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发性斑块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Abstract]:The patient was 21 years old. Multiple rash in the whole body for more than 4 months. The lesions were copper red or purplish red infiltrating plaques of varying body sizes, tough, partially central, and clearly bounded. 1:64 (), TPPA (). The histopathology of the lesions showed the infilt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in the superficial dermis, deep blood vessels and peripheral nerve fibers. Diagnosis: secondary syphilis. Benzylpenicillin treatment for 3 weeks, plaque basically disappeared.
【作者单位】: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75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忠渝;二期梅毒伴肝脏损害1例报告[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年06期
2 杨金武,彭文仪;14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情况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2期
3 薛芹;二期梅毒误诊血管炎一例[J];中国厂矿医学;2002年06期
4 杨文林,杨健,黄新宇;儿童二期梅毒二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05期
5 陈永昆;二期梅毒7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年03期
6 刘峰林;二期梅毒1例两次误诊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年02期
7 付伟,张华,刘思允,王兆阳;二期梅毒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2期
8 王树村,黄霞;二期梅毒62例临床综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1期
9 梁雪芬;幼儿二期梅毒3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2年04期
10 牛慧卿;二期梅毒83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玲;窦莉莉;杜华;;二期梅毒误诊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文淳;;91例二期梅毒患者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马根华;程靖;;儿童获得性二期梅毒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俊帆;;二期梅毒一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金哲虎;崔旭;;二期梅毒形态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剑;陈丽;;二期梅毒用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成功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徐怀远;黄子成;应焦容;吕梅斋;;以环状损害、结节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刘毅;张洪生;张传山;;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谊芝;刘静穆;;二期梅毒皮损临床病理分析及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军;慈超;季必华;;以扁平苔藓表现的二期梅毒合并HIV感染一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崔玉艳;夫妻手心、脚心同染红斑竟是梅毒作怪[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2 董正邦;梅毒检查与治疗中的特殊现象[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董正邦;梅毒的皮肤表现[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刘志刚;梅毒血清血检查为何要做滴度[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黎亚强;梅毒可查RPR和TPPA[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梅毒在法国“死灰复燃”[N];北京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哲虎;不典型二期梅毒部分免疫学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陈岚;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其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戴婷;上海地区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与神经梅毒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胡宇峰;深圳市梅毒疫情时空分布特征和防治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秋;国内二期显性梅毒皮疹的变迁[D];苏州大学;2010年
2 米希婷;梅毒螺旋体外膜脂蛋白TP15、TP17、TP47在梅毒免疫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薇;TP0453、TP17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4 王玉丽;早期梅毒患者TLR2的表达及其与Th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杜军兴;早期梅毒血清IFN-γ、IL-18和IL-13水平检测[D];兰州大学;2011年
6 吴颖之;梅毒血清固定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洁;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组化法检测意义[D];浙江大学;2012年
8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9 董秀平;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10 邱英鹏;深圳市同性恋门诊梅毒干预项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5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5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