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尖锐湿疣中PAR-1、β-catenin的表达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06:04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也称生殖器疣(Genital wart),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潜伏期长、发病率及复发率均很高。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的皮肤粘膜良性增生性疾病,引起尖锐湿疣的常见病毒型别为HPV 6、11、16、18型,其中16和18型又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尖锐湿疣疣体生长速度快,理化方法治疗时极易出血,组织病理检查也发现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真皮毛细血管增多并伴有管腔扩张,我们推测CA中存在某些促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因素。我们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多种与血管生长有关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等在CA中的过度表达,证实了CA中存在促血管生成的因素。蛋白酶激活受体(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其功能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已发现其有促进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作用,并有稳定VEGF mRNA的功能。Wnt/β-catenin是胚胎组织发育分化所必需的关键信号通路,我们前期实验证实了CA中存在wnt-1蛋白高表达,提示CA中存在wnt-1异常激活从而促进细胞不断增殖,β-连环素(β-catenin)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的下游效应分子,明确其在CA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 PCR)检测了CA组织中HPV6/11、16/18型别,初步探讨HPV基因型与CA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CA组织进行血管计数并检测PAR-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意在探讨它们在C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CA发病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对28例CA病变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切片和HE染色并对其进行血管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R-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用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用RT-PCR法检测PAR-1 mRNA的表达情况,所有实验以17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 CA组织的血管数(20.81±9.09)比正常包皮组织(11.36±2.45)明显增多(t=5.192,P0.001)。CA组织中PAR-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541±0.1280)显著高于正常包皮对照组(0.728±0.214,t=7.26,P0.001);CA皮损中PAR-1蛋白表达较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显著增强(X2=16.218,P0.001),正常人表皮中仅在基底层弱阳性表达,而在CA皮损中PAR-1的表达为基底层至角质层下方。PAR-1蛋白表达跟血管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3,P0.001)。β-catenin在正常组中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膜,为正常表达,6例(21.4%)CA皮损为细胞膜表达缺失,呈胞质和/或胞核异常表达,其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X2=4.203,P0.05)。PAR-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存在正相关(P 0.05,r=0.101)。28例CA皮损中均可检测出HPV DNA,其中HPV6/11型23例,HPV16/18型5例;而正常皮肤组织中HPV DNA均为阴性。HPV16/18的阳性表达与β-cat的异常表达存在高度正相关(P0.001,r=0.893)。 结论: CA主要是由HPV6/11型感染所致;PAR-1的过表达与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参与CA的发病。PAR-1过表达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可能与CA中的细胞增殖有关。PAR-1过表达还与CA的血管生成有关。
【图文】:

尖锐湿疣中PAR-1、β-catenin的表达及研究


PAR-1在CA中的表达(SP×200)

正常组织


PAR-1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SP×200)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5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惠娟;杨晶;段爱霞;张小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2 解春桃;匡薇薇;张瑞丽;任虹;邵银红;;P15蛋白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11年13期

3 祁世方;;多功能治疗仪配合并洁基底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4 潘丽敏;;女性尖锐湿疣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5期

5 李小鹏;席建元;祁林;刘鸿病;谢明峰;;清疣洗剂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6 余华峰;;210例尖锐湿疣诊治体会[J];新疆医学;2011年06期

7 李yN;刘真真;樊玉;;影响尖锐湿疣复发的因素和预防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4期

8 郭玉英;;尖锐湿疣5例临床特点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年08期

9 黄壮峰;曾雪英;董佳辉;;CO_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85例的护理体会[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邵惠;刘其兰;辛蓉蓉;吴晓春;;CO_2激光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荣;梁宝琼;王晓康;姚启盛;陈立新;黄力;杨勇;陈丛波;;阴茎鳞状细胞癌1例[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2 陈丽;褚昕;;尖锐湿疣与外生殖器癌[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方;王家璧;刘跃华;左亚刚;王惠珍;蔓小红;;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尖锐湿疣中的人乳头瘤病毒[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冯宁翰;宋宁宏;吴宏飞;钱立新;华立新;宋宁静;唐宁枫;;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中的应用[A];第六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文摘汇编[C];2005年

5 郑丹;张丽芳;;HPV11 E7蛋白在原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作为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初步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王秀丽;王宏伟;张玲琳;过明霞;苏丽娜;陶纪宁;;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诊断在HPV相关性疾病中应用[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朱珊丽;欧琴;王鹏飞;石朝辉;陈俊;张丽芳;;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型结构蛋白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符梅;刘安齐;张捷;缪四海;;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杨红灵;;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3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邱胜民;周灵;段明戈;段立新;;“三而合一”疗法治疗尖锐湿疣89例[A];中西医结合肛肠病研究新进展[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学明;尖锐湿疣[N];家庭医生报;2008年

2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 刘彦春;人乳头瘤病毒防治新篇[N];健康报;2010年

3 曾德华;认识尖锐湿疣[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刘爱英;尖锐湿疣: 3个月是道“坎”[N];健康时报;2006年

5 华云晖;疣分几种[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杨春俊;尖锐湿疣的治疗[N];安徽日报;2005年

7 主任医师 韩俊;口内尖锐湿疣怎么治[N];保健时报;2005年

8 郭浩;尖锐湿疣的防治[N];健康报;2005年

9 副主任医师:任晓亮;是不是得了尖锐湿疣[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10 张以绪;尖锐湿疣的中医内治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思;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皮肤病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谢红付;尖锐湿疣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赵可佳;CRT-HPV重组DNA疫苗和RNA干扰技术对HPV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唐旭;人乳头瘤病毒DNA及HPV6 L1 IgG抗体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李晓东;局部温热对HPV感染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相文忠;HPV11-E6/E7与人IFNα-2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与实验免疫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8 蒋明军;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基因分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9 赵蔚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优化密码E7基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10 洪少林;尖锐湿疣病变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L1序列多态性分析和在原核表达体系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伟;基于HPV6、11之L1蛋白表位多肽疫苗的设计及其免疫学效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2 高芸璐;环氧化物酶-2(COX-2)在尖锐湿疣和鲍温样丘疹病中的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晓静;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检测及病毒L1基因的克隆[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谢晓莉;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尖锐湿疣复发的相关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汤晓燕;小干预RNA对人乳头瘤病毒6bE7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莉;尖锐湿疣患者胞内细胞因子表达及T细胞极化的漂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黄蓉;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TNF-α、IFN-γ水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霍永生;尖锐湿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免疫治疗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金小涓;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夏俊杰;中药内服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CO_2激光后复发率的影响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8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08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