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不同抗组胺药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09:40

  本文选题:血管通透性 + 皮肤 ; 参考:《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正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充分的证据表明: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体液及蛋白的渗出对红斑、风团及血管性水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3])。肥大细胞作为CU皮损的主要浸润细胞,可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诱导风团的产生~([4])。在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外对CU的治疗方案均显出极大的差别。尽管在第三次国际荨麻疹
[Abstract]:Chronic urticaria ( CU ) is a kind of common skin disease . The suffici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 of permeability of vessel wall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ocal bodily fluids and proteins ,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erythema , wind mass and angioedema . In terms of treatment ,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e CU at home and abroad , although in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urticaria
【作者单位】: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
【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浙江万马研究基金 四川省卫计委科研基金(140008)资助项目
【分类号】:R75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志丽;顾军;杨雪源;温海;郑敏;贺佳;;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丽新;周培媚;陈涛;;不同抗组胺药对组胺诱导的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07期

2 付学锋;王美燕;张娜;;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难治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年03期

3 梁占捧;李舒;;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金蝉止痒胶囊治疗丘疹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年12期

4 杨雪松;房庆华;吕晓红;于立红;刘秀华;;药物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湿疹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年04期

5 殷建彬;杨传凤;姚永生;;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与白三烯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07期

6 吴佳理;陈利远;;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年01期

7 郭波;艾俊俊;荣光辉;;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盐酸非索非那定治疗人工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年05期

8 陈建萍;王继湖;;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3年02期

9 毛治芳;;盐酸非索非那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年10期

10 徐德海;王继湖;;非索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抗组胺药[J];新医学;1971年10期

2 ;美政府将取消含有抗组胺药成分的药物[J];新医药通讯;1979年05期

3 王伯平,付萌,刘玉峰;第二代抗组胺药心脏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1期

4 归成,徐红冰,席宇飞;1999年~2001年上海市医院抗组胺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2年09期

5 吴蝶,王洪军;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2年02期

6 郝飞,叶庆佾;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5期

7 郝子刚,徐志红,刘玉平;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4年03期

8 沈磊;抗组胺药Fexofenadine Hydrochloride[J];药学进展;2004年06期

9 王建平,金大源,田小宁;长江流域146家医院抗组胺药用药情况分析[J];医药导报;2004年05期

10 沪生;意大利对使用抗组胺药规定补贴政策[J];上海医药;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强;徐文严;;新抗组胺药——咪唑斯丁[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2 吴银华;方红;;组胺和抗组胺药的百年进展[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刘更盛;谭国林;;几种抗组胺药不良反应比较分析[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程曲径;;抗组胺药对变应原皮肤试验的影响[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耿承芳;廖银根;丁世伟;;消风汤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疗效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顾瑞金;;皿治林——一种高效安全的抗组胺药[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7 朱大勋;;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评价[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郝飞;钟华;宋志强;;从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应用策略[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9 邓微;陈焕英;;匹多莫德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刘莹;;抗组胺药的心脏毒性研究现状[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铮;服用抗组胺药后开车危险[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日本研究:开车吃抗组胺药有危险[N];健康时报;2008年

3 韩咏霞;第二代抗组胺药也有心脏毒性[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殷毅;抗组胺药市场熙来攘往[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欧柏生;心脏疾病患者慎服第二代抗组胺药[N];大众卫生报;2003年

6 湘雅二医院皮肤科教授 戴若玲;正确使用抗组胺药[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 张兴;别忽视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N];中国医药报;2013年

8 齐继成;美国抗组胺药市场将重新洗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樊志兵;非抗组胺药也能治过敏性疾病[N];大众卫生报;2007年

10 卞宗沛;别陷入抗过敏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7年



本文编号:2065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65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