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2 11:07
【摘要】:背景介绍:鲜红斑痣是由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畸形所致,组织学上不表现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该病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3~0.5%。皮损难自行消退,随年龄增长皮损逐渐增厚并出现不同程度结节。近20年来激光与光子治疗技术的发展,使PWS治疗取得进步。脉冲染料激光(PDL)被认为是治疗PWS金标准。PDL治疗PWS大多有效,但仅10%~15%病例经过多次治疗后皮损完全清除,部分PWS病例对PDL治疗表现抵抗。 目的:总结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鲜红斑痣(PWS)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595nmPDL治疗抵抗的PWS特点,为进一步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帮助。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595nmPDL治疗PWS的病例资料。疗效的评价采用治疗前后照片的比较,由患者或者患者家人、未参与治疗的皮肤科医师完成。并对患者年龄、皮肤分型、皮损部位、皮损大小、皮损类型等进行分类,总体疗效按照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判,并统计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统计学处理,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对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重点对治疗抵抗型PWS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结果:1285例PWS患者在此期间接受了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去除没有详细登记资料患者,以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皮损的患者,最后具备完整病例随访资料患者1036例。年龄为0~60岁,平均为11.87±12.72岁;男性417例、女性619例;FitzpatrickⅢ型660例(63.71%)、Ⅳ型376(36.29%);皮损位于颜面部862例(83.20%)、位于四肢等其他部位174例(16.80%);皮损面积在1~5cm~2最多,占35.91%,其次为5~20cm~2,占34.17%;皮损类型分布为粉红型色149例(14.09%)、鲜红型719例(69.40%)、紫红型88例(8.49%)和增生型83例(7.80%);治疗次数为1~14次,平均为3.85±2.23次;疗效的分布为痊愈147例(14.19%)、显效387例(37.36%)、有效349例(33.69%)和无效153例(14.77%);56例在接受>6次治疗后达到疗效平台期,再次接受PDL治疗无效,即治疗抵抗型PWS为20.17%(153+56/1036,治疗无效+治疗>6次后疗效平台期病例)。面积越小、年龄越小对应的疗效越好(均为P<0.05)。 不良反应主要为接受治疗区域疼痛、紫癜(952例,91.89%)和水肿(457例,44.11%);术后色素沉着182例(17.57%)、色素减退115例(11.10%)、萎缩性疤痕38例(3.67%)、增生性疤痕3例(0.29%)、溃疡3例(0.29%)。 结论:595nmPDL治疗PWS总体有效率较高,但临床痊愈患者比例不高,部分患者对PDL治疗产生抵抗或无效。 背景介绍: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皮肤血管瘤是以光、光敏剂和氧的相互作用为基础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光敏剂进入体内后富集于瘤体血管内皮细胞中,在合适光源照射下,光敏剂被激活,产生活性氧。活性氧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作用,产生毒性光化学反应,破坏细胞结构和功能,引起细胞死亡或凋亡。PDT治疗皮肤PWS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损伤并阻塞真皮浅层扩张畸形的毛细血管网以消除病变,同时又不损伤位于其上的表皮层和真皮深层组织实现。目前普遍受到关注的是ALA局部应用,再在现有激光器的作用下,试图对PWS进行PDT和PDL的治疗尝试。有学者应用鸡冠为动物模型,采用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法在鸡冠中测得ALA的代谢产物PpIX高度浓集,提示局部注射可以用于光动力疗法光敏剂给药方式。受其启发,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本研究采用莱亨鸡鸡冠为实验动物模型,局部外用ALA后,再用595nmPDL为作用光源治疗PWS。 目的:探讨局部外用ALA涂抹后,再应用595nmPDL治疗PWS作用机制。方法:取6月龄雄性莱亨鸡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鸡冠未处理侧作为自身对照。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右侧面先局部涂抹ALA3-4小时后,再以595nmPDL作用;C组右侧面单纯以595nmPDL作用。观察处理后动物一般情况,,并于处理后14d取各组鸡冠组织块行HE染色观察,计算毛细血管减少率,并行TUNEL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三维皮肤CT观察处理后的局部血流变化。电镜观察处理侧和未处理侧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皮肤生理检测处理侧与未处理侧生理指标的变化(PH、水分、油脂、血色素)。 结果:术后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无死亡。A组、B组对照侧和C组对照侧鸡冠外形及色泽无明显变化,其余各组出现灰白斑,组织水肿、紫癜样改变和部分黑痂。组织学观察A组、B组自身对照侧和C组自身对照侧鸡冠无明显变化;B组处理侧、C组处理侧可见组织液渗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数目减少、血管管径变小及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凋亡。B组处理侧和C组处理侧毛细血管减少率分别为61.16%±14.59%和48.53%±6.02%;凋亡指数分别为101.23±8.16和80.11±7.26;自身对照以及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1)。 结论:局部涂抹ALA后可被血管内皮细胞透皮吸收,在595nm PDL作用下,其对血管的封闭作用比单纯应用595nm PDL强。 背景介绍:PWS治疗方法很多,但这些方法疗效都有限,而且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结合我们前期所做595nmPDL治疗PWS大样本量研究分析,595nm PDL使大部分PWS皮损得到明显改善,但只有<15%的PWS能达到痊愈,接近20~30%的患者皮损对PDL治疗抵抗,凭借动物实验研究为基础---采用莱亨鸡鸡冠为实验动物模型,局部涂抹ALA后可以透皮吸收,在595nm PDL作用下,其对血管的封闭作用比单纯应用595nm PDL强。运用这一结论于临床,由于PDT和PDL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均选择性破坏血管,对PWS的皮损发挥叠加效应,联合运用PDT+PDL治疗PWS,以期能够提高PWS疗效。 目的: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PWS)并不能使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本研究目的是比较ALA局部外用后,以595nm脉冲染料激光(PDL)为激发光源治疗,与单纯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招募PWS患者305例,随机分为单独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组(PDL组)和局部外用ALA后再应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组(ALA-PDL组)。在最后一次治疗3~6月后进行随访,评价2组间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疗效的判定以获得完全消退或无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数为主,不良反应包括色素紊乱和皮肤萎缩,以及局部感染和溃疡等。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208例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PDL组101例、ALA-PDL组107例;最终获得完全消退的患者在PDL组和ALA-PDL组间的分布是(13,12.87%, vs23,21.50%),皮损无改善的患者在两组间的分布是(16,15.84%, vs9,8.41%);ALA-PDL组更容易发生色素减退(25,23.36%, vs11,10.89%)和萎缩(18,16.82%, vs 4,3.96%)。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在两组间存在差异,ALA-PDL组明显高于PDL组(76,71.03%, vs53,52.48%)。ALA-PDL治疗增生型PWS疗效优于PDL组。 结论:与单独应用PDL相比,局部应用ALA后,以595nmPDL为激发光源的治疗,可以提高PWS的疗效,其治疗即刻反应与PDL相类似,但是在治疗局部更易发生皮肤萎缩和色素改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重视。 背景介绍:如今PDL仍是PWS首选治疗方法,但超过20%PWS患者对多次PDL治疗抵抗。随着年龄增长,PWS常伴发淋巴液回流障碍、软组织肥大等。因此,由于受累血管较深以及其他不明确原因导致年长PWS患者难以治疗。静脉注射盐酸氨基酮戊酸(ALA)的光动力疗法(PDT)治疗PWS疗效好,但要通过静脉注射光敏剂,利用附加光源设备发射黄光作为光源,仅利用光动力原理对血管进行治疗。595nmPDL治疗PWS已经获得了认可,595nmPDL波长也位于ALA吸收光谱范围内,因此以595nmPDL作为激发光源,不仅能起到光动力学效应,同时也能对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发挥作用,也即是对PWS同时发挥光动力效应和光热分离效应。 目的:评估一种新的替代治疗难治性PWS方法—应用595nmPDL作为光源,局部外涂ALA治疗PWS,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该研究共87例难治性PWS,其中男41例,女46例;按Fitzpatrick皮肤分型,59例为Ⅲ型皮肤,28例为Ⅳ型皮肤。均在接受>6次PDL治疗后(8~14次)皮损改善不明显,疗效处于平台期或对PDL治疗无反应。随即选择自愿参加的原则,87例难治性PWS患者皮损局部接受20%的氨基酮戊酸敷贴3-4h,595nmPDL为光源,进行ALA-PDL治疗,每次间隔4~6周。经过≥3次治疗,对患者在接受ALA-PDT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照片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87例难治性PWS患者中,52例经过ALA-PDL治疗后比原来单纯接受595nmPDL治疗皮损得以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暂时性的红斑、水肿和轻度紫癜,16例患者出现浅表萎缩性疤痕,23例色素减退。 结论:局部外用ALA,应用595nm PDL为光源治疗难治性PW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原来接受595nmPDL治疗的基础上提高了疗效,但治疗后会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如萎缩性瘢痕和色素异常。
【图文】:

