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and to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yphilis. Methods A 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the beginning of July, 2012. The relative risk (RR),)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effective value of the data. The mean difference (s) was used, both of them were expressed by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Results A total of 1 37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15 articl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ceftriaxone in treating early syphilis for 6 months was 18.0% higher than that of benzylpenicillin (RR:1.18,95%CI:0.78~1.80),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was 18.0%. After 12 months, the effective rate increased by 8.0% (RR:1.08,95%CI:0.89~1.30),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eftriaxone was shorter than benzylpenicillin (s =-2.28,95% CI = 2.90 / 1.66), and ceftriaxone was shorter than procaine penicillins in the time of skin lesion regression.Ceftriaxone was shorter than benzylpenicillin (s =-2.28,95% CI = 2.90). 6 months (RR:1.14,95%CI:0.98~1.34) and 12 months (RR:1.02,95%CI:0.95~1.10)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by 14.0% and 2.0%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regression rate of skin lesions after 1 week of combined drug therapy was 1.47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single treatment (RR:1.47,95%CI:1.20~1.81).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nausea, vomiting, dizziness, muscle soreness and aggravation of local fever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 study groups.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ceftria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is similar to that of benzylpenicillin and procaine penicillins. It is suggested that ceftriaxone combined with benzylpenicillin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than that of benzylpenicillin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syphili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
【基金】:中央高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zzts029)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CX2012B076)
【分类号】:R7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奕宏,林雁嘉,林雯,蔡林河,吴林波;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2 周平玉,段志武,王侠生,廖康煌;头孢曲松(罗氏芬)治疗早期梅毒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3期
3 蒋健航;周惠耕;;头孢曲松对潜伏梅毒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5期
4 满洁,陈伟俊;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梅毒30例临床观察[J];农垦医学;2001年01期
5 潘选长;三种不同药物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5年03期
6 邹循辉;宗国勇;吴海娟;;两种方案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4期
7 李淑娟;扬成林;梁秀娜;;隐性梅毒两种治疗方法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年17期
8 乔国安,历志,刘丽红;三种方法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年04期
9 丁徐安;袁定芬;;头孢曲松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年01期
10 覃吉高;;头孢曲松钠继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文强;刘岚;张建明;李永喜;;头孢曲松联合匹多莫德对血清固定梅毒病人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莫文件;;头孢曲松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9年03期
3 荣在丽;魏春波;伦文辉;徐克沂;;27例无症状神经梅毒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0期
4 蒋佩晶;吕艳霞;;头孢曲松治疗梅毒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12年01期
5 李化荣;;治疗梅毒血清固定疗效对比观察[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6 袁星海,李彦,王豫平,张书岭;11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08期
7 杨健;我国抗梅毒药物治疗现状[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年01期
8 施辛,戚宝康;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4期
9 蒋健航;周惠耕;;头孢曲松对潜伏梅毒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7年05期
10 蒋娟;赵重波;;神经梅毒35例临床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杰;;头孢曲松治疗妊娠合并早期梅毒10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俊艳;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2 董秀平;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疗措施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奕宏,林雁嘉,林雯,蔡林河,吴林波;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2 沈玮;苄星青霉素与头孢三嗪联合用药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3年07期
3 池菊仙;;头孢曲松钠治疗淋病、梅毒等性病182例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06年04期
4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年01期
5 黄忠恒,肖绍明;苄星青霉素与头孢三嗪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06期
6 李季,田广南,李平;两种抗生素治疗56例早期梅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1期
7 周平玉,段志武,王侠生,廖康煌;头孢曲松(罗氏芬)治疗早期梅毒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3期
8 黄新宇,杨健,杨文林;苄星青霉素与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3年01期
9 乔桂芝,史克实,艾蕾;头孢三嗪与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对比[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3期
10 施辛,戚宝康;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荣 ,何平 ,谢小毛 ,周金菊;头孢曲松和青霉素分别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22期
2 赵维聪,许进福,刘杏娟;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83例疗效追踪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庄奕宏,林雁嘉,林雯,蔡林河,吴林波;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患者血清学变化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年02期
4 乔国安,历志,刘丽红;三种方法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年04期
5 杨惠丽,陈文华;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61例疗效追踪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6 孙乐栋,曾抗,周再高,刁友涛,林子刚;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5期
7 陶小华;钱革;刘泽虎;王千秋;;阿奇霉素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8 施辛,戚宝康;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04期
9 王勇,王伟;罗氏芬治疗早期梅毒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3年02期
10 黄龙,张健斌;21例早期梅毒患者及性伴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杰;;头孢曲松治疗妊娠合并早期梅毒10例疗效观察[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李国桥;Trieu Nguyen Trung;宋健平;Dang Van Phuc;;青蒿素哌喹片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恶性疟的随机对照试验[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万筱丽;吴铁强;张晋昕;;国产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生殖器疣荟萃分析[A];第八届粤港澳台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林哲;佟伟军;李凤兰;李志民;;186例早期梅毒临床流行病学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张红;史飞;刘玮;赵庆利;宋晶;王洪波;;早期梅毒98例临床分析[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李凌;吴黎明;钟剑波;;以精神症状为首诊的早期梅毒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龚四妹;张燕;;45例早期梅毒临床分析与随访[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红;刘玮;史飞;赵庆利;王洪波;宋晶;;早期梅毒98例临床资料分析[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段逸群;;早期梅毒皮损的“非经典性”[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施辛;吴锦昌;刘增礼;唐军;苏玉华;;早期梅毒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志刚;常见性病的再认识[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欧柏生;“驱梅”结束重随访[N];健康报;2005年
3 白冰;美CDC建议 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淋病[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郑灵巧邋刘慧;梅毒悄然成大害[N];健康报;2007年
6 刘志刚;梅毒治疗的要点[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阿胜;阿奇霉素可能无效[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杜恩;手脚心有红斑当心梅毒[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王秋冬;有的放矢治淋病[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卫生部北京医院 张秀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上升快[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袁柳凤;耐阿奇霉素淋球菌的基因分型研究及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的penA、porB、mtrR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刘春;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陶小华;我国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趋势及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其部分耐药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岚;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其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金哲虎;不典型二期梅毒部分免疫学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丽霞;淋球菌mtr耐药机制中IR区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夏芸;甘草类制剂和叶下珠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谭燕;晚期梅毒血清学变化和血清固定的隐性梅毒认知功能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9 戴婷;上海地区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基因分型及与神经梅毒相关性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自广;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鹏羽;伊曲康唑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疗效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李博远;头孢曲松与头孢克肟治疗非复杂性淋病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4 张冬萍;皮质激素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Cochrane系统评价[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杜军兴;早期梅毒血清IFN-γ、IL-18和IL-13水平检测[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玉丽;早期梅毒患者TLR2的表达及其与Th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余思杰;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早期梅毒血清TRUST转阴率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8 潘群;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任荣;山西晋中地区淋球菌对四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杨崇艳;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的Meta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2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44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