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FGF10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9 19:12

  本文关键词:FGF10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FGF10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研究

李雪  

【摘要】: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的使动环节是真皮内T淋巴细胞浸润,同时也是维持银屑病皮损特征的重要因素。除T细胞外,树突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一些炎症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均参与了银屑病的免疫进程,,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真皮免疫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角质形成细胞(KC)异常增殖是银屑病皮损最特征性的表现,受多种因素调节。若能有效抑制KC的增生将对银屑病有治疗作用。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促使表皮增生的细胞因子有IFN-γ、IL-6、IL-8、IL-22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重要调节物质。其中FGF10在银屑病皮损区高表达 目的:探讨FGF10单克隆抗体局部封包对银屑病SCI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为探讨FGF10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移植人寻常型或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于SCID小鼠建立银屑病SCID小鼠模型。分别设置阳性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组)、治疗组[FGF10抗体(0.188mg/ml)组]以及阴性对照组(凡士林基质组)。分别给予皮损局部封包治疗,观察银屑病模型的大体及病理变化,从皮损Baker评分、棘层细胞数和真皮内炎细胞计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三组Baker评分、棘层细胞数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炎细胞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0),有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炎细胞计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3),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炎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FGF10单克隆抗体局部封包对SCID小鼠模型中银屑病病理改变中真皮内炎细胞浸润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63;R-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异体皮肤穴位移植埋藏治疗银屑病[J];陕西医学杂志;1977年01期

2 白忠林;肖淑芬;李连仲;;银屑病治疗药物介绍[J];黑龙江医学;1980年01期

3 许月林;;银屑病中的同形反应[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4年04期

4 张忠祥;;关于银屑病发病因素的探讨[J];青海医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王永贤;;治疗对银屑病中调钙蛋白水平的影响[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5期

6 湖北省银屑病调查组;湖北省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3期

7 全国银屑病流行调查组;邵长庚;张国威;包寅德;蒋仲元;韩国柱;顾恒;;全国1984年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1989年01期

8 包寅德;曹元华;陈素玲;陶明波;徐建平;邵长庚;;江苏省泰州市及周围县八个乡的银屑病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1990年02期

9 耿建丽;;痣样银屑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年03期

10 Barkef JNWN;李春元;;银屑病的病理生理学[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衡;叶庆佾;郝飞;黄东平;唐书谦;黄秀英;张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TLA_4mRNA及蛋白的表达[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陈明星;姚亚南;王爱民;金群;;银康颗粒剂治疗银屑病252例临床观察[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冬云;彭振辉;谭升顺;楚瑞奇;刘平;马慧群;张盘谏;;PML表达在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赵艳霞;陈学荣;李东明;;单味中药及其提取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唐隽;郝飞;;银屑病治疗的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佃会;王健;单秋华;赵颖;韩晶;;耳穴综合疗法治疗稳定期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郑敏;满孝勇;李伟;周炯;陈佳琦;李春明;蔡绥勍;;银屑病皮损上皮/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凤;李晓波;付永康;;银屑病合并白癜风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杨;瞿幸;;中医药干预对银屑病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阎衡;叶庆佾;郝飞;麦跃;钟白玉;向明明;施宗萍;;CTLA_4Ig诱导银屑病Th1/Th2漂移的体外研究[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严少卫;[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熊学莉 通讯员吴刘佳;[N];健康报;2010年

3 吴刘佳;[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刘钧天;[N];健康报;2011年

5 湖南中医学院附二院主任医师 欧阳恒;[N];大众卫生报;2002年

6 皮肤科专家 杨美平 整理;[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杨可辅(作者系成都市青羊银屑病研究所主任医师);[N];四川日报;2001年

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李斌 范斌;[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9 蒲成学;[N];中药报;2000年

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陈周 张建中;[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搜寻中国汉族人银屑病易感基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周炯;整合素和细胞外基质在硬皮病与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高春芳;转化生长因子βs及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曹经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通过调控TGF-β1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生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向丽萍;竹Ⅱ对银屑病患者NGF、NGF受体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史晓蔚;角蛋白17(K17)作为自身抗原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李慧;SERPINB1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朱坤举;吸烟、饮酒与银屑病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倪安红;IL-23/Th17轴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波;银屑病与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FGF10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倪成;MHC区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3 许晓娟;银屑病与儿童孤独症的易感基因的突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颜文飞;NGF、KGF在银屑病中的表达和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5 葛宏松;中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与HLA单倍型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6 林大东;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活性及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关系[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张可欣;“斑发于阳明”理论指导银屑病辨证与治疗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赵艳霞;银屑病的发病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9 罗东;优化ALA-PDT的封包时间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生物效应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安仕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等位基因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FGF10单克隆抗体对SCID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08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