照片,基线,不良反应,紫癜


创面保护域多在激光激发后数分钟产生紫癜,通常持续 7~10 天。敷以减轻疼痛和水肿。术后教会患者保护创面,避免搔抓抗生素软膏预防创面感染和去痂。不良反应判定标准次治疗后 3~6 月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最后一次治次治疗前照片进行对比,主要就皮损颜色的改善进行疗效≥90%;显效为皮损消退 90%~60%;有效为皮损消退 60退<30%(见图 1~4)。痊愈+显效+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应有疼痛、紫癜、水肿、水疱或血疱等。所有>6 岁(n=束后询问治疗期间疼痛程度,分为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利于对疼痛进行评价分析;远期不良反应分为萎缩性疤痕着、色素减退、溃疡形成。

基线


图 2 显效: 基线 治疗 8 次后Fig .2 excellence baseline after 8 treatment sessions图 3 有效: 基线 治疗 7 次后Fig .3 utility baseline after 7 treatment sessions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5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瑛,李峻亨,郭中和,崔效杰,梁洁;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J];北京医学;1991年05期

2 张安利;祖冬梅;杨力;王璐;;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28例[J];中国美容医学;2007年04期

3 何葆华;金珏;俞锡娟;黄荣;;葡萄酒色斑的Waner分型与治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4 吴洋,吕春堂,赵晋龙;毛细血管瘤光选择特性及特异治疗光产生的系列研究Ⅰ.国人血红蛋白与鸡血红蛋白光吸收特性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5 吴洋,吕春堂,赵晋龙;毛细血管瘤光选择特性及特异治疗光产生的系列研究Ⅲ.鸡冠、肉垂与国人毛细血管瘤医皮肤光吸收特性的比较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6 顾瑛;李峻亨;江亿平;粱洁;周萍;崔效杰;潘玉明;王开;;光动力学疗法选择性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研究附40例报告[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7 顾瑛,刘凡光,王开,朱建国,梁洁,潘玉明,李峻亨;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216例临床分析[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8 顾瑛,张丽,刘凡光,黄乃艳,陈虹霞;光动力作用对鸡冠皮肤微循环影响的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9 鲁元刚;伍津津;杨宏珍;贺洋;周凌;;两种光敏剂对鲜红斑痣光动力学疗法的疗效影响[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刘盛秀;杨春俊;杨森;王中影;骆娣凤;唐明俊;;595nm可调脉宽染料激光治疗皮肤血管异常性疾病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11期



本文编号:2535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35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