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聚焦超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06 17:51
【摘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的后遗症,皮损愈合但仍有剧烈的疼痛,患者长期遭受疼痛折磨,情绪低落,甚至有自杀倾向。目前常用药物联合微波、激光、紫外线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主要是通过镇痛作用来缓解症状,但疗效并不满意,聚焦超声波因定位准确,穿透性强,能改善微循环等特点,很可能是未来治疗PHN的前景方法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聚焦超声治疗PHN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聚焦超声辐照离体牛肝的生物学效应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聚焦超声点辐照离体牛肝所形成的生物学焦域(Biological Focal Region BFR)的皮距、长度、宽度和形态,总结形成规律,然后通过直线扫描筛选出适合动物皮肤的安全剂量。方法:(1)用超声治疗样机(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对离体牛肝进行定点辐照,所用辐照时间为1s、2s、3s,声功率4.5W、5W,超声频率10.06MHz,肉眼观察生物学焦域的皮距、长度、宽度和形态学变化特征。(2)不同声功率3W、3.5W、4W、4.5W、5W下采用2~4mm/s的速度连续直线扫描,肉眼观察线损伤的皮距和形态学变化特征,筛选出刚好不出现线状损伤的参数,为下一步动物实验做准备。 结果:同样的条件下点扫描后牛肝的生物学焦域、皮距、长度、宽度和形态学变化基本上一致,皮距均为5mm左右;功率越大,造成的损伤越严重,生物学焦域越大;同样的参数下扫描时间越长,造成的损伤越严重,生物学焦域越大。功率为3W,速度为2~4mm/s条件下的直线扫描刚好未见肉眼凝固性坏死。结论:超声治疗样机可控性好,性能稳定,速度为2~4mm/s,功率小于3W的条件下,提示可能为动物皮肤安全剂量。 第二部分聚焦超声辐照香猪皮肤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1聚焦超声辐照香猪皮肤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辐照参数下聚焦超声辐照香猪皮肤的生物学效应,筛选安全剂量。方法:从3W开始依次递减0.5W,不同的功率下分别辐照小香猪(5只)背部皮肤,速度2~4mm/s,观察不同参数下的皮肤表面的形态学变化以及愈合时间,分别取标本做病理切片检查,光镜下观察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声功率为0.5~3W,速度2~4mm/s的条件下肉眼观察到充血水肿恢复的时间逐渐增加,病理上观察到由轻到重的充血水肿,未出现明显的凝固性坏死。结论:速度为2~4mm/s,声功率小于3W的条件下可能为临床应用的安全剂量。 2聚焦超声辐照香猪皮肤轻度损伤后的病理学转归的研究 目的:研究聚焦超声对皮肤微观结构发展变化的影响,探索聚焦超声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频率10.06MHz,声功率2W,扫描速度2~4mm/s的条件下采用自身对照法,用超声治疗样机对香猪皮肤进行连续直线辐照,于辐照后即刻、第3、7和14天取材送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超声辐照后即刻香猪皮肤充血水肿,表皮完整,稍硬,皮温升高;第3天皮肤充血水肿减轻,仍然突出皮面,稍硬,皮温正常;第7天后仍然有少许水肿,与正常皮肤平;第14天皮肤外观完全恢复正常。组织学变化:超声辐照后即刻取材,可见真皮层充血水肿明显;第3天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以及慢性炎症浸润;第7天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增生以及炎症浸润;第14天完全恢复正常。超微结构变化:即刻、第3、7天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微吞饮小泡数量增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神经纤维内线粒体肿胀,第14天完全恢复正常。结论:声功率2W,扫描速度2~4mm/s的条件下聚焦超声对香猪皮肤真皮层产生可逆性损伤,并使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得到改善,促进神经末梢增生和修复。 3聚焦超声对香猪皮肤重复辐照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对香猪皮肤重复辐照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重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声功率2W,频率10.06MHz的参数下对香猪皮肤进行直线扫描,扫描速度2~4mm/s,隔日相同的条件下再次扫描,共3次,光电镜下观察皮肤变化的情况。结果:肉眼可见皮肤充血水肿明显;光镜下可见皮肤真皮层充血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均未见凝固性坏死;电镜下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微吞饮小泡数量增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神经纤维内线粒体肿胀。结论:(1)声功率2W,扫描速度2~4mm/s的条件下聚焦超声重复辐照对皮肤真皮层产生可逆性损伤.(2)一定剂量一定时间间隔的重复辐照不会引起皮肤的积累损伤,说明超声用于皮肤的重复治疗是安全的。 第三部分聚焦超声治疗PHN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聚焦超声治疗PHN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40例PHN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和微波治疗,超声组采用接触式连续直线扫描进行治疗,声功率2~4W,扫描速度为6~8mm/s,隔日1次,治疗3次后评价效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超声组与微波相比短期效果好,超声组和微波组有效率经χ2检验,χ2=4.44,P0.05,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效果超声组和微波组疗效改善情况经χ2检验,χ2=0.125,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天后两组部分患者逐渐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结论:聚焦超声治疗PHN有效、可行,但相比于其他物理方式,目前其远期疗效还有待提高,这需要进一步进行生物学效应和治疗方案研究,提高其远期疗效。
【图文】:

