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斑块鳞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以表皮增生过度及角化不全为主要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等,从较小的局部斑块至累及全身。它具有反复性,难以根治。它影响到2%-3%的总人口,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它影响着全世界所有地区,在北美和欧洲,银屑病是成年人中最普遍的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影响着大约2500万人。而在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123%,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在非洲国家的发病率则比较低。银屑病的发病不但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在地理和季节上差异也很显著。高寒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温暖地区,而冬春季病情可能加重夏季则自然减轻。 现代的研究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关角质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神经细胞等在银屑病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和争论不断的揭示着其发病机理,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银屑病药物,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按严重程度分别选用局部用药物、光疗法、传统口服药物和新型生物制剂。若患者的银屑病对局部用药物和光疗法治疗都无适当响应或疾病累及皮肤已十分广泛,则需及时改用全身用药物。传统口服用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有类维生素A类物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环孢素(ciclosporin)和阿西曲汀(acitretine)等,它们治疗银屑病有效并具有使用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优势,但对肝、肾和骨髓的毒性较大并存在致畸性,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生物制剂与传统全身用药物相比,能够特异性地靶向免疫系统因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所以适于用作更长期的银屑病治疗药物。欧美至今已批准了6种银屑病治疗用生物制剂。其中一类靶向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相关的T细胞,但由于疗效差,目前临床应用已大为减少;另一类TNF抑制剂为治疗中至重度银屑病一线药物。生物制剂对普通患者来说,价格昂贵,安全性仍然有限。 中医治疗方法颇多,相应地出现了很多的治疗方药,青黛胶囊、雷公藤片、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它一些复方中药制剂和单味中药提取物如银杏叶内脂、氧化苦参碱、喜树果涂膜剂、去氢骆驼蓬碱软膏等治疗本病亦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和发展势头。由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可延长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其治疗上的优势不容忽视。 但是由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不明确,并且目前中国药典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大多采用单一指标成分定量的方法,该方法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中药内在质量,而且不符合中药整体性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药制品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还不够完善,不能实现中药质量稳定可控的要求,因此中药复方至今未得到国际主流药物市场的承认。 由于银屑病的顽固性特点及中西药在治疗上的独特缺陷,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医药内外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建立中医辨证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统一实验分型标准和实验室观察指标,更深层次阐明内外用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由此,通过完善而系统的实验研究,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为基础,以实验室指标为依据,开发出疗效确切的中药单体或复方,探索有效的作用靶点,进而阐明其作用机制,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的主要方向。 鉴于银屑病的特征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更多地开发治疗银屑病的相关中药制剂,在完善中药研究资料、充分发挥中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质控水平、避免中药的质量评价与其作用整体性相违背的劣势,对银屑病治疗药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对银屑病的特征、发病机制及银屑病药物治疗现状的认识,通过对《中药大辞典》相关组方的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同类制剂的疗效考察,我们进行了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 本论文通过研究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优化,运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模型、尾部皮肤鳞片模型和离体透皮试验,丰富本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完善其非临床研究内容,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研究 通过对银屑病治疗状况的认识,针对银屑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又根据《中药大辞典》中各药味的功能特性及应用情况,建立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 (2)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本试验选择回流时间(A)、回流次数(B)、乙醇浓度(C)、乙醇用量(D)为考察因素,以大黄素含量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按十分之一处方量秤取药材,共9份,按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提取并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YXD09,将浓缩液滤过,精密吸取滤过液20mL,以HPLC法测定YXD09中大黄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影响最佳工艺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乙醇用量,且最佳工艺参数为:C3A2B2D2。方差分析表明,4种工艺因素对大黄素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而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将回流时间定为2小时,而不用4小时。因此,最后选择的YXD09醇提优化条件为A1B2C3D2,即回流2小时,回流2次,乙醇浓度为80%,乙醇用量为8倍。 选用大黄、羊蹄和虎杖3味中药材及其余药味考察合并醇提与分开醇提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合并醇提液和分开醇提液中的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62.78ug/ml和161.22ug/ml.采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P0.05,说明两种醇提液中大黄素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3)质量控制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YXD09中大黄素和当归进行了定性分析。依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阴性对照品溶液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将硅胶G薄层板置于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对大黄和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使用薄层色谱法鉴别YXD09中的大黄和当归,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效果明显,可以做为YXD09的薄层鉴别标准。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YXD09中大黄素的含量。色谱条件是色谱柱:ZORBAX Extend-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6min时,甲醇:水(40:60);6-20min时,甲醇:水:0.1%磷酸(75:10:15),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个批次的YXD09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66.83、172.52、160.43μg/ml,RSD值分别为1.7%、1.3%、1.1%。 首次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对YXD09中大黄和当归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方法学考察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简便有效地测定YXD09中所含大黄素的总量,定性与定量相辅相成,检验方法既全面可靠又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为YXD09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对大黄素的检测及含量测定,可以作为YXD09的质量控制标准。 同时又对大黄素及蛇床子素的同时定量方法进行了研究。 (4)药效学研究 利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模型探讨YXD09对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选取造模成功的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为: YXD09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另随机取没有造模的健康昆明种小鼠10只,作为空白试验组。正式试验期为7d。