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蕈样肉芽肿候选肿瘤标记物 PRDX1、PPIA、MnSOD和FABP5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6 07:51
【摘要】:研究背景: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以小到中等程度大的具有脑回状核的T淋巴细胞亲表皮性增生为特征。由于与多种良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反应性皮肤疾病相似,MF不易确诊,特别是在疾病早期。MF目前无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可用于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十分有限。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已初步开始用于MF肿瘤标记物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结合MALDI质谱对MF患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31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和S100A8这3种蛋白质经多组比较反复在MF皮损组织表达增高。之后提取MF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总蛋白,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证实上述3种蛋白在MF皮损组织高表达。 目的: (1)用相应抗体验证另外两种质谱鉴定出的差异表达蛋白即过氧化氢酶1(peroxiredoxin 1, PRDX1)和肽酰-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A(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Cyclophilin A, PPIA)在MF患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2)定位PRDX1、PPIA、MnSOD和FABP5在MF患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部位; (3)找到MF皮损淋巴细胞内差异表达的相关蛋白,研究其在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中的表达。 方法: (1)提取正常皮肤组织和MF皮损组织总蛋白,用WB法检测PRDX1和PPIA的表达; (2)用免疫组化法定位PRDX1、PPIA、MnSOD和FABP5这4种蛋白在MF组织中的表达; (3)采用正常PBMCs和Hut-78细胞,WB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F皮损组织淋巴细胞内出现差异表达的相关蛋白。 结果: (1) PRDX1蛋白在MF皮损组织淋巴细胞中高表达,PPIA蛋白在MF皮损组织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MnSOD蛋白在MF皮损组织的表皮和真皮淋巴细胞中高表达,FABP5蛋白在MF皮损组织表皮内高表达; (2)与正常PBMCs相比,PRDX1蛋白在Hut-78细胞中高表达,MnSOD蛋白在Hut-78细胞中表达降低。 结论: (1) PRDX1和MnSOD蛋白可能为MF潜在的肿瘤标记物; (2) PPIA和FABP5蛋白不适于做为MF的肿瘤标记物; (3)体外培养环境对皮肤恶性T淋巴细胞的MnSOD蛋白表达可能存在影响。
[Abstract]:Background: fungoid granuloma (mycosis fungoides, MF)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haracterized by small to medium degree epidermogenic proliferation of T lymphocytes with gyrus nucleus. MF is not easy to diagnose because it is similar to many benig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s and reactive skin diseases,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MF has no specific tumor markers at present. Biological markers for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and prognosis are limited. In recent years, proteomics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MF tumor markers.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lesions of MF patients and normal skin tissues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MALDI mass spectrometry, and identified 3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cluding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 (FABP5) and S100A8 were repeatedly expressed in the lesions of MF. The total protein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lesions of MF and normal human skin, an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three proteins in the lesions of MF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 (Western blot, WB). Objective: (1) to identify two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peroxiredoxin 1 (PRDX1) and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Cyclophilin A, (peptidyl-proline cis-trans isomerase A).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PIA in the lesions of MF patients and normal skin tissues; (2) loc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PRDX1,PPIA,MnSOD and FABP5 in lesions of MF patients and normal skin tissues; (3) to find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lymphocytes of MF and to study their expression in human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cell line (Hut-78). Methods: (1) the total protein of normal skin and MF was extract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DX1 and PPIA was detected by WB method. (2) the expression of PRDX1,PPIA,MnSOD and FABP5 in MF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3) using normal PBMCs and Hut-78 cells, WB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the lymphocytes of MF lesions. Results: (1) the expression of PRDX1 protein in lymphocytes of MF les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PPIA protein in MF tissu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normal controls. The expression of MnSOD protein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epidermis and dermis lymphocytes of MF lesions. FABP5 protein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epidermis of MF lesions. (2) compared with normal PBMCs, PRDX1 protein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Hut-78 cells and MnSOD protein was decreased in Hut-78 cells. Conclusion: (1) PRDX1 and MnSOD proteins may be potential tumor markers for MF, (2) PPIA and FABP5 proteins are not suitable for MF tumor markers. (3) the expression of MnSOD protein in skin malignant T lymphocytes may be affected by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in vitro.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3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建斌;钟惟德;曾广翘;;大脑胶质瘤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J];华夏医学;2006年02期

