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组织工程皮肤新模型的刺激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8:19

  本文关键词:组织工程皮肤新模型的刺激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工程皮肤 HaCaT细胞 丝素蛋白 无纺布 皮肤刺激性 气-液培养 替代模型


【摘要】:目的构建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为种子细胞,丝素蛋白修饰聚酯/聚酰胺的无纺布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并与动物实验作对比,观察这自制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差别和优劣,为该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取代动物模型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含血清的高糖培养基对HaCaT细胞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达到80%时,接种于丝素蛋白修饰的聚酯/聚酰胺的无纺布支架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接种后第一天、第三天HaCaT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状况与空白支架进行对照,检测HaCaT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和增殖情况。2以丝素蛋白修饰的聚酯/聚酰胺无纺布为支架,热塑形成托盘状,大小适合于24孔板,将成纤维细胞接种培养4天后,再接种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待3天左右细胞相互融合长满支架时将模型气-液面培养2周,构建出检测用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将培养不同时间的皮肤模型进行石蜡切片并常规HE染色,观察皮肤模型的细胞分层状态。3从欧洲替代方法实验验证中心(ECVAM)规定用于皮肤刺激性的物质中选取20种化学品,刺激物局部接触皮肤模型后,应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相对活力,然后收集条件培养基用ELISA法检测IL-1α因子,评价构建的皮肤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4将20种化学品在动物体内进行急性经皮试验,根据红斑、水肿等皮肤反应来评价化学品的皮肤刺激强度。结果1丝素蛋白修饰用热塑形成托盘状的聚酯/聚酰胺复合无纺布支架,其本身形成许多微孔结构有一定的通透性,HaCaT细胞能在支架上良好的生长并可以黏附在无纺布纤维上。2将HaCa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成功接种到丝素蛋白修饰的聚酯/聚酰胺复合无纺布支架上气-液培养2周后,HE染色法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初步形成15层左右复层细胞层与天然细胞的层数很相似,但未形成角质层。3选取了20种化学品在组织工程皮肤模型上成功的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皮肤模型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77.8%,准确率为75%。4构建的皮肤模型与动物模型作对比,有4种化学品判断出现错误。结论1成功制备了以丝素蛋白修饰的用热塑形成托盘状的聚酯/聚酰胺复合无纺布支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较好的支架材料。2以HaCaT细胞为种子细胞在丝素蛋白修饰的无纺布支架上生长一段时间能进行分化和分层,已经初步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模型。3利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对ECVAM规定的检测物质中选取20种化学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自己构建的皮肤模型的检测的准确率达到75%左右。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金岩,王新文,赵宇,李媛;构建含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2 吴国选,伍津津,朱堂友,鲁元刚,毕建军,沈利群;小型香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基底膜重建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3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4 胡建武;;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2期

5 胡大海;王洪涛;王耘川;官浩;;组织工程皮肤研究现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3年01期

6 丁桂聪,毛天球,杨维东;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年05期

7 肖斌;组织工程皮肤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1年04期

8 潘云川;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概况[J];海南医学;2002年10期

9 刘远桥 ,高晓莉;组织工程皮肤研制成功——抗感染能力强,具备表皮及真皮层[J];中国乡村医药;2002年11期

10 胡葵葵,胡琼华;组织工程皮肤的最新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杨;李秀兰;郭悦;静蔼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秀兰;张杨;张文海;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秀兰;张杨;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廖立新;陈刚泉;李国辉;李剑;;以表皮干细胞及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秀兰;张杨;张文海;师宜健;;载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吕中法;;组织工程皮肤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毕建军;;小鼠组织工程皮肤异体移植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韩军涛;王洪涛;谢松涛;胡大海;朱雄翔;;自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皮肤及其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楠;艾尔肤再造“皮肤”[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2 刘恕;让坏死皮肤“焕然一新”[N];科技日报;2005年

3 刘远桥 高晓莉;我国研制出组织工程皮肤[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刘远桥 高晓莉;组织工程皮肤媲美真皮[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教授 韩春茂 整理 余宁宁;新型组织工程皮肤动物实验成功[N];健康报;2010年

6 通讯员刘远桥高晓莉记者冯竞;给创面植上新型人造皮肤[N];科技日报;2002年

7 杨燕群 赵贽 张智军 檀琳 徐锋 苏玉军 朱晓明;非常“3+2”,精品铸辉煌[N];科技日报;2012年

8 毛天球;组织工程学研究概况[N];中国医药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元刚;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基底膜重建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2 张向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刘源;构建含黑色素细胞以及血管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4 刘鹏;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及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闫迎军;应用脂肪干细胞与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柳;人胚胎成纤维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晓亮;毛囊细胞构建毛囊化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宋可新;黑色素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张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廖明德;人表皮干细胞复合裸鼠脱细胞真皮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及移植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端;灌注式培养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流速及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李燕;组织工程皮肤新模型的刺激试验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贺旭;组织工程皮肤低温保存后的活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李伟;组织工程皮肤生物力学性能及移植溃疡面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5 杨亚东;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6 刘晓亮;异体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能力及其免疫排斥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7 吴国选;猪组织工程皮肤构建及移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邹运动;含有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脂肪层结构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姜曼;组织工程皮肤的冷冻干燥保存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陈灿;以脱细胞真皮混合构建组织工程皮肤[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9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189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