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CD100促进大疱性类天疱疮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1:22
【摘要】:背景: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病理特点为表皮下水疱,皮损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和基底膜带自身抗体和补体的沉积。自身反应性B细胞活化后产生针对真表皮基底膜带半桥粒抗原(BP180和BP230)的致病性自身抗体是BP发病的关键环节。目前认为在体液免疫中,自身抗体的产生依赖于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辅助性T细胞(Th)的辅助下发生活化、增殖,进而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合成多种免疫球蛋白(Ig)。在自身抗体产生的过程中,一方面B细胞表面受体(BCR)捕获抗原为B细胞活化提供了第一信号,另一方面Th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第二信号。与此同时,B细胞膜表面存在协同刺激分子,共同参与调控B细胞的活化。因此,探究影响B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有助于深入解析B细胞活化和抗体生成的关键环节,对阐明BP发病机制并探讨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CD100(Semaphorin 4D)属于信号素(Semaphorin)家族成员之一,是首个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信号素蛋白,为I型膜分子。CD100分子是一种细胞膜表面蛋白,全长150-kDa,可被多种蛋白水解酶剪切后从细胞膜表面脱落,形成120-kDa的游离型分子(sCD100),并且这种游离形式的CD100具有和膜型CD100同样的生物活性。CD100的受体包括CD72,Plexin-B1和Plexin-B2,其中CD72主要表达于B淋巴细胞表面。研究表明CD72是B淋巴细胞表面重要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之一,可通过负向调控BCR信号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CD100与B细胞表面的CD72结合可“关闭”CD72对BCR的抑制信号,参与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和成熟。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说:BP患者血清及疱液中的sCD100可以通过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负向协同刺激分子CD72,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进而促进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参与BP的发生与发展。目的:1.分析BP患者血清、疱液及局部皮损中CD100的表达情况,明确CD100与BP的相关性;2.明确CD100对BP患者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作用,并阐明其具体机制。方法:1.收集BP患者血清、疱液和皮损组织,利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组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100在BP患者血清、疱液及局部皮损中的表达情况。2.评估BP患者BPDAI评分,测定BP患者抗BP180及抗BP230的抗体滴度,作为反映患者病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临床依据,进而与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的sCD100的浓度进行病情相关性分析。3.用不同浓度CD100重组蛋白刺激BP患者PBMC,于不同时间节点收集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抗BP180抗体滴度,筛选CD100重组蛋白刺激PBMC产生抗体的最佳浓度及刺激时间;在此基础上,用CD100重组蛋白最佳浓度刺激BP患者PBMC,于最佳刺激时间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抗BP180及抗体BP230抗体滴度,明确CD100对BP患者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作用。4.用CD100重组蛋白刺激BP患者PBMC,离心收集细胞沉淀,流式细胞术检测CD100刺激前后B细胞的分化情况;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筛选CD100刺激PBMC活化的下游通路;小分子通路抑制剂验证CD100活化B细胞的下游通路。5.收集BP患者PBMC、粒细胞、疱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亚群膜表面CD100表达情况,明确BP患者游离型sCD100的细胞来源;使用不同蛋白水解酶处理粒细胞,明确剪切细胞膜表面CD100的蛋白水解酶,并使用蛋白水解酶特异性抑制剂验证其剪切功能。结果:1.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的sCD10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与BP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活动性呈正相关;免疫组化、组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P患者表皮下水疱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大量表达CD100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2.CD100重组蛋白可诱导BP180~+BP230~-的患者PBMC产生抗BP180抗体,诱导BP180~+BP230~+的患者PBMC产生抗BP180和BP230抗体,而CD100抗体可显著抑制CD100蛋白刺激PBMC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3.CD100重组蛋白通过Akt/NF-κB/Erk通路活化PBMC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Akt/NF-κB/Erk的小分子抑制剂可显著抑制CD100重组蛋白刺激PBMC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4.CD100重组蛋白可刺激PBMC中CD19~+CD138~-B细胞向CD19~+CD138~+浆母细胞分化。5.BP患者血清及疱液中高水平sCD100来源于ADAM10蛋白水解酶对CD15~+粒细胞膜表面CD100的剪切。结论:在BP发病过程中,ADAM10剪切BP患者CD15~+细胞表面CD100,是BP患者血清和疱液中高水平sCD100的重要来源。升高的sCD100通过与B细胞表面CD72结合,活化Akt/NF-κB/Erk信号通路,诱导CD19~+CD138~-初始B细胞向具备抗体分泌功能的CD19~+CD138~+浆母细胞分化,导致抗BP180及抗BP230抗体的产生,进而引发皮肤免疫损伤。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BP患者血清及疱液中存在高水平的sCD100,并且明确了sCD100来源于ADAM10对CD15~+粒细胞的剪切作用,证实了CD100参与BP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研究结果丰富了BP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免疫学机制,为探索BP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图文】:

