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血管瘤9例
本文选题:上皮样血管瘤 + ; 参考:《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年06期
【摘要】:正上皮样血管瘤(epithelioid hemangioma)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由Wells和Whimster[1]在1969年首先报告,以增生的毛细血管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上皮样血管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切除、激光及糖皮质激素、咪喹莫特等药物,但容易复发。本文对9例确诊为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Abstract]:Epithelioid hemangioma is a rare clinical disease, first reported by Wells and Whimster in 1969, characterized by hyperplastic capillarie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s and lymphocytes. The pathogenesis of epithelioid hemangioma is not clear, and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treatment, including surgical resection, laser and glucocorticoid, imiquimod and other drugs, but easy to relapse.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of 9 patients with epithelioid hemangiom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皮肤科;武汉市一医院皮肤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皮肤科;
【分类号】:R73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应;邢晓皖;王晓秋;顾萍;;上皮样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07期
2 王韫宏;尹洪芳;;Kimura病、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肾损伤发生于同一病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3 王霞;沈加;吴伟岚;卫敏江;;小儿木村病1例[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4期
4 彭浒;廖建春;赵舒薇;王海青;刘环海;纪振华;刘海斌;;Kimura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丁峰;刘春红;李兴福;张廷国;宋晓燕;;木村病12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6 郑红伟;祁佩红;薛鹏;漆剑频;胡道予;夏黎明;李小明;;头颈部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02期
7 梁锦发;郭真真;陈汉威;李耀国;郭冬梅;;头颈部木村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年05期
8 庄万传;夏瑞祥;李秀梅;;木村病文献病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谢雯;甘雪琦;李文;;腮腺区Kimura病1例[J];华西医学;2009年08期
10 张莹;张朝栋;卢凤艳;;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会秀;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青,徐天蓉;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细胞浸润与Kimura病[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旗涛,蒋志涛,王立春,郭劲柏,张淑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儿增生性血管瘤和邻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2年06期
2 潘引鹏,张伟;血管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2年Z1期
3 袁阿彩,吕国兴;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特征性改变[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4 张旗涛,金妍,李平,王立春,郭劲柏,于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增生性血管瘤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5 胡天强,李保全,郑国高;肌间血管瘤磁共振成像26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5年03期
6 陈边防;张燕;;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3例报告[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年04期
7 石霖;谭志团;;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6年06期
8 徐义春;王其友;蔡道章;刘俐;杨叶香;;肌间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与误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10期
9 周红霞;;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J];中国微循环;2009年05期
10 王洋;林万和;朱明华;;软组织血管瘤病4例临床病理特点[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亚春;;一例耳廓血管瘤破裂的护理体会[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卢彬;陆洪光;;婴儿血管瘤研究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克雷;秦中平;刘学键;胡秀启;;血管瘤并发鳞癌3例报告[A];2002全国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丁冠群;;血管瘤的非手术治疗:5689例分析[A];2007'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陆威;钱奕红;潘卫利;;溃疡残毁性血管瘤病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贺多敏;黄玲;刘英;;颌面外科血管瘤少数民族患儿口服普萘洛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干预[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陈达;林晓曦;李伟;;血管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A];2004'全国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董平;王国芬;安宁;田磊;;肛门直肠血管瘤诊治的研讨——附15例临床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颖萍;施萍;;婴儿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例[A];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陆英群;朱红霞;;一例颈部巨大血管瘤病人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崔芳;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峰”远航正当时[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松;血管瘤及其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褚亚栋;心脏血管瘤:病例汇报及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13年
3 代炜;同源异型盒基因与血管瘤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浅表血管瘤临床与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5 唐耘熳;人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内皮细胞形态学动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张凌;血管瘤干细胞联合雌激素构建血管瘤裸鼠模型及其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赵忠芳;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及临床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8 郭伶俐;腺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血管瘤动物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伍尚敏;YH-16、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魏艇;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及Tie2受体在人体血管瘤裸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东东;2104例血管瘤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张泽华;用Calreticulin-Like蛋白治疗血管瘤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3 颜光堂;血管瘤患儿家长的民主理状况分析[D];泸州医学院;2009年
4 罗鸣;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瘤分期诊断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5年
5 王勇;人体血管瘤动物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凋亡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孙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生化、细胞学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吴伟民;小针高频电凝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8 曹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特性和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血管瘤内皮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09年
9 赵兴云;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皮肤黏膜血管瘤的疗效评估与监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梁红雨;超声对小儿浅表血管瘤分期的应用价值[D];遵义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20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192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