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4 05:11
本文关键词:4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回顾性分析 大疱性类天疱疮 病理诊断 皮质类固醇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轻、中、重度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情况,探讨更好的诊治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方法。 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于200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48例住院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患者,详查病史资料,整理成表,并根据皮损面积分为轻、中、重三组。使用SPSS19.0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搜集48例BP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为1.4:1;发病年龄为53~96岁,平均发病年龄76.51±9.03岁,7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者数的83.33%。男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7.81±9.05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74.75±8.926岁,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多数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因,3例患者发病前曾有用药史。典型皮损为红斑及外观正常皮肤基础上出现的紧张性的水疱、大疱,尼氏征多为阴性,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尼氏征为阳性,5例为可疑阳性。46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痉痒。BP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本研究中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有13例,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8例,合并恶性肿瘤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和褥疮患者各2例,合并哮喘及银屑病患者分别有1例。48例患者均行病理组织检查,其中42例见表皮下水疱和(或)裂隙。25例患者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率为88%。皮质类固醇的系统应用及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联合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是治疗BP的主要方法。 结论:1、BP好发于7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2、BP的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皮损为红斑及外观正常皮肤基础上出现的紧张性的水疱、大疱,早期症状常不典型,诊断上应注意临床表现、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相结合,以减少误诊、漏诊。3、BP患者常伴有1种或以上合并症,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居多。4、BP的治疗多选择系统及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疗法,部分轻症患者可选用雷公藤联合米诺环素及烟酰胺治疗;系统应用皮质类固醇的起始及最大剂量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粘膜受累患者的病情较重,皮质类固醇最大使用剂量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曾明;王培光;杨森;张学军;;大疱性类天疱疮5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6期
2 汤占利,韩钢文;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大疱性皮肤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3期
3 陈喜雪;朱学骏;;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23期
4 朱学骏;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6期
5 秦智芬;赵旭传;刘金昌;郜玉玲;;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3期
6 叶婷,梁文权;生物技术制剂的发展现况[J];医药导报;2000年03期
7 周小勇,李慧珠;大疱性类天疱疮89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6期
8 许庆芳;洪良庆;赖维;黄怀球;陆春;;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16例临床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S1期
,本文编号:122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2211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