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硬膜外不同输注方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18-03-04 10:25

  本文选题:硬膜外阻滞 切入点:持续性 出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持续性和间断性硬膜外镇痛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予以持续硬膜外镇痛,B组患者予以间断硬膜外镇痛。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4天,共5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2、4、8、14天的VAS评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组内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除1例患者发生导管脱出外未出现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且治疗效果无明显的差异,可以酌情采取合适的方式。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and intermittent epidural analgesia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nd evaluate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PHN were selected.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and group B receiv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analgesia.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treatment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ho needed to carry out remedial measur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2 days of treatme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in group B except for one patient with ductal prolapse. Conclusion: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 have certain effect on PHN,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effect. Appropriate means may be taken as appropriate.
【作者单位】: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介入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骨科;
【分类号】:R75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防治[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燕生;张广中;;自拟降龙金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7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年04期

2 胡蓬勃;尹睿;马珍珍;闫晓红;郭兰田;崔秀峰;;胸腺五肽与胸腺肽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比较[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李占国;;乌头外敷加音频电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1期

4 张晓彬;曾庆伟;;微波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4期

5 林秀英,白兆震;中西药合用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08期

6 陈丽红;阿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老年带状疱疹5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7 陈素文;余惠萍;陈焕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6期

8 黄筠瑜;黄颖芬;李巧兰;;老年人带状疱疹的治疗和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8期

9 秦晓真;邹贺文;;阿是穴药物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6年06期

10 陈素兰;陈昱;陈霞;冯晖;王玉林;莫云达;;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皓;涂艳;孙午;金磊;;神经阻滞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雪薇;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行气活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郭亮;药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梁俊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王威岩;透穴刺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D];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2011年

5 黄时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消退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探讨及导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总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6 蒲小兰;蠲痛汤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对小鼠镇静作用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张淼;高频超声动态检测带状疱疹患者皮肤及皮神经的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8 徐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滕瑞芝;带状疱疹P物质浓度与疼痛程度及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毛湄;“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爱英;吗啡用于剖宫产产妇单次硬膜外镇痛20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3年04期

2 应隽,顾漪闻,朱慧琛,殷文渊,王祥瑞;不同药物对曲马多硬膜外镇痛时恶心呕吐的效果[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3 吴进;戴甫成;邵东华;;不同时间胸部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4 袁浩雄;;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发锥体外系症状二例[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2期

5 张文其;硬膜外镇痛下分娩时输入负荷量生理盐水可能减弱子宫活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年05期

6 徐旭仲,余微萍,金胜威,张信良;原发性高血压老年病人腹部手术硬膜外镇痛对血浆四种神经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年04期

7 王开祥,王维科,刘书岭,赵逢玲;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年02期

8 牟红芳;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年02期

9 林欣厦,蒋学斌,张归帆;胃复安用于硬膜外镇痛后呕吐并发症的防治[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2期

10 徐旭仲,余微萍,金胜威,寿红艳,张信良;老年高血压病人腹部手术硬膜外镇痛对血压、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小弟;佘守章;忽新刚;谢晓青;;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剖宫产术后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效应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陈锡明;;小儿硬膜外镇痛进展[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3 王秀文;;硬膜外镇痛在分娩中的临床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明品;;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术后病人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比较[A];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钱燕宁;林桂芳;;胸段硬膜外镇痛与术后病人转归[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6 胡明品;李兴旺;连庆泉;陈玲阳;毛方敏;;胸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效果[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周惠嫦;周俊明;张盘德;;膝关节外伤的早期康复——无痛性CPM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8 廖品琥;黄冰;温文钊;王建荔;阮林;;硬膜外镇痛对静吸复合全麻肺癌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德峰;刘若传;安刚;吴崇天;阎爽;;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减少吗啡硬膜外镇痛副作用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贺必梅;李万瑶;;头针超前镇痛对肠癌患者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影响[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霞;生孩子必痛的历史要改写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冬梅;让生命在无痛中诞生[N];工人日报;2001年

3 陶春祥 陶钧;分娩镇痛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远芬;让我们管理你的疼痛[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让生育回归自然[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黄宇光;关于术后镇痛疗法的选择[N];健康报;2004年

7 记者 周颖;中医药成为妇儿健康守护神[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韩寒;这种说法不妥[N];健康报;2005年

9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 郑艳萍;谈谈无痛分娩[N];家庭医生报;2003年

10 苏迪;你会选择无痛做母亲吗?[N];深圳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春燕;不同切肝方式,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术后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芹;口服与硬膜外镇痛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苏振波;曲马多在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和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3 徐铭军;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辅助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和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4 雷蕾;胸段硬膜外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凝血—纤溶动态平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刚;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盘-胎儿分泌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6 李亚林;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肺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细胞免疫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7年

7 杨吉武;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局麻药药效学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8 王玉慧;全麻对老年全髋置换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血浆皮质醇、IL-6、IL-4、IFN-γ、IL-17和TGF-β1浓度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时蓓;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65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565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