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夏季中长波紫外线强度及防紫外线伞对紫外线的遮蔽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ultraviolet intensity from July 16 to August 31, 2011 in Zhengzhou City, and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ultraviolet umbrella on ultraviolet radiation. Methods from July 16 to August 31, 2011, the intensity of long wave ultraviolet (UVA) and ultraviolet B (UVB) under ultraviolet umbrella and direct sunlight were measured at 7 time points every two hours during the day. ANOVA of repeated measurement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UV intensity between parachute and sunlight. Results from July 16 to August 31, 2011, the average strength of UVA in Zhengzhou was (51.09 卤39.24) 渭 w / cm ~ (2) and (669.72 卤253.69) 渭 w / cm ~ (2), respectively, from July 16 to August 31, 2011, at 6: 00: 00: 10: 00, 12: 00, 14: 00, 16: 00, and above 18:00, respectively. (1553.06 卤669.31) 渭 w / cm 2, (2116.20 卤1007.23) 渭 w / cm 2, (1883.79 卤904.29) 渭 w / cm 2, (1000.69 卤480.39) 渭 w / cm 2, (276.22 卤124.89) 渭 w / cm 2; The average strength of UVB was (1.03 卤1.47) 渭 wP 路cm2, (47.31 卤17.46) 渭 wP 路cm2, (128.51 卤49.87) 渭 wP 路cm2, (180.74 卤75.55) 渭 wP 路cm2, (154.85 卤67.73) 渭 wP 路cm2, (77.83 卤34.32) 渭 wP 路cm2, respectively. (14.59 卤7.34) 渭 w / cm ~ (2). The UV intensity under UV umbrell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under sunligh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rom July 16 to August 31, 2011, the intensity of UVA and UVB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morning to noon in Zhengzhou,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intensity of UVA and UVB in morning and evening changed slightly, and fluctuated greatly before and after noon. Anti-ultraviolet umbrella can effectively block ultraviolet radi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分类号】:R7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立;白雪涛;;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皮肤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年04期
2 许蓬蓬,马志红,师丽魁;郑州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规律分析[J];河南气象;2005年04期
3 李春雨;张丽宏;张宁;杨智荣;;紫外线诱导皮肤光老化的形成机制[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3期
4 王淑荣;张巍;;日光中紫外线辐射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7期
5 王丽英,陈昆,常宝珠,顾恒,郑家润;118例志愿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晋生;仲光嵬;信志红;;东营市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3期
2 李振清;;泰安市紫外线辐射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9期
3 马蕊;林勇;陈金华;刘仲华;;茶多酚对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12年02期
4 田宏伟;师丽魁;邓伟;陈海波;杜子璇;申占营;;河南省紫外线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5 胡春梅;陈道劲;廖峻;;重庆主城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6 农祥;何黎;高燕;付兰;;慢性光化性皮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11期
7 李秀丽;廖万清;卢忠;;上海地区100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值测定[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5期
8 贾丽丽;李远宏;吴严;郑颖娜;姜黎黎;祝霞;武海恩;高兴华;陈洪铎;;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9期
9 袁超;温海;杨丽洁;谈益妹;李宁;林银芬;王学民;;正常人在四种不同UV光源辐照后的MPPD和MED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9期
10 胡孝辉;高丰厚;方勇;;UVB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beta-catenin基因的变化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立文;旋转人体模型不同解剖部位紫外线暴露规律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陈斌;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细胞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3 鞠梅;不同剂量UVA1辐射对硬皮病鼠模型的疗效比较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敏;定向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明;抗光敏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主要功效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宋昕恬;辅酶Q_(10)拮抗UVB致小鼠成纤维细胞损伤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申宇鸿;慢性应激抑郁型小鼠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4 董国庆;沈阳与三亚两地人群紫外线暴露对手背部皮肤纹理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刘至昱;光接触过敏原与黄褐斑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金玉;人参皂苷Rb1和红景天苷抗UVB照射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能力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伍丹;紫外线UV-B诱导酵母细胞凋亡及调节机制作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8 余婷婷;中波高能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及其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娇妍;环境中的紫外辐照对有机纤维的损伤效应分析[D];燕山大学;2011年
