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应激影响色素脱失模型小鼠黑色素合成机制的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20-01-25 09:46
【摘要】:目的:1、两种色素脱失模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最佳模型。2、从神经、免疫、内分泌三方面探讨应激对色素脱失模型小鼠皮肤黑色素合成影响的生理机制,为色素脱失性皮肤病预防、治疗及其新药开发提供新思路和更可靠的实验依据。 方法:1、分别采用过氧化氢和氢醌两种脱色法建立色素脱失动物模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2、采用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组)、氢醌组(HQ组)、氢醌+束缚应激组(HQ+RS组)、氢醌+干扰素组(HQ+IFN组)、氢醌+氢化可的松组(HQ+GC组),应用氢醌进行色素脱失,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HQ+RS组进行束缚应激,对HQ+IFN组注射α-2a重组人干扰素,对HQ+GC组注射和氢化可的松。实验结束后,常规固定海马并制作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CA3区组织变化;固定皮肤组织并制作HE染色切片,镜下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变化,并对毛囊进行计数;对胸腺、脾脏称重并计算胸腺、脾脏指数;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 结果:1、过氧化氢造模,小鼠皮肤损害严重,但毛发生长未受明显抑制;而采用氢醌造模,小鼠几乎无肉眼可见的皮肤损害,但皮肤毛囊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这说明氢醌建立色素脱失模型更好。2、(1)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体重、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估均不同程度低于Ctrl组和HQ组,提示束缚应激、注射α-2a重组人干扰素和氢化可的松可成功模拟应激反应;(2)同Ctrl组和HQ组相比,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海马CA3区出现神经细胞排列不整齐、数量减少和结构改变;(3)HQ组、HQ+RS组、HQ+IFN组小鼠血清IgG显著高于Ctrl组(P0.05),而HQ+GC组显著低于Ctrl组;HQ组、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血清IgM含量均显著高于Ctrl组(P0.05);HQ+RS组、HQ+GC组和HQ+IFN组均小鼠胸腺指数低于HQ组和Ctrl组(P0.05);HQ+RS组、HQ+GC组小鼠脾脏指数低于HQ组和Ctrl组,而HQ+IFN组高于HQ组和Ctrl组(P0.05);(4)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血清ACTH含量均显著高于Ctrl组和HQ组(P0.05);(5)同Ctrl组相比,HQ组、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皮肤总毛囊数目和生长期毛囊数目显著减少(P0.05);同HQ组相比,HQ+RS组、HQ+IFN组、HQ+GC组小鼠皮肤总毛囊数目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结论:1、氢醌能更好地从抑制色素合成方面阻断黑色素的产生,从而建立色素脱失模型。2、束缚应激、α-2a IFN的注射和氢化可的松注射,能较好地从心理、免疫、内分泌学角度模拟机体应激反应。3、束缚应激通过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的改变对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4、通过注射α-2a IFN增加免疫因子后,机体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进而对皮肤黑色素合成产生影响。5、通过注射氢化可的松增加机体糖皮质激素后能够更显著的对皮肤黑色素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而这种影响重要是通过改变机体的神经与免疫来发挥作用的。
【图文】:

模式图,皮肤,模式图


表 1 应激相关性皮肤疾病 相关性病、斑秃、特应性皮炎 已确定疹、单纯疱疹、白癜风 有指征但未被证实苔癣、寻常天疱疮、痤疮 弱度讲,皮肤与神经系统共同起源于胚胎外胚层[24],且神经递质和受体,这决定了心理与皮肤有内在的器质肤病之间的生理及病理联系,有人提出“脑-皮肤轴”(激与皮肤病之间的关系。

肉眼观察,处理组,小鼠毛发,皮肤


7 2 不同处理天数的不同浓度 H2O2处理组与 Ctrl 组小鼠皮肤肉眼观察比 2 所示,造模时间越长,组间差异越明显。同 Ctrl 组相比,越高,,小鼠皮肤变化越明显。造模第 2d,各组间小鼠肤色差色,提示小鼠毛发生长处于静止期阶段;第 9d,同 Ctrl 组相鼠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别,但 H2O2处理部位皮肤毛发出现了不褐色,各组小鼠皮肤破损。第 21d,Ctrl 组小鼠皮肤局部出现,余部位皮肤呈粉红色;1%H2O2组小鼠皮肤颜色呈白色,2%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5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子江,白玫,樊彦,丁荣光,王元勋;化学脱色法制备白癜风动物模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2 沈丹蓓,孙建方;白癜风相关研究领域中常用的动物模型[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4期

3 国香云,马晓静,张春花;干扰素致精神异常58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4年05期

4 张恒;杨雪琴;高萍;;白癜风患者的性格及情绪特征调查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5 雷铁池,朱文元,夏明玉,张美华,范卫新;甘草酸、熊果苷及氢醌对小鼠黑素瘤细胞黑素生成影响的比较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6 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白癜风与精神因素[J];中国美容医学;2006年03期

7 杨海平;徐丽霞;顾恒;;白癜风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5期

8 陈凤江;陶贵义;;白癜风的实验研究进展[J];皮肤病与性病;2007年01期

9 尚金梅;尹红霞;;考试焦虑的心理应激过程[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朱铁君;白癜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572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572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