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
[Abstract]:Female patient, 26 years old. Chief complaint: congenital small left breast nevus increased rapidly for 1 year. History: there is a sesame black nevus on the medial side of the left breast at birth, which does not bulge in the skin, and the rash increases slowly with age. In recent years, the area of rash expanded rapidly, resulting in a dark brown patch with uneven pigment on the surface, and then came to our department on July 1, 2013. There was no erosion, rupture and exudation, no itching and pain, no fever, no weight loss and other systemic symptoms.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性病科;
【分类号】:R73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茜;黄绮;姚晓虹;祝明洁;蒋允凯;;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09期
2 高天文,刘玉峰,刘荣卿,车乃增;对色素痣恶变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天文,张海龙,李竹英;临床两次误诊的恶性黑素瘤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蔡大幸,刘金耀;痣的恶变及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04期
3 易恒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探究[J];河北医学;2013年07期
4 吴意平;杨敏;吴司南;常建民;傅裕;张春玲;郝冬梅;魏晓凤;;CO_2激光去痣术后创面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17期
5 戴尚君;孙小平;;皮肤黑色素瘤30例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05期
6 王俪;张婷;张玉洁;;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期间发热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4年04期
7 马慧军,赵广;色素痣及其基底膜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2年02期
8 李书云;;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16期
9 齐曼丽;冯俊明;任勇;梁励玮;张鹏;陈昕薇;;47例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东杰;中国西部两大医院皮肤恶性肿瘤20年回顾[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2 张琳西;应用基因芯片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3 杜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3例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文,刘荣卿,叶庆佾;先天性小痣在恶性黑素瘤发生中的地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2 黄直凡,杨名添,李国材;黑色素瘤109例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83年12期
3 叶明福,张哉根,王亚丽,汤金梁;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变异型与鉴别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4 孟刚;40例原发性粘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5 李江涛;;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例原发于阴道后壁的恶性黑色素瘤)[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11期
6 刘芩;孙建国;;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7年04期
7 辛实;夏学玲;;色素痣和恶性黑色素瘤(附226例病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2年11期
8 谢明,刘铁牛;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9 纪小龙,徐薪,申明识;黏膜黑色素瘤的常见临床病理特点[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2期
10 叶明福;恶性黑色素瘤的形态变异与误诊[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全忠,齐蔓莉,高硕,陈秋松;广泛转移恶性黑素瘤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2期
2 Aquilina S;Dalmas M.;Calleja N. ;刘艳;;马耳他1993—2002年侵袭性恶性黑素瘤的概况[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6年12期
3 韩睿;程浩;朱可建;;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08期
4 戴文英;;恶性黑素瘤的退化[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84年03期
5 孙桂珍,,刘瑞华,王蕊恒,王宏焰;恶性黑素瘤治疗的体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范雪莉,刘玉峰,刘辅仁;恶性黑素瘤14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年05期
7 宋永浩;外伤致拇指恶性黑素瘤一例[J];实用肿瘤杂志;2000年02期
8 高天文,刘玉峰;恶性黑素瘤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9 詹松;恶性黑素瘤诊断学进展[J];医学综述;2000年08期
10 柳齐福;外伤诱发恶性黑素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承新;高天文;刘玉峰;;恶性黑素瘤的预后因素[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韩睿;程浩;朱可建;叶俊;;恶性黑素瘤38例临床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马月红;陆洪光;;体外构建恶性黑素瘤模型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李航;;62例肢端恶性黑素瘤临床特征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晓栋;;恶性黑素瘤的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尹涛;钟连生;刘彦群;魏志平;李凤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业强;陶娟;王琳;李延;杨井;张晶;汪莹;涂亚庭;;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福伦;段彦娟;李斌;徐蓉;陈洁;;恶性黑素瘤五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远清;;肢端恶性黑素瘤2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韩睿;岑建萍;朱可建;程浩;;恶性黑素瘤[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衣晓峰 孙理 本报记者 姚艳春;外伤易引发恶性黑素瘤[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衣晓峰;恶性黑素瘤与外伤“有染”[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伍西明;我国发现致皮肤恶性黑素瘤恶化关键因子[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伍西明;首次探索出皮肤恶性黑素瘤治疗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6年
5 黄斌;斩毙癌魔调遣人体防御“部队”[N];大众科技报;2000年
6 燕玄;致癌新说:每吸15支烟DNA就会突变一次[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记者 蓝建中;研究人员发现可致多种癌症的基因[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相面有了科学依据[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黄海平;小小外伤可致癌[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王茜;避免儿童患癌症养成“绿色”习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嵘yN;pcDNA3.1-IGFBP7抑制鼠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华;恶性黑素瘤的转录组学及转移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3 于建斌;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恶性黑素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杨洁;大麻素Ⅱ型受体激动剂在恶性黑素瘤中血管生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5 刘业强;转铁蛋白受体介导Tf-PEI-shRNA complex内吞靶向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抑制恶性黑素瘤生长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林彤;恶性黑素瘤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7 陈瑾;DKK1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黑素瘤发生发展的调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樊星;转录因子CUTL1在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蔡华华;恶性黑素瘤中SOX4的表达及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栾琪;HPSE-1和VEGF的相互上调:一种触发恶性黑素瘤进展的新型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睿;恶性黑素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小峰;无色素性恶性黑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谢杨新;环氧合酶-2在恶性黑素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徐文博;ABC转运蛋白ABCG2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静;尺寸均一的多功能纳米粒在恶性黑素瘤成像和治疗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杨静;皮肤恶性黑素瘤并发白癜风病例报告[D];武汉大学;2004年
7 殷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皮肤恶性黑素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8 张怡;微管相关蛋白2基因对恶性黑素瘤增殖及侵袭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虎羽;KLF6和Ki-67蛋白在皮肤黑素瘤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李琳;S100A4蛋白、上皮钙粘素和乙酰肝素酶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3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23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