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醇药疹5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25 18:47
【摘要】:目的 :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该科住院确诊的56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起病特点、基础疾病、皮肤黏膜损害、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别嘌醇药疹的潜伏期平均为(24.2±13.8)d,其中重症药疹占55.4%,发病初伴有发热者占64.3%,伴有黏膜损害者占53.6%。85.7%患者血常规异常,39.3%患者诊断药物性肝损伤,66.1%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GFR)≤90 ml/(min·1.73m~2)。所有患者均系统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最大用量(泼尼松)平均为(1.323±0.565)mg/kg·d,其中23.2%患者同时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经住院系统治疗,7例(12.5%)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别嘌醇药疹发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别嘌醇易引起重症药疹,且死亡率较高,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图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46卷第4期JClinDermatol,April2017,Vol.46,No.4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础疾病及过敏史56例患者中,8例除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余48例(85.7%)中高血压31例、糖尿病7例、肾功能不全7例、心脏病(包括房颤、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7例、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6例、脑梗死5例、消化道溃疡3例、癫1例、结肠癌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活动期结核性胸膜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反复发热原因不明1例。其中有18例(32.1%)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基础疾玻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例,其中1例复方氨基比林过敏,2例青霉素过敏。2.2潜伏期患者从开始服用别嘌醇至出现药疹的时间为3~60d,,平均(24.2±13.8)d。潜伏期21~28d的患者最多,为15例(26.8%),其次是14~21d和7~14d,分别为14例(25%)和11例(19.6%),潜伏期7~28d的患者总计40例(71.4%),潜伏期<7d的患者最少,仅1例(图1)。2.3临床表现根据药疹的临床分型,诊断发疹型20例、多形红斑型5例、剥脱性皮炎型10例,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7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6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8例。重症药疹即包括剥脱性皮炎型、SJS、TEN和DHS总计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46卷第4期JClinDermatol,April2017,Vol.46,No.4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础疾病及过敏史56例患者中,8例除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余48例(85.7%)中高血压31例、糖尿病7例、肾功能不全7例、心脏病(包括房颤、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7例、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6例、脑梗死5例、消化道溃疡3例、癫1例、结肠癌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活动期结核性胸膜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反复发热原因不明1例。其中有18例(32.1%)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基础疾玻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例,其中1例复方氨基比林过敏,2例青霉素过敏。2.2潜伏期患者从开始服用别嘌醇至出现药疹的时间为3~60d,平均(24.2±13.8)d。潜伏期21~28d的患者最多,为15例(26.8%),其次是14~21d和7~14d,分别为14例(25%)和11例(19.6%),潜伏期7~28d的患者总计40例(71.4%),潜伏期<7d的患者最少,仅1例(图1)。2.3临床表现根据药疹的临床分型,诊断发疹型20例、多形红斑型5例、剥脱性皮炎型10例,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7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6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8例。重症药疹即包括剥脱性皮炎型、SJS、TEN和DHS总计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0294)资助项目
【分类号】:R758.25
本文编号:2552882
【图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46卷第4期JClinDermatol,April2017,Vol.46,No.4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础疾病及过敏史56例患者中,8例除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余48例(85.7%)中高血压31例、糖尿病7例、肾功能不全7例、心脏病(包括房颤、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7例、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6例、脑梗死5例、消化道溃疡3例、癫1例、结肠癌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活动期结核性胸膜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反复发热原因不明1例。其中有18例(32.1%)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基础疾玻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例,其中1例复方氨基比林过敏,2例青霉素过敏。2.2潜伏期患者从开始服用别嘌醇至出现药疹的时间为3~60d,,平均(24.2±13.8)d。潜伏期21~28d的患者最多,为15例(26.8%),其次是14~21d和7~14d,分别为14例(25%)和11例(19.6%),潜伏期7~28d的患者总计40例(71.4%),潜伏期<7d的患者最少,仅1例(图1)。2.3临床表现根据药疹的临床分型,诊断发疹型20例、多形红斑型5例、剥脱性皮炎型10例,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7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6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8例。重症药疹即包括剥脱性皮炎型、SJS、TEN和DHS总计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46卷第4期JClinDermatol,April2017,Vol.46,No.4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基础疾病及过敏史56例患者中,8例除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外无其他基础疾病,余48例(85.7%)中高血压31例、糖尿病7例、肾功能不全7例、心脏病(包括房颤、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7例、支气管哮喘或慢性支气管炎6例、脑梗死5例、消化道溃疡3例、癫1例、结肠癌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活动期结核性胸膜炎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反复发热原因不明1例。其中有18例(32.1%)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的基础疾玻既往有药物过敏史3例,其中1例复方氨基比林过敏,2例青霉素过敏。2.2潜伏期患者从开始服用别嘌醇至出现药疹的时间为3~60d,平均(24.2±13.8)d。潜伏期21~28d的患者最多,为15例(26.8%),其次是14~21d和7~14d,分别为14例(25%)和11例(19.6%),潜伏期7~28d的患者总计40例(71.4%),潜伏期<7d的患者最少,仅1例(图1)。2.3临床表现根据药疹的临床分型,诊断发疹型20例、多形红斑型5例、剥脱性皮炎型10例,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7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6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hypersensitivitysyndrome,DHS)8例。重症药疹即包括剥脱性皮炎型、SJS、TEN和DHS总计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0294)资助项目
【分类号】:R75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美娜,王傲雪,李静,高玉雪;别嘌醇药疹11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5期
2 沈晓峰;吕国池;;别嘌醇药疹9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6期
3 张思平,胡白;别嘌醇药疹和青霉素类药疹比较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2期
4 孟慧敏;李利;;别嘌醇药疹临床特点分析[J];华西医学;2014年01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2552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528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