直接免疫荧光,病理


类天疱疮概述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Lever BP 是一种不同于天疱疮和疱疹样皮炎的独立性疾病[1]。BP 好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例约为 2.4-42.8 例/100 万人[2-5]。中国为 12.9%,低于欧洲的 19%—41%[6,7]。BP 临床表现为水肿性红正常皮肤或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大疱和血疱,疱壁紧张图 1.A);BP 组织病理学特点为表皮下水疱形成,疱内及真皮浅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B);直接免疫荧光(DIF)可见基膜或)C3 呈均质或线状沉积(图 1.C-D);盐裂间接免疫荧光(IIF者血清表现为抗 BMZ 的 IgG 沉积于表皮侧[8]。BP 病情慢性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赖于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P 发病机制,寻找潜在的特异性治疗靶点一直是学科领域关注的

连接蛋白,表皮


图 2 真表皮连接蛋白结构(Schmidt E. Lancet, 2013)[3]理因素。目前文献已报道的与 BP 发病相关的物理因素有紫外线(U和紫外线 A(PUVA)、放射疗法,热或电灼伤以及外科手术,这些物理接损伤 BMZ 区域的蛋白,改变该区域蛋白的正常抗原结构,导致致病和暴露因素,进而引起的泛发全身或仅局限于局部的皮肤免疫损伤[2染因素。有研究认为感染可以诱发 BP,尤其是疱疹病毒感染,因其损大量存在,而被认为与 BP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认为病毒插入宿主细胞,或病毒释放的游离抗原与宿主细胞的蛋白碎片相融合好与宿主细胞有相似的抗原表位,以上原因可导致在机体暗藏的致病[24]。 自身抗原的提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58.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安发;;浅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2期

2 任素芳;郭立辉;李为栋;张召坤;李兴光;崔宝玉;吴家强;张玉玉;;一个猪场高致病性PRRSV的分离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3 郭华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年06期

4 邓炜;欧阳芬;申虹;董伟;;六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年08期

5 唐海波;陈凤莲;饶桂波;姜佳佳;孟菲;白安斌;杨磊;吴健敏;;竹鼠源致病性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7年07期

6 任雪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上)[J];农家致富;2017年15期

7 王学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年23期

8 王雪芳;刘以水;宋小勇;敖礼林;;高致病性猪兰耳病及其综合防制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9 马晓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5期

10 邹学刚;吴继先;侯国帅;樊静;赵丽娟;欧洋;邹华;邹智勇;;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发高热综合征病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中国兽药杂志;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一红;马利宏;李晓静;邱洪凯;刘岳;于颖;刘宁宁;周恩民;;山东省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肖一红;吕军华;聂力;马晓春;周恩民;;高致病性与传统型PRRSV鉴别诊断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一红;聂丽;杨凤;王彤彤;王莉莉;高继明;吕军华;刘宁宁;刘思当;周恩民;;高致病性PRRSV对妊娠母猪致病性的研究[A];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郭亚辉;郭坚华;;水稻条斑病菌保藏13年的致病性检验[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郭亚辉;郭坚华;;水稻条斑病菌保藏13年的致病性检验[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仕龙;黄梅清;林天龙;江斌;庄向生;陈少莺;;应用单抗鉴别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杰;宁宜宝;刘业兵;邱立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肖燕;安同庆;田志军;韦天超;姜一峰;周艳君;彭金美;仇华吉;童光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后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差异转录基因文库的构建[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旭;沈欣悦;刘加圣;刘梅;徐玲霞;韦玉勇;周生;戴亚斌;;鸭源坦布苏病毒对不同禽种的致病性初步观察[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赵明军;吴志明;闫若潜;王东方;赵雪丽;刘梅芬;;鉴别高、低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惠钰;抗击致病性流感 我国已做好药物储备[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田帆;欧盟宣布暂停从加拿大进口家禽[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张亚丽;H7N9病毒的高致病性分析[N];医学参考报·灾害救援医学频道;2015年

4 晏国政;山西采取多种措施应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疫情[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5 晋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加强督促检查 抓好高致病性疫病[N];福建科技报;2008年

6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N];农民日报;2005年

7 李庆辉 杨丽雪;严看死守 确保不发生疫情[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8 山西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公司 高怀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高彦生;马来西亚半岛发生高效致病性禽流感(续报6)[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通讯员 何秉宁;我州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扎实开展[N];大理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萌;中国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病例表型分析和遗传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袁静;H9N2亚型禽流感北京燕雀分离株的致病性及传播力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3 张亚妮;谷胱甘肽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及抗生素抗性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何青;PRRSV不同致病性毒株非结构蛋白诱导靶细胞细胞因子差异表达的分子基础[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凤琴;高致病性PRRSV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袁率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其非结构蛋白调控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7 姜一峰;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强弱毒毒力差异的分子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王琦;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致病性增强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赵岩;Ⅳ型分泌系统在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引发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10 王立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不同致病性毒株抑制β-干扰素表达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汀;鸡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岛核心基因多重PCR方法建立[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2 沈盛县;CD100促进大疱性类天疱疮致病性自身抗体产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3 高嘉聪;我国部分地区PRRSV遗传变异分析及NSP9氨基酸突变对PRRSV致病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司冠;向日葵黑茎病病菌鉴定及种质资源抗性筛选[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5 刘优招;香港海鸥菌感染宿主的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性及基因组序列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6 李丽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与灭活苗免疫特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郝晓芳;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林海云;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致病性差异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9 赵泽坤;高致病性PRRSV的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白延杰;高、低致病性PRRSV的分离鉴定和二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4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24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