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转移和非转移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清蛋白的差异表达
本文关键词:应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转移和非转移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清蛋白的差异表达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转移性黑色素瘤肿瘤标志物 蛋白质组学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摘要】: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转移性和非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外周血清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初步探讨其对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共收集101例患者外周血清,包括25例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及76例对照者(31例非转移性患者和45例健康者)。从中随机抽取73例(18例转移患者,20例非转移患者和35例健康者)用于建立区分模型,其余28例(7例转移患者,11例非转移患者和10例健康者)用来对区分模型进行盲法验证。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外周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应用Ciphergen蛋白质芯片软件对蛋白质谱进行分析。结果:黑色素瘤转移患者外周血清与对照组外周血清蛋白质谱相比,质荷比为2 598.33、3 646.79、4 605.48、8 603.10、7 756.64 m/z和9 598.82 m/z,共6个蛋白质峰呈表达有明显差异(P均=0.000),以此构建出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模型,它的诊断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74.55%。另外对该模型进行了盲法验证,其诊断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76.19%。结论:黑色素瘤转移患者外周血清蛋白质表达谱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相对分子质量为2 598.33、3 646.79、4 605.48、8 603.10、7 756.64 m/z和9 598.82 m/z的蛋白质点可以作为黑色素瘤转移患者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etastatic and non metastatic melanoma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serum protein by proteomics, explore th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 Methods: collected 10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rum, including 2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and 76 control subjects (31 cases of non metastatic patients and 45 healthy subjects). From randomly selected 73 cases (18 cases with metastasis, 20 cases of non metastatic patients and 35 healthy people)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stinguishing model, the remaining 28 cases (7 cases with metastasis, 11 patients with non metastasis and 10 cases healthy) used for blind test to distinguish model. Using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peripheral serum protein was detected on 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iphergen protein chip software.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in peripheral bloo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eripheral serum protein mass spectrometry, mass of 2 598.33,3 646.79,4 605.48,8 603.10,7 756.64 m/z and 9598.82 m/z, a total of 6 protein peaks showed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00),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melanoma,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83.33%, specificity was 74.55%. in addition to the model of the blind test, the sensitivity of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melanoma was 71.43%, the specificity was 76.19%. conclusion: melanoma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expres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 changes compared to the serum protein of molecular mas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2 598.33,3 646.79,4 605.48,8 756.64 m/z and 603.10,7 9598.82 points can be used as a m/z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diagnosi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分类号】:R739.5
【正文快照】: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容易发生转移、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死亡率位居皮肤恶性肿瘤之首[1]。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年增长率约3%~5%[2]。目前,对黑色素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早期诊断并进行外科手术,然而肿瘤一旦发生转移对现在的治疗手段常不敏感,总体中位生存期仅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娜;温新宇;王杰;李爱玲;李卫华;李涛;李燕;张学敏;王红霞;杨松成;周涛;巩伟利;田亚平;何昆;;乳腺癌血清多肽图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巧花;侯淑玲;王军;贺建霞;郭素堂;郑玉萍;韩维娥;王列样;杨斌;;应用SELDI技术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的特异蛋白质谱[J];白血病.淋巴瘤;2007年06期
2 朱乾文;郭丽英;;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年02期
3 许洋;;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2期
4 梁燕;柴凡;王秀丽;高春芳;钟玲;姜军;;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症的血清蛋白差异[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年18期
5 张国强;刘扬;杨艳梅;庞达;;血清SELDI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术前分级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9年09期
6 颜怀军;陈兆军;曾强;陈春;张腊红;李宁;许洋;;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脂肪肝患者血清标志物的筛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34期
7 尹辉;刘奉朝;;SELDI-TOF-MS技术在检测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1期
8 来茂德;王英红;;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9 王曦;杨名添;谢泽明;唐军;周中梅;曾益新;朱振宇;;乳腺癌血清蛋白质芯片检测在预测乳腺癌预后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3期