2 董娟;宋政军;;生存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和意义[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3期

3 邹盈;周奇兴;;胸水肿瘤标记物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2期

4 车洪柱;肿瘤标记物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1989年03期

5 杨书文;;γ—烯醇酶作为肾细胞癌肿瘤标记物的评价[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90年04期

6 吴清明;于皆平;沈志祥;;鸟氨酸脱羧酶—新的大肠肿瘤标记物[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0年03期

7 甘润良;胃癌标记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2年04期

8 余明主,葛根;前列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研究近况[J];江西医药;1999年06期

9 刘保兴;肿瘤标记物MUC1在膀胱癌监测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年03期

10 马乐!100006,吴小晶,冉俊;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茂川;汪谦;;肝细胞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A];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及新进展学习班专刊[C];2005年

2 卜友泉;罗绪刚;李素芬;鲁成;李英文;邝霞;刘彬;李建凡;余顺祥;;鸡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周晓琴;陆培新;;应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的研究[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林金明;;板式磁颗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测定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王伟;于丽华;魏宏;;β2-MG,CEA及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癌的临床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荆涛;董胜国;孙立江;刘勇;李延江;杨小坤;董震;;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特异性肿瘤标记物[A];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山东省泌尿外科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孙德军;马同英;;肺癌患者NSE、CEA、D-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李新爱;梁小波;曾小澜;麦羡霞;马克蓉;;肿瘤标记物对诊断大肠癌术后复发移转价值的ROC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庞葵;路平;;Survivin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万相斌;韩广森;潘志忠;林素暇;;EGF、EGFR、VEGF和COX-2过表达对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刚 通讯员 高翠峰;找寻肿瘤标记物的终南捷径[N];健康报;2011年

2 李士雪;检测肿瘤标记物 癌症可以早发现[N];山东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预示肿瘤治疗最佳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康琦;依靠科学才能战胜癌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陈建军;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男人40查什么?[N];健康时报;2004年

7 周炜 记者 赵凤华;我科学家发现预测大肠癌转移新标记[N];科技日报;2010年

8 吴健民 李一荣;家庭医学测试方便你我[N];健康报;2002年

9 倪娜 医师;莫将“癌症基因检测”神化[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资料室;唾液可检测早期乳腺癌[N];大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跃平;蕈样肉芽肿候选肿瘤标记物 PRDX1、PPIA、MnSOD和FABP5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高天权;不同锰源对体外原代培养肉仔鸡心肌细胞MnSOD基因表达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周锐;AP-2和MnSOD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肺癌细胞MnSOD表达的调控[D];中南大学;2003年

4 李素芬;有机锰源的化学特性及其对肉仔鸡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5 陈坚;MnSOD基因转染及丹参酮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邹丽娟;Aurora-A激酶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达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7 边学;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正常腺体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郑育芳;基于尿中核苷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随访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王智;口腔鳞癌癌变相关分子蛋白组学分析及RACK1蛋白表达验证和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周春文;膀胱癌树突状细胞疫苗交叉免疫性研究及联合瘤标诊断膀胱癌的价值[D];山东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欣;多肿瘤标记物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关性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2 陈婷;肿瘤标记物联合影像结果对肝癌诊断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于秀荣;MnSOD过量表达对食管癌TE-1细胞的双向调节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高源;用于检测肿瘤标记物并结合光动力学疗法实现靶向治疗的荧光探针[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婷婷;血清8-OHdG、MnSOD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6 冯可;利用酵母工程菌生产大豆MnSOD发酵条件的优化[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7 卜友泉;鸡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克隆与全序列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李唯;CT检查联合肺肿瘤标记物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程安阳;可跨膜MnSOD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宋欢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MnSOD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57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57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