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尖锐湿疣与其亚临床感染的HPV-DNA分型和临床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3 19:40

  本文选题:外阴 + 尖锐湿疣 ; 参考:《桂林医学院》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对典型尖锐湿疣(CA)与尖锐湿疣HPV亚临床感染(SPI)在HPV-DNA型别、组织病理形态特点的比较分析,探讨:①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的病理形态特征,并与典型CA进行比较。②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中HPV型别的情况,并与典型CA进行比较。③肛周、外生殖器尖锐湿疣SPI组织病理特点与不同类型HPV型别(低危型和高危型)的关系。④尖锐湿疣SPI的诊断。方法:1.按照卫生部防疫司2000年颁布的CA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性病门诊初诊的肛周、外生殖器部位具有典型CA临床表现的患者(均未经治疗)进行醋酸白实验初筛,确定疑似尖锐湿疣SPI病例80例。2.所有病例在典型CA皮损、疑似尖锐湿疣SPI皮损,分为A、B二组。二组活检组织均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和PCR-反向斑点杂交实验。3.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 80例疑似尖锐湿疣SPI皮损活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4例(5%)具有典型CA病理改变;71例(88.75%)病理表现为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其中有诊断性挖空细胞67例,可疑挖空细胞4例;5例(6.25%)病理改变为上皮细胞轻度增生,其中2例见可疑挖空细胞,3例未见挖空细胞。对确诊的71例尖锐湿疣SPI的组织病理进行分析,可见与典型CA组织病理的不同之处在于①无明显外生乳头现象,棘层肥厚、棘细胞增生不明显,分布均匀;②挖空细胞不典型,其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挖空细胞数目较少。③挖空细胞数目较典型皮损明显减少,对二者采用半定量分级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P 0.05。2. 80例典型CA标本中HPV-DNA型别阳性者为80例,检出各种HPV-DNA型别合计110个。80例疑似尖锐湿疣SPI标本中HPV-DNA型别阳性者为75例(93.75%),检出各种HPV-DNA型别合计105个。阳性型别为HPV6、11、16、18、42、43、58、59型别,其中HPV16型阳性者12例(11.43%),HPV58型阳性者9例(8.57%)。71例确诊的典型CA合并尖锐湿疣SPI中,对上述阳性型别在典型CA和SPI皮损中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P值均 0.05。3. 71例确诊的典型CA合并尖锐湿疣SPI中,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皮损中HPV低危型别和高危型别的出现频率进行比较,二者间P㧐0.05,无统计学差异;对HPV感染类型比较,单一感染之间P0.05;二重感染之间P0.05;多重感染之间P0.05。4. 71例确诊的尖锐湿疣SPI中Ⅰ、Ⅱ型挖空细胞与低危、高危HPV型别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HPV型别感染者标本中Ⅱ型挖空细胞明显。结论:1.本研究提示尖锐湿疣SPI在病理改变上与典型CA存在差异,可认为是典型CA的一个轻型表现,病理特点以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为主,有挖空细胞存在,且挖空细胞是病理诊断尖锐湿疣SPI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发现桂林地区引起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的HPV型别有HPV6、11、16、18、42、43、58、59型别,其中HPV16、58型别呈现上升趋势;尖锐湿疣SPI与典型CA在HPV-DNA型别感染种类上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引起尖锐湿疣SPI和典型CA的HPV-DNA型别上不存在型别差别,仅是在临床表现上有差异。3.HPV低危或高危型别感染在引起典型CA和尖锐湿疣SPI上无差别,而其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存在的量有差别,而二重感染之间无差别。4.HPV-DNA低危型别和高危型别感染导致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不同,高危型别感染中Ⅱ型挖空细胞更为明显,应引起临床重视。5.本研究认为尖锐湿疣SPI的诊断应以醋酸白试验为基础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PV的核酸(DNA或RNA)。
[Abstract]:Objective : To compare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PV - DN A and CA with typical CA , and compare it with typical CA . HPV types 6 , 11 , 16 , 18 , 42 , 43 , 58 , 59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HPV - DN A .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5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淼,陈莲凤,宋国兴;外生殖器疣治疗现状与展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3期

2 方春红,梁虹,刘美琳;1850例尖锐湿疣形态与分布特点的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2期

3 涂亚庭 ,陈善娟 ,樊超 ,林能兴 ,刘厚君 ,刘志香;Telomerase Activity in Condyloma Acuminatum Tissue with Different HPV Type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2002年02期

4 韩国柱;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1期

5 彭慧霞,侯惠莲,曲群,范引侠;宫颈不同形态尖锐湿疣与HPV亚型的关系[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6 王琪,胡亚红,王婷琳,陈孟禄;电子阴道镜对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形态学诊断的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7 黄宗明,杨守京,李青,晏培松,李良寿;挖空细胞在病理诊断尖锐湿疣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年01期

8 张菊,闫小君,孙建中,陈中灿,高艳娥,白玉杰,刘智广;A high throughout assay for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es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3年08期

9 罗杰,谭一伟,李纯,李挺,赵恭华,王泰龄;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黄卫彤;黄炜;覃羽华;韦红卫;;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学检查及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2015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15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