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22-5p通过靶向Sprouty2在IL-22介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miR-122-5p通过靶向Sprouty2在IL-22介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银屑病 IL-22 miR-122-5p Spry2
【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miRNA以及m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IL-22介导的角质形成细胞中miRNAs及mRNAs的表达差异,从表观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探究IL-22在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分子机制。方法:(1)以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给予IL-22 (100 ng/ml)刺激24h,对照组不予刺激,分别进行2次独立实验。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采用Invitrogen公司microRNA芯片4.0技术及mRNA表达谱芯片2.0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及]mRNAs分子;(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进行miRNA芯片结果验证,以U6作为内参照,所得数据以2--ct表示;RT-qPCR法检测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组织中该miRNA分子的表达情况;(3)两芯片结果中呈负相关的交集基因即为miRNA可能调控的下游靶基因,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寻找该miRNA的下游靶基因。将预测的靶基因采用RT-qPCR方法,在IL-22刺激24h后的HaCaT细胞中进行差异验证,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靶基因在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正常对照者皮肤组织石蜡切片中的表达变化;(4)为验证该差异miRN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在HaCaT细胞中,通过分别转染其模拟物、抑制物以及各自的对照组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5)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靶基因的验证。结果:(1)miRNA及mRNA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表达上调2倍及以上的miRNAs共15个,表达下调2倍及以上的miRNAs共5个,预测miRNA-122-5p的靶基因共7个;(2)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22刺激HaCaT细胞24h后miR-122-5p表达显著上调(约3.50倍,P0.05),在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iR-122-5p同样表达上调(约2.26倍,P0.05);(3)靶基因表达情况验证: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我们确定Sprouty2 (Spry2)作为下游靶基因进行验证。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22刺激HaCaT细胞24h后Spry2蛋白表达下调(约1.72倍,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Spry2蛋白表达降低(P0.05);(4)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niR-122-5p模拟物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转染miR-122-5p抑制物组,细胞增殖能力则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5)靶基因Spry2验证结果:分别将构建好的携带有Spry2基因3'UTR区野生型或突变型的报告基因载体,与miR-122-5p模拟物或对照物共同转染HaCaT细胞,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Spry2野生型报告基因载体及miR-122-5p模拟物组,其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突变型报告基因载体与miR-122-5p模拟物组,其荧光素酶活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22-5p模拟物组,Spry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转染miR-122-5p抑制物组Spry2蛋白表达增加(P0.05),以上结果提示Spry2是miR-122-5p的直接靶基因。结论: miR-122-5p在IL-22刺激后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以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均表达上调;过表达miR-122-5p在HaCaT细胞中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抑制miR-122-5p的表达,则HaCaT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Spry2是miR-122-5p调控的直接靶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勇,郑家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与角质形成细胞[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3期
2 朱启星,沈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黄几平;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培养和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5年03期
4 卢宁;朱平;刘玉峰;王刚;张海龙;赵小东;;实验室条件下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1期
5 毕新岭;顾军;齐瑞群;;维A酸对砷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11期
6 任俏;姚天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6期
7 江智茂;程滨珠;马刚;李建军;陈■成;周余来;;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3期
8 周洪,郑泽铣;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免疫[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03期
9 沈丹蓓,夏隆庆;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长期培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10 周小勇,郑家润;角质形成细胞中的信号转导[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新岭;顾军;陈洁;陶苏江;李泉;;三价砷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承新;刘瑛;高天文;刘玉峰;;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性皮肤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郑敏;满孝勇;杨小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在正常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谭雪晶;张宇恒;刘晓明;;一氧化氮作用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差异蛋白的筛选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韩军涛;王洪涛;胡大海;蔡维霞;汤朝武;;成人不同部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承新;刘瑛;高天文;刘玉峰;;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性皮肤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韩军涛;王洪涛;胡大海;蔡维霞;汤朝武;;成人不同部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文海;Young Mee LEE;Jee Youn KIM;Seokwon KANG;Jin Ho CHUNG;;辣椒素受体介导热休克诱导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金属蛋白酶1的表达[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周爱民;徐丽敏;;TLRs与角质细胞免疫及对病原分子作用机制[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平;宋秀祖;许爱娥;毕志刚;崔毓桂;;中波紫外线辐射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核因子κB转录活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中桥;血竭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张中桥;人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有新方法[N];健康报;2005年
3 张中桥;血竭提取物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整理 本报记者 朱国旺;突出创新 紧贴临床[N];中国医药报;2012年
5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科大学教授 陈洪铎 中国医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高兴华;如何做好“面子”工程[N];光明日报;2014年
6 张晓艳;洁肤——靓丽肌肤第一步[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生;TRAIL在重症大疱型药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胡枫;脂氧素A4在角质形成细胞及银屑病中的抗炎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段德鉴;角质形成细胞抗白念珠菌感染免疫作用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夏济平;紫外线辐射角质形成细胞导致皮肤光老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5 吴晓萍;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黄瑾;TRPV1在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中的作用及药物的干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7 肖汀;免疫抑制剂和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8 杨建强;Sprouty1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唐桦;AQP3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陈旭;紫外线致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自噬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锐;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紊乱对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江萌;miR-122-5p通过靶向Sprouty2在IL-22介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3 张茜;TNF-α和ROS交互作用对受照射角质形成细胞CCL27分泌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王琪;加味桃红四物汤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内皮素-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5 张宇恒;一氧化氮作用前后角质形成细胞差异蛋白的筛选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6 毕建军;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培养及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毕新岭;砷剂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致癌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焦建丽;体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器官样(气—液交界面)培养[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9 焦虎;用人毛乳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构建带附属器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10 厉孟;不同分化角质形成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1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24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