第7d开始给药:YXD09组采用自制阴道灌流器,每次灌注5分钟;空白组、模型组采用同样方法灌流生理盐水10mL/kg;阳性对照组于小鼠阴道壁均匀涂抹一层0.02%的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最后一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15mg/kg,使有丝分裂终止在细胞分裂中期,取阴道标本,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结果表明,YXD09可抑制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效果与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相似(P0.05)。 利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探讨银屑净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YXD09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0只小鼠,公母各半。正式试验期为7d。分别在YXD09组小鼠尾部均匀涂抹一层相应的药物,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部涂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空白组小鼠尾部则涂抹生理盐水。在第7天处死小鼠,取小鼠尾部距离尾根约2cm处背面皮肤一长条,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每个标本逐个观察鳞片,看鳞片表皮是否有颗粒层形成。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和YXD09组小鼠尾部含颗粒层鳞片所占比例均极显著提高(P0.01),分别提高70.1%、116.1%。YXD09的效果明显优于丙酸氯倍他索软膏(P0.05)。 这些结果提示,YXD09可能通过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促进表皮细胞角质化来达到抗银屑病的目的,并在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5)药代动力学研究 运用SD大鼠腹部皮肤作为皮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YXD09中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探讨了YXD09的体外药代动力学。采用水平式Franz扩散池,扩散池体积为3.5ml,有效扩散面积为1.13cm2,恒温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32℃左右,转速为250rpm,接受介质为30%PEG-生理盐水,排除接受池中的气泡,向扩散池中加入3.5ml的YXD09药液。分别于1,2,4,6,8,10,12,24h时取样1ml,经0.22g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测定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结果显示,YXD09中大黄素的体外透皮释放方程为Q=0.338t-1.411(R=0.9972),24h的累积渗透量为6.76μg/cm2,皮肤滞留量为19.10gg/cm2。表明YXD09中大黄素以零级动力学经皮肤渗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双丰!315040;HPLC法测定中成药胶囊剂中大黄素含量[J];宁波医学;2000年02期
2 杨晓云!青岛266071,吴爱英!青岛266071,荆海燕!青岛266071;高效液相法测定排毒养颜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年01期
3 冯艳,张亮,吴峰,张正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脑治舒平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赵翠云 ,刘善新 ,贾元印;抗癌灵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J];山东医药工业;2001年01期
5 夏育民,徐世正,熊腊元,黎娟;大黄素对BXSB狼疮样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年01期
6 杨士喜,张德珂,赵新芝;薄层扫描测定金虎保肝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国药师;2005年02期
7 李乃明;丁宙;罗惠珍;陈惠长;陈宝辉;饶海涛;;翼核果化学成份的研究 Ⅰ、大黄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广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8 靳珠华,马德录,林秀珍,李锡铭;大黄素对豚鼠离体肠管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7期
9 代龙,,邵海伟,邱明丰,邵幼梅;抗乙肝冲剂的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5年12期
10 黎磊石;中国的终末期肾病[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日高;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大黄素诱导HK-2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花;谢传高;叶斌;蔡建庭;杜勤;;大黄素对大鼠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A];2005年全国慢性胰腺炎学术大会专集[C];2005年
3 丁艳;黄志华;;大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英玉;郑合勇;胡建达;郑志宏;郑静;连晓岚;吕联煌;;大黄素抑制HL-60/ADR耐药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江海燕;朱华;黄慧学;蒋利林;;虎杖不同炮制品中大黄素含量测定[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6 栾洋;李妍;戚新明;李明;任进;;大黄素诱导DNA双链断裂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马涛;齐清会;简序;杨文修;;大黄素收缩大鼠结肠环行平滑肌细胞的机制研究[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3年
8 李妍;栾洋;任进;;大黄素通过抑制ATP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合导致DNA产生双链断裂[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9 刘丽军;邹洁;李臣宇;李新;胡芬;李俊英;;大黄素对P2X7受体介导的巨噬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陈英玉;郑合勇;胡建达;郑志宏;郑静;连晓岚;吕联煌;;带黄素抑制HL-60/ADR耐药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几根头发当“种”,科学家培育出“皮肤”[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怡勇;大黄素可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N];医药导报;2004年
3 刘桥斌;甘油和润肤露搭着用[N];健康时报;2007年
4 刘国信;皮肤灼伤急救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刘国信;皮肤灼伤的急救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熊江雪;治嵌甲症无需拔趾甲[N];健康时报;2006年
7 ;1.3CM×0.7CM的破案密码[N];成都日报;2008年
8 王敬霞;冬季让肌肤“喝饱”水[N];保健时报;2005年
9 王小龙;可直接用于创面的皮肤“打印机”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怡勇;大黄素可望用于治疗介入后再狭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浚;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非临床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2 吕平;赭曲霉发酵产大黄素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和诱发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刘薇;大黄素肝肠代谢特征及性别差异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朱小康;大黄素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征波;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单纯肝脂肪变性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林胜璋;大黄素抗胰腺癌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周伏喜;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阮志燕;大黄素通过影响Tregs迁徙抑制小鼠结肠癌发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彭圆;增液承气汤对津亏便秘衰老模型小鼠皮肤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刘丽芳;矾冰纳米乳制剂研究及其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华慧;何首乌抗肿瘤化合物及衍生物抑制卵巢细胞SKOV3侵袭转移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斌;大黄素影响大鼠胃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调节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3 秦春明;大黄素衍生物合成及经线粒体介导的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范仁根;大黄素(Emodin)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代智;顺铂细胞毒性及大黄素预防作用分子机制[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6 边秀娟;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二苯乙烯苷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实验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7 察雪湘;大黄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车清明;金丝桃素的化学合成[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洪英;金丝桃素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许丽梅;大黄素纯化及其用于金丝桃素合成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437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