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0年
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的研究
张红宇
【摘要】:目的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银屑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本研究通过提取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mRNA进行表达谱的分析,以期找到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一些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及其特点,进一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本研究选择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3例,正常对照3例,分别取其皮肤组织(银屑病患者取皮损处)进行总RNA的提取和质量判定,获得高质量的总RNA。将总RNA纯化,逆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纯化双链cDNA,再经生物素标记体外转录合成cRNA。将获得的6例样本靶基因分别与6张Affe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芯片经严格洗涤、染色后用Affymetrix GeneChip Scanner3000激光共聚焦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配合Affymetrix GeneChip Operating Software Version1.4数据处理软件读取、处理数据,按照q-value(%)=5,同时差异倍数(Fold Change)控制在2倍以上的差异基因筛选标准。 结果 ①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组织与正常人相比较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数1592个,其中774条表达上调(占48.62%),818条表达下调(占51.38%),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包括炎症反应、表皮发育、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抗凋亡、细胞粘附、趋化现象、免疫反应、细胞增殖正向调控和对细菌的防御反应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②将差异倍数在2.5倍以上的基因递交到MAS系统中进行了Pathway和GO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P53信号途径、JAK-STAT信号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凋亡、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调控和某些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其中一些与既往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综上所述,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不是由一个基因突变所致,而是由多个基因所组成的基因群共同作用的结果。多个基因及多个基因群之间又存在交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致病过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58.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福荣,陈俊卓,吕俊玲;银屑病患者的心身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1998年02期
2 何焱玲,丁桂凤,李欧,范少光;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研究进展[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李志刚;银屑病580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3期
4 王福喜,张学军;银屑病的药物诱因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3期
5 宋佩华,白彦平,杨顶权;不稳定性银屑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6 陶苏江,范青源,方跃明,牟贤龙,顾军,郑茂荣,谢毅,应康;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法的建立及克隆银屑病相关基因片段初探[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7 侯伟,吴勤学,陈小红,蔡秀玲,张良芬,尹跃平,邵长庚;链球菌、分支杆菌及皮肤鳞屑蛋白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8 张开明,尹兴平,周敏,尹国华,杨小英;银屑病患者皮损白介素8基因表达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9 许冰;银屑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10 黄熙,马圣清,涂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在银屑病皮损的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璧;;重症银屑病的系统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亚妤;鲁盈;;银屑病相关性肾病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付翔宇;陈宏;;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姚丹霓;吴大嵘;卢传坚;;银屑病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及应激方式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史晓蔚;王刚;刘玉峰;;银屑病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郑敏;;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孙虹;;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现状与展望[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8 何弘;;银屑病皮损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临床观察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四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7年
9 吴梦平;;银屑病发病与难治原因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10 郑敏;;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最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2 记者 田雅婷;[N];光明日报;2012年
3 胡雯 刘佳;[N];中国医药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白轶南;[N];保健时报;2005年
5 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主任医师 欧阳恒;[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山东省威海市解放军404医院皮肤科 欧柏生;[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N];河北日报;2000年
8 欧柏生;[N];健康报;2004年
9 邹先彪;[N];健康报;2005年
10 召玉;[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徐丽敏;银屑病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及相关药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陈静;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LR9、IRF-7、IFN-αmRNA表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高春芳;转化生长因子βs及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5 唐玲;银屑病患者朗格汉斯细胞异常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6 李波;银屑病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陈小红;β-溶血性链球菌、结核分支杆菌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孙联文;抗银屑病相关药物及化合物对花生四烯酸系统中5-脂氧合酶代谢途径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9 李铀;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研究及新医学模式的治疗探索[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10 樊昕;白细胞介素18对银屑病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7表达调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愔;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活性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2 何君;9q33-34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相关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苏湘川;银屑病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及病情与饮食相关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姚莎;中国汉族人银屑病伴发疾病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永翠;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詹庆霞;银屑病治疗的系统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李敬;细胞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银屑病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8 孙湘兰;白细胞介素20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韩静倩;内毒素及其信号传导通路与银屑病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史晓蔚;特异性置换肽对银屑病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银屑病皮损与正常皮肤组织mRNA表达谱差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8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5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