10 梁燕;姜军;柴凡;王秀丽;高春芳;钟玲;;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海飞;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立玮;高发区人群食管、贲门癌早诊早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3 阳维;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定量分析与良恶性识别[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梁燕;基于SELDI-TOF-MS技术的乳腺癌血清蛋白质谱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邹金凤;利用高通量组学数据识别癌症相关生物标记的可重复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涛;新疆地区肾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及其维、汉民族差异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春伟;应用SELDI-TOF-MS技术筛选早期胃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2 白敏;LGT蛋白组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姜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蛋白质谱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8年
4 陈锋涛;SELDI质谱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刘建敏;喉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09年
6 李刚;EGCG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早期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百塘;蛋白质组学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肺癌杂志;2004年02期
2 英焕春,张淑兰;蛋白质组学在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年06期
3 荆涛;荆友科;董胜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在泌尿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05期
4 段东;李少林;;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年16期
5 梁琼;李扬;王连唐;刘郁林;罗灿桥;梁惠珍;黎明涛;;骨肉瘤组织与良性骨肿瘤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年06期
6 侯振江;;血清蛋白质组学在肝细胞癌的应用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年06期
7 王晓庆;张瑾;;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年06期
8 王丽;刘文君;;白血病干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年03期
9 崔杰峰,刘银坤;蛋白质组学在某些癌症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10 王立顺,尹艳慧,高素君,殷剑宁,赵晓航,朱迅;以双向凝胶电泳为基础的食管癌组织蛋白质组学分析新策略[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_g;崔亚洲;宗美娟;韩金祥;;胰腺癌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山东省药学会2006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春涤;朱红;周海涛;陈洪铎;;蛋白质组学主要技术及其在皮肤科学研究中的应用——HaCaT细胞和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L-1细胞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静;葛晓慧;郭红燕;熊光武;韩劲松;张璐芳;张小为;;早期和晚期卵巢癌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顾国浩;蒋敏;;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学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韩新爱;曾慧兰;葛峰;黄雪松;古建泉;贾海涛;钟启;朱海扬;郁志;卢育洪;张学利;何庆瑜;;6-姜酚对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蛋白质组学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6 韩金祥;崔亚洲;吴坚美;宗美娟;常晓天;鲁艳芹;朱波;潘继红;黄海燕;亓同钢;钟宁;陈_g;田美;周小艳;宋冠华;赵丽;刘骁勇;张登禄;李天亮;;胰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A];山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王淑美;林丽珠;周京旭;熊绍权;周岱瀚;;益气除痰方抗小鼠LEWIS肺癌的2D-DIGE蛋白质组学研究[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肖志强;;肿瘤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A];湖南省生理科学学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王贵玉;王锡山;;SELDI技术分析结肠癌细胞蛋白质组学变化[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李春海;;蛋白质组学在肿瘤标志筛查及研究中应用[A];第一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研讨会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郝成涛 记者 于春光;为肿瘤疾病的防治研究开辟新途径[N];解放军报;2009年
2 张淼邋记者 于莘明;我构建世界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N];科技日报;2007年
3 张淼 于莘明;“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有望突破肝癌诊治[N];江苏科技报;2007年
4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蛋白质组学:为癌症早期诊断带来希望[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记者 张景华邋通讯员 张淼;我科学家有望实现肝癌防治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6 李岳;为什么我们在对肿瘤的战争中失利[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张为明;我专家揭示大蒜预防癌症的分子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谢明霞;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研究获进展[N];健康报;2007年
9 谢明霞;初步揭开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之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周炜 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发现预测大肠癌转移新标记[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钜涛;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肝癌血清标记物[D];复旦大学;2005年
2 齐义军;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比较蛋白质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张辉;应用SELDI-TOF-MS筛选卵巢癌血清生物标志物[D];山东大学;2006年
4 江晓华;多烯紫杉醇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组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章华;鼻咽癌放射抵抗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黄志勇;食管癌比较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涛;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小鼠Cyclin B1反义全长cDNA抑制肿瘤增殖的分子机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边学;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腺体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郑朝旭;胰腺癌相关SELDI-TOF-MS血清蛋白谱型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张德宝;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晓东;蛋白质组学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2005年
2 杨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李征宇;顺铂作用卵巢癌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悦国;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韩娟;SELDI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6年
6 刘海霞;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7 王斌强;多维色谱—质谱对人血清蛋白组研究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8 白雪;大肠癌发生与肝转移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9 边策;和厚朴酚作用卵巢癌细胞株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何伟伟;SELDI筛选的肺腺癌血清标志蛋白和传统肿瘤标志物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5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41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