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58例临床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5% fruit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acne and the reduction of pigmentation after acne.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c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resh 5% fruit acid for 5 min 10 min, cold spray for 15 min, 3 times a week,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h the face and dry it every night, then apply isovitamin A erythromycin gel to the affected area and massage gentl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was 12 week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n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every 3 weeks, and the occurrence of pigmentation in both groups was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Avoid the skin around the eye and mouth during treatment, stop using other cosmetics and other acne drugs during treatment, tell pati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unscreen and apply sunscreen daily. Results there were 2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spended or withdrawn because of adverse events, 114 cases were effective, 58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5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3rd, 6th, 9th and 12th week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20.69%, 36.21%, 65.52% and 75.86% in the treatment group, 12.50%, 17.86%, 42.85% and 53.57%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pig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51.7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6.79%)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P 0.05). The mild adverse reactions in both groups disappear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clusion 5% fruit acid is effective, safe and convenient in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acne.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分类号】:R758.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6期
2 黄明欢;黄懿;;果酸治疗中度寻常型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振华;;自制消疣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扁平疣79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5期
2 赵政龙;廖理超;刘金丽;张思平;胡白;王志华;王斌;;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魏文;;皮肤划痕症9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10期
4 王刚;徐祥宇;;芪风颗粒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J];安庆医学;2011年02期
5 刘光;李光早;徐静;罗彦丽;;以瘢痕疙瘩为首发表现的皮肤转移性(胃)印戒细胞癌1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徐兵;蔡娟;陈娟娟;张云莲;蔡振华;张翠英;;小儿手足口病25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陈宏泉;石新艳;陈官芝;赵秀峰;徐连凤;;新形势下皮肤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孙洪林;;地红霉素肠溶片治疗Ⅲ-Ⅳ级痤疮65例[J];北方药学;2010年05期
9 蒋晓蕾;王俊慧;刘瓦利;;庄国康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0年02期
10 梁成萍;阎国富;刁庆春;祝青;;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1例[J];重庆医学;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升伟;李芳英;何圣兴;;带状疱疹并发病毒性脑膜炎1例[A];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正;蒋自强;李鹏宇;闫磊;李政伟;;凉血消风饮治疗HIV相关性痒疹(血热生风证)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晓丹;冉玉平;代亚玲;;表现发热和系统性淋巴结肿大的隐球菌病一例[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建东;康晓芳;管秀好;孙明强;林俊萍;李久宏;;伪膜性阴囊癣2例[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5 祝永刚;;麻风病防治中的几个现实问题[A];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论文集[C];2010年
6 张怀亮;刘庆叶;李晓霞;潘钰蔚;陈正琴;;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理论与皮肤科临床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7 李秀萍;陈潍;;治疗点滴状银屑病200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8 张怀亮;刘庆叶;李晓霞;潘钰蔚;陈正琴;;再论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理论假说与皮肤科临床研究——过敏原检测部分[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9 张怀亮;刘庆叶;李晓霞;潘钰蔚;陈正琴;;再论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理论假说与皮肤科临床试验研究(一)——理论部分[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怀亮;刘庆叶;李晓霞;潘钰蔚;陈正琴;;再论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理论假说与皮肤科临床研究(三)——银屑病与白癜风病因分析部分[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展砚;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皮肤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筑君;中医治疗黄褐斑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周冬梅;王莒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血为主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肖红丽;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迟发相过敏反应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李薇;寻常型天疱疮抗原桥粒芯糖蛋白4片段的克隆和免疫识别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宋业强;白癜风中医文献与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李颖;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色素和肿瘤性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陶春蓉;白u暼砀嘀瘟埔疾〉幕硌芯縖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陈先进;红色毛癣菌感染豚鼠模型的构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10 左付国;Rho-GTPase调节人黑素细胞和B16黑素瘤细胞树突生成和黑素转运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红;二仙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冲任不调型)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卓琳;鲜肤颗粒治疗湿疹湿热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解杰;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配合交泰丸填脐疗法治疗肺胃血热证青年痤疮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尤莉莎;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评估及机理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谢军;复方甘草黄酮乳膏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邓永琼;儿童期异位性皮炎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耿爱爱;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姚丽萍;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9 李纪峰;520例婴幼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鹏;Riehl's黑变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辨证治疗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尹兴平,夏隆庆;痤疮患者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2 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6期
3 肖晓庆;项蕾红;郑志忠;;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福生;谭以和;石风英;;不同剂量异维A酸胶囊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7年03期
2 莫家亮;马福生;叶伟;陈绍珍;;阿奇霉素冲击疗法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3 陆千琦;潘毅;;两种不同剂量维A酸胶囊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对照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02期
4 袁景奕;牛新武;耿松梅;曾维惠;肖生祥;;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9期
5 陈奕;栾琪;;果酸治疗中度痤疮91例临床分析[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6 戴耕武;杨镓宁;罗东升;罗娟;;胶原蛋白贴膜治疗轻、中度痤疮60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9期
7 刘刚;严蕾;谢军;杨超;袁晓慧;熊俊浩;;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72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8 俞晓燕;;异维A酸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5期
9 刘红甫;范进超;;复方公英片联合四环素治疗中度痤疮的初步观察[J];重庆医学;2008年20期
10 王英夫;游俊;万静;;强脉冲光治疗面部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袁景奕;牛新武;耿松梅;曾维惠;肖生祥;;胶原贴敷料联合异维A酸胶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奕;;果酸治疗颜面部中度痤疮疗效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奕;栾琪;刘斌;;果酸治疗中度痤疮17例临床分析[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刘爱生;;小剂量系统联合用药治疗中度痤疮[A];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袁波;;红蓝光联合夫西地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于鹏;李珊珊;陈莹;金玲;;蓝光照射联合黄地养阴颗粒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薛丹;;窄谱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A];第三十届航天医学年会、第十三届航天护理年会暨第四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8 严后友;陈俊帆;郑涵;金宪强;许爱娥;;1320nm ND-YAG激光治疗痤疮疗效观察[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果酸换肤治疗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22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2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