10 朱东宁;UVB照射对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淑梅,刘晓冬,龚平生,牟颖,阎岗林,罗贵民;中波紫外线对成纤维细胞的损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2 王普才,吴北婴,章文星;影响地面紫外辐射的因素分析[J];大气科学;1999年01期
3 刘灵奕,刘玉清,王国钦;紫外线辐射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年05期
4 尹锐,石永诚;紫外线诱导皮肤肿瘤形成的分子学机制[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4期
5 周华,朱惠刚,张振农;紫外线对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抗原成分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年06期
6 刘扬,赵萍,朱旭东,王秉贤,王灿;我国东北地区紫外线辐射对皮肤早期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7年05期
7 许蓬蓬,马志红,师丽魁;郑州地区紫外线辐射强度变化规律分析[J];河南气象;2005年04期
8 刘玮;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3期
9 相文忠;毕志刚;;光防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9期
10 于业军,李政敏,刘晓萍,王玉贞;扇贝多肽对UVB损伤无毛小鼠皮肤结构及其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天涛;宫小勇;贾玉鹏;;紫外线灭菌技术[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王秉贤,岳玉环,王胜军,常汝芹,俞倩仪,孙大中,程颖;大气污染对佝偻病发病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3 贺宝贵,李占明,鲁少华,丁志刚,杨静;哲盟地区紫外线消毒质量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1992年08期
4 任天红;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吊杆的制作与使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6期
5 鲍秉实;;医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强度测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88年12期
6 蒋莉;丁兰英;王宝竹;刘育京;;ZSH/W-30型紫外线灯性能的测定[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0年02期
7 李树人;;谈谈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1990年01期
8 孙文风;崔建国;杨德明;;青岛太平角浴场日光辐射紫外线强度测定[J];齐鲁医学杂志;1991年04期
9 周维新;;紫外线辐射强度与电压和距离的关系[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1年04期
10 黄锦生;张继生;;歌舞厅安装黑灯的紫外线强度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商晓云;岩灵;赵宗群;姜家忠;;某厂电焊作业紫外线强度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于杰;赵逵;;紫外线灭菌灯检测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A];青岛市医学工程第一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梦凯;;荧光和紫外线的线性规律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于杰;隋炯亮;;电子镇流器应用于紫外线灭菌灯的效果评价[A];青岛市医学工程第一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5 丛菁;孙立娟;蔡冬梅;;大连市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和预报方法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陈炳洪;熊亚丽;肖伟军;周亚军;谢建标;;广州市紫外线辐射资料分析与预报模型的建立[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李青春;陆晨;阮毓文;;紫外线观测预测技术研究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2001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冶林茂;陈怀亮;厉玉升;杨海鹰;陈海波;;基于宽带网的河南省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网[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慧萍;黄克磊;卢学锋;李伟;赵明;;焦作市紫外线辐射强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陈颂声;;国外防紫外线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及奔向美公司之UV-NO产品[A];'2001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科;阻隔紫外线的防晒服问世[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2 窦光宇;“指数”化生活成为新时尚[N];山东科技报;2002年
3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博士 周艳;秋燥如何护肤[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春雪 戴随刚;你的安危是我的牵挂[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刘国信;“指数”生活:走近百姓[N];检察日报;2000年
6 曾涛邋李菁 姜月清;金秋最是朱槿香[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记者 余敬中;观天测云今成真[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8 曾居仁 记者 肖敏;贵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避暑之都”[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9 李勇;曹冀鲁;北京:严防“非典”抓好服务[N];中国气象报;2003年
10 ;气候也致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邱宗奎;紫外线辐射对棒—板短空气间隙放电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冯晓峰;基于二氧化钛的新型紫外线探测器的研制和测试[D];吉林大学;2010年
3 吴俊;过氧乙酸与紫外线对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崔磊;光酶诱导提高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烷的含量及适用于光酶诱导的仪器的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杨燕燕;涤纶用新型紫外吸收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6 党志强;船舶压载水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霍晓娜;北京部分绿地群落光环境状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吴俊;过氧乙酸与紫外线对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6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36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