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南宁市1993-2013年梅毒及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3 03:24

  本文关键词: 梅毒 淋病 流行特征 分析 南宁 出处:《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南宁市梅毒与淋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为相关部门制订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1993-2013年梅毒和淋病的疫情资料。结果 1993-2013年,南宁市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数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分别于2010年和2004年形成报病高峰期,为5903例和3 454例,发病率分别为83.45/10万和53.23/10万。2010-2013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出现大幅度下降,2011年后呈直线下降,2013年仅报告2 272例;2004-2013年淋病报告病例数持续下降,2013年下降为1 389例。结论近20年来南宁市梅毒报告病例数出现快速而大幅度的上升及下降,可能与梅毒过度报告、性病报告相关文件下发有关。提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性病报告。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c trend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in Nanning,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Methods the data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in Nanning from 1993 to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from 1993 to 2013, the epidemic data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were analyzed.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in Nanning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he peak period of reporting of syphilis and gonorrhea was 5903 cases and 3,454 cases on 2010 and 2004, re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rate was 83.45 / 100 million and 53.23 / 100 million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syphil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010 to 2013, and declined in a straight line after 2011. Only 2 272 reported cases of gonorrhea were reported in 2013 and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gonorrhea from 2004 to 2013 continued to decrease, and in 2013 it decreased to 1 389 cases. Conclus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gonorrhe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of syphilis in Nanning City ha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rapidly and by a large margin. May be related to syphilis overreporting, venereal disease report related documents issued.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STD reporting.
【作者单位】: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7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慧霞;夫妻同患梅毒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2 张春梅,于立勤,齐保权,任英;108例梅毒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江耀睦,高谦;梅毒221例临床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贾丽君,王淑琴;梅毒305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1年01期

5 罗汉超;梅毒患者的结婚问题刍议[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年03期

6 李秋涛,樊曼云,张秋堂,郑晓红,曹鸿玮;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7 张秀英,陈懿德,庞玉森,张景生,严静丽;早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8 袁定芬 ,张名莉 ,徐佩红;梅毒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08期

9 王会民,贾彦如,陈惠荣;梅毒107例临床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陶世龙,周希浦,朱锋;梅毒患者血清三项试验检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劳力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专场 一组首诊于其它科室的梅毒[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杨森;张学军;;梅毒的治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军;王林娜;左亚刚;刘永鑫;刘秀荣;郑和义;;1125例梅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韶深;;梅毒久治不愈与免疫功能不平衡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马彦;杨慧卿;马玉;岑雯;冯文莉;王丽;;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于笑难;胡华;刘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简华慧;;50对夫妻间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权哲;李刚;方芳;翁孟武;;387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芷沅;疑心梅毒怎么办[N];健康报;2002年

2 董正邦 王飞;警惕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健康报;2006年

3 副主任医师 徐井芳;梅毒的发病有什么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记者 郭晓宇;卫生部规划梅毒防控5年内有效遏制疫情[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郑灵巧;卫生部出台国家预防控制梅毒规划[N];健康报;2010年

6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健康报;2005年

7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记者 张新生;巴西将推出快速检验梅毒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0年

9 柳已青;死于梅毒:天才的另一种结局[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驻京记者 王乐;5年遏制发病激增 10年逆转疫情上升[N];文汇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兵;梅毒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2 刘汝元;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4年

3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4 李世慎;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文先;新疆280例梅毒患者感染HHV-8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6 李侃;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B7表达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7 邓秀娥;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D];兰州大学;2012年

8 张薇;TP0453、TP17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9 章鹏飞;早期梅毒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7和IL-33水平检测[D];皖南医学院;2014年

10 王玉丽;早期梅毒患者TLR2的表达及其与Th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26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526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