超声治疗,样机,聚焦超声,牛肝


图 1 超声治疗样机Fig.1 ultrasonic therapy prototypeFig.2 the process of focused ultrasoundirradiation of bovine liver图 3 聚焦超声定点辐照后的牛肝Fig.3the bovine liver after the fixed-pointirradiation by focal ultrasound图 4 聚焦超声直线线形扫描后的牛肝Fig.4 the bovine liver of the linear irradiationby focused ultrasound

过程图,牛肝,聚焦超声,辐照


图 1 超声治疗样机Fig.1 ultrasonic therapy prototypeFig.2 the process of focused ultrasoundirradiation of bovine liver图 3 聚焦超声定点辐照后的牛肝Fig.3the bovine liver after the fixed-pointirradiation by focal ultrasound图 4 聚焦超声直线线形扫描后的牛肝Fig.4 the bovine liver of the linear irradiationby focused ultrasound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54;R75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以锋;庹庆艳;宁凌;王华斌;;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2 焦鲁霞;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新方法[J];中老年保健;2005年03期

3 王玲,杨新;高强度聚焦超声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J];海南医学;2004年01期

4 陈红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15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32期

5 马长松;赵晓燕;张燕;;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58例外阴白色病变护理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13期

6 裴丽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92例临床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杜英霞,刘金英,卢爱霞;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44例肝癌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3期

8 王志毅;罗辉燕;江琴;徐琴;;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06年05期

9 左玲;张杏敏;周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年06期

10 肖金银;董琳;左绪磊;;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片桐千华;上沼三纪子;末继胜;日比野利彦;;发现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调节机理与应用此机理的新型皮肤改善成分的开发应用[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童中平;;探究江南女子皮肤好的科学根据绿色取暖,既环保又健康[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夏光荣;何伟;;按摩治愈罕见皮肤黏滑症[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夏光荣;何伟;;按摩治愈罕见皮肤黏滑症[A];首届“渝州推拿”临床手法暨“按摩手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李文志;孙智;郗林鹤;费兴波;;非侵入性聚焦超声猪融脂试验的组织学观察[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悦婷;;皮肤滚针——治疗皮肤病的新技术[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参会代表手册[C];2011年

7 李燕;;31例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发皮肤不良反应的治疗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惠;;干燥性皮肤问题及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9 林世庄;苏湘川;;皮肤诟着病1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余秀华;徐爱芬;施红;李黎;;聚焦超声在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中的临床应用[A];2005年浙江省妇产科学暨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小华;正确沐浴 护好准妈妈的皮肤[N];保健时报;2006年

2 湘雅三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罗成群 教授;烧伤皮肤的再生[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尹琳;脸部出油多 洗脸越勤越好[N];保健时报;2006年

4 双红;美白皮肤最忌讳的食物[N];卫生与生活报;2009年

5 安妮;晒后的肌肤如何保养?[N];国际商报;2004年

6 薛春霄;皮肤长疮要警惕[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7 王莹;冬季皮肤要“节水”[N];中国商报;2001年

8 陈东蕾;给皮肤也打把“伞”[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记者 刘霞;皮肤及血液中提取的干细胞可修复肝脏[N];科技日报;2011年

10 编译/郝萌;护肤品会使皮肤越来越干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斐;高能非聚焦超声照射对猪肝急性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杨志宏;超声波对人卵巢癌细胞COC1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胡继文;聚焦超声对生物媒质加热的理论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人子宫平滑肌瘤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朱元杰;皮肤与肺隐球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熊正爱;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7 赵胜军;不同氨基酸模式对绒山羊皮肤氨基酸利用的影响及机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8 刘晓亮;毛囊细胞构建毛囊化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赵洪;肿瘤超声热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玲;Toll样受体9在小鼠皮肤天然免疫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青;聚焦超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实验研究以及临床初步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王祖峰;皮肤、肌肉端粒DNA推断年龄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蔡宏;细胞骨架在皮肤低温损伤中的重要作用及低温保护剂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刘萍;织物与皮肤的干态摩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梁凤仙;聚焦超声与传统超声在组织中的产热作用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许琳;临床应用聚焦超声减脂塑形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郑敏娟;高强度聚焦超声选择性定量凝固损伤离体心肌组织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8 邓婷;聚焦超声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初期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杜燕;聚焦超声用于猪皮下脂肪减脂有效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10 王春毅;聚焦超声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复发能力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16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16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