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4 09:27

  本文关键词: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

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

王楠  

【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酸信号通路在黑素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1原代培养并纯化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 2.扫描电镜观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非竞争性拮抗剂地卓西平(dizocilpine,MK-801),激动剂(N-Methy-D-aspartic acid, NMDA)作用下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伪足形态变化。以311nmUVB对黑素细胞伪足形态的影响的观察作为阳性对照。 3建立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体系下,MK801、NMDA作用后细胞伪足形态的变化。 4免疫荧光双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MK801、NMDA对黑素小体的转运的调节作用。 结果: 1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黑素细胞在拮抗剂100μM MK801作用24h后黑素细胞树突末端明显变细、树突变长,细胞表面伪足数量明显变少,且伪足长度变短;激动剂100μM NMDA作用黑素细胞24h后发现细胞树突的末端明显变宽、树突变短,表面伪足数量明显增多,并且伪足长度变长。黑素细胞之间没有丝状伪足互相联系。角质形成细胞在100μM MK801、100μM NMDA作用24h后细胞形态及表面伪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2.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有丝状伪足相连接,黑素细胞上靠近角质形成细胞方向的丝状伪足数量多于反方向。 3.100μM MK801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h后,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连接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减少;100μMNMDA作用于共培养体系24h,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连接数量及黑素细胞伸向角质形成细胞的丝状伪足数量增多。 4.共培养体系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KI/BETEB抗体标记的黑素小体、细胞角蛋白14抗体标记的角质形成细胞,发现在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黑素小体。经100μM MK801作用24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减少,100μM NMDA作用24h后角质形成细胞中的黑素小体数量增多。且与黑素细胞不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也发现黑素小体的存在。 结论: 1抑制谷氨酸受体NMDAR可使黑素细胞树突末端变窄、树突变长,黑素细胞表面的伪足数量减少、伪足长度变短;激动谷氨酸受体NMDAR可使黑素细胞树突末端变宽、树突变短,黑素细胞表面伪足数量增多、伪足长度增加。激动或抑制谷氨酸受体NMDAR对角质形成细胞影响不大。 2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中,抑制谷氨酸受体NMDAR可以使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连接数量减少;激动谷氨酸受体NMDAR可以使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丝状伪足连接数量增多。 3抑制谷氨酸受体NMDAR可以使共培养体系中黑素小体的转运减少,激动谷氨酸受体NMDAR可以使共培养体系中黑素小体的转运增多。 4谷氨酸信号通路调节黑素细胞伪足形成进一步调节黑素小体转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5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丽丽;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海英;薛春雨;邢新;;黑素合成中信号转导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鹤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白化特征发生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戴海英;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吴静;重组人ADAM15去整合素结构域蛋白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D];江南大学;2008年

4 于宁;Toll样受体信号对表皮黑素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意义[D];复旦大学;2010年

5 赵彦斌;黑线仓鼠白化突变系白化性状产生机理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树忠!710032西安,张琳西!710032西安,王臻!710032西安,李巍;川芎嗪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年04期

2 邓燕,杨柳;当归对体外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高进,薛克勋,李宝贵,董化一,汪蕙,赖百塘,湛秀萍;人肺癌细胞株侵袭器官过程的微细结构的初步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年05期

4 苏庆平;沙人珏;李舜华;陈文列;;阴道滴虫形态结构、染色体及生殖的观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5 梁明达;;恶性瘤细胞侵袭平滑肌细胞的电镜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6 辜清,白晓春,胡泗才,张香蓉,龚贵如;饲喂泰和乌骨鸡及其黑素对小鼠肝、肠、肾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年01期

7 郭嘉泰;周晋阳;荆彦锋;冀菁荃;;白细胞流变性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年05期

8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中药对黑素生物合成影响研究Ⅰ.82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J];中草药;1999年05期

9 邵长庚;;毛发黑素小体(Melanosomes)的化学组成[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5年02期

10 邵长庚;黑素的作用原理[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7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秀;宋振强;田鸣;谢挺;黄飞;杨国志;陆树良;;基质糖基化对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妲;顾军;毕新岭;;FY-10及阿维A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抗体搭桥角质形成细胞/单一核白细胞粘连实验与抗银屑病中药平必清的研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4 陈辉;李筱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角质形成细胞与红色毛癣菌共孵育体系中角质形成细胞TLR2及其信号通路中下游分子的表达[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承新;刘瑛;高天文;刘玉峰;;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性皮肤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懿娜;方红;彭国平;吴炜;;人不同角质形成细胞株对UVB照射的衰老和凋亡反应[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李孝建;沈雁;张志;李延仓;杨小红;曾耀英;;鼠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苏明;陈洵礼;吴黎明;沈斌;程浩;;NF-κB和c-myc在尖锐湿疣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陈斌;毕志刚;;UVB辐射前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徐丽敏;高琴;;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体外调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谢明霞;[N];健康报;2010年

2 廖联明编译;[N];健康报;2009年

3 ;[N];大众卫生报;2010年

4 中国保健养生协会会长 吴大真;[N];保健时报;2010年

5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6 周月娥;[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孙华迪;[N];中国电影报;2008年

8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本报记者 柴永忠 本报特约记者 唐向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肖鑫;[N];解放军报;2005年

10 胡亚莹;[N];健康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英;Wnt3a对小鼠黑素细胞谱系黑素生成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2 刘小明;氧化应激状态下维持黑素小体蛋白低免疫原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江珊;多巴色素异构酶调节DHICA介导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戴海英;钙信号转导途径在自体移植皮片过度色素沉着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范伟;双向基因调控黑素细胞凋亡的聚阳离子纳米复合物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粟娟;CD147在恶性黑素色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姜敏;皮肤毛囊神经嵴干细胞的黑素定向分化和衰老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傅遍红;肝癌细胞在基底膜成分趋化作用下伪足形成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冀学宁;宿主微环境影响原发性肝癌器官特异性转移机制初步探讨及其相关分子的纯化鉴定[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朱健伟;UV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激活及其功能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楠;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辛刚;进行性斑状色素减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郭婷;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细胞黑素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朱东宁;UVB照射对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徐庆;甘草黄酮对体外α-MSH诱导16黑色素瘤细胞生成黑素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郑博文;ΔNp73及p53(突变型)在皮肤非黑素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高丽丽;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卢珊珊;人参皂甙Rb1对人表皮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9 曹艳云;不同新生隐球菌菌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嘉珮;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谷氨酸信号通路在表皮细胞伪足形成及黑素小体转运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63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a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