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分子标志物及临床特征与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本文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生存分析 HMB S- Vimentin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估若干分子标志物及临床特征对恶性黑色素瘤(MM)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27例MM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HMB45、S-100以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HMB45、S-100以及Vimentin在M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92.1%和78.0%;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MM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病灶是否溃疡、Clark分级、术后病灶切缘情况、AJCC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S-100蛋白(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后切缘情况、Clark分级、S-100蛋白以及疗效是影响MM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年龄、术后切缘情况、Clark分级、S-100蛋白与疗效是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MB45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与MM预后不相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n the prognosis of malignant melanoma (MM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7 cases with MM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detect HMB45 S-100 and the expression of Vimentin protein and Cox proportional risk regression model, the survival analysis of each clinicopathological index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HMB45 S-100 and Vimentin in MM was analyzed by single factor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MM included age. Whether the primary lesion was ulcerated or not was Clark's grade, the incised margin of the les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stage of AJCC, the treatment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S-100 protein P0.05.The age was foun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Clark grade S-100 protein and curative effect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MM. The expression of HMB45 and Vimentin protein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MM.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251051501000008)
【分类号】:R739.5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建华,蒋海鹰,傅春燕,刘艳红,奚剑敏;鼻腔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研究[J];湖南医学;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延炜;邵世修;刘娅Z{;杨学成;王晓;王永华;牛海涛;董胜国;;女性原发性尿道黑色素瘤1例报道—附文献分析[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年04期
2 芮欣;朱耀;叶定伟;王朝夫;张慧芝;;阴茎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3 王齐敏;王莉芬;吕丽;唐颖;张丽;冯晓海;;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4 孙晶波;任云会;李文庆;;16例男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5 赵泽良;付茂勇;何松林;;食管腺癌13例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6 徐长娟;吴大坤;郭强;李天舒;张春艳;;晚期卵巢上皮性癌与血小板计数增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7 季美华;胡彩华;陶健;陈进;黄全;马海佳;;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个体化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2期
8 蒋伟;刘晶;张继平;;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职业与发病部位的分析[J];中国病案;2011年08期
9 谷廷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10 李鹏;张亚;;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晋颖;刘巍;;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邓德权;倪杏艳;车敦发;胡文星;;误诊为甲癣的甲下恶性黑色素瘤1例[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杜培革;吕刚;田丹;安丽萍;韩笑;徐广宇;杨松;高莉囡;;GHGKHKNK八肽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转移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北京快中子治疗协作组;;快中子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初报[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苏立众;徐文娟;陈盈;;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诊治分析[A];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建锋;;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1例的超声表现[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超声诊断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林国础;邱蔚六;张锡泽;陆昌语;顾基中;周国瑜;;10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评估[A];中华口腔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8 陈腊梅;王宁;廖明俊;张代伦;;恶性黑色素瘤乳腺转移一例[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佳佳;郭红燕;韩劲松;乔杰;;女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文俊;江华;林子豪;袁湘斌;赵耀忠;孙美庆;章建林;张盈帆;;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伦;应加强恶性黑色素瘤防治[N];科技日报;2007年
2 天津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教授 邢汝维;痣与黑色素瘤易区分[N];健康时报;2007年
3 通讯员 张献怀;304医院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有新法[N];大众科技报;2006年
4 受访专家 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病区主任 郭军邋采访者 王伦 刘晨;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N];健康报;2007年
5 倪方;黑色素瘤早治疗可痊愈(一)[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新思路啃掉了黑色素瘤[N];保健时报;2006年
7 特约记者 崔玉艳;突然便血小心恶性黑色素瘤作怪[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张献怀;成功治愈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王伦邋王晨;早期发现黑色素瘤可挽救生命[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郭军;别急着把黑痣切掉[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联合检测CD44v6和nm23H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刘军;S100A4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北京大学;2007年
3 徐东波;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及神经浸润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4 张瑞芬;金属硫蛋白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5 夏玲芳;44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厚勇;恶性黑色素瘤中MAPK信号通路及相关癌基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时蕾;炎性微环境对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血管化和预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国强;癌基因PPO在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体内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9 韩春荣;线形程序性坏死与肿瘤微血管构筑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宏;PTEN/MMAC1/TEP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恶性黑色素瘤中的研究及其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中秋;消化道恶性黑色素瘤6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0年
2 林立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临床报告)[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崇;近远端胃癌预后差异及原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石洪金;ki-67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5 张建党;原发性肝癌术后动脉化疗栓塞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范彦;肥大细胞亚群及巨噬细胞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松海;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8 徐关根;RhoC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永刚;影响肾癌根治术后病人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5年
10 郑建伟;残胃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41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54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