF)基因及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8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8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