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素痣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5:54
【摘要】:第一部分无色素痣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 探讨无色素痣的临床特征。 方法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85例患者的发病年龄、类型、皮损部位、边缘形态、数量、大小、有无变化、家族史、是否合并其他异常以及治疗经过和效果等,并对患者进行午氏灯检查,部分行皮肤色素测定。 结果 27.1%的患者出生时发现皮损,出生后至3岁发病的有48.2%,24.7%出现于3岁以后,最大发病年龄为29岁。临床上以孤立型(45.9%)和节段型(54.1%)多见,好发于躯干部(29.4%),84.7%的皮损边缘不规则,63.5%的患者仅有处皮损,病程稳定,无家族史。患处的MIs为186.56±52.86,RMIs为80±11较正常(MIs=223.88±63.19)明显降低,高于白癜风处(MIs=128.57±64.31,RMIs=60±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无色素痣是一种早期发病的非家族聚集性的稳定的不规则色素减退性疾病,RMIs可作为其与正常皮肤和白癜风鉴别的客观依据。 第二部分无色素痣的组织学特征研究 目的 对无色素痣的皮损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探讨无色素痣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17例无色素痣患者的皮损区和正常组织取活检,进行HE染色、Fontana-Masson染色,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皮损区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处TYR、HMB45、TRP-1、TRP-2和CD117表达。 结果 HE染色无特异性改变。Fontana-Masson染色示皮损区黑素强度明显减弱。电镜发现黑素细胞数量减少,黑素小体减少,黑素细胞的胞浆和树突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中Ⅱ、Ⅲ期未成熟的黑素小体增多,角质形成细胞中可见聚集成团的黑素小体。免疫组织化学表明TYR、TRP-1表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HMB45、TRP-2、CD117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无色素痣的皮损中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数量均减少,未成熟黑素小体增多。黑素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黑素小体成熟障碍可能为发病机制之一。 第三部分无色素痣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 目的 探讨无色素痣的CLSM图像特征。方法 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无色素痣和正常皮肤组织,观察基底层细胞“黑素帽”的直径、密度和明亮度的特点。结果 无色素痣患者的黑素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残留的黑素帽亮度减低,多分布于真表皮交界的基底层细胞内,围绕真皮乳头形成明亮的环状或帽状结构,皮损区与正常皮肤分界区常不清晰。结论 无色素痣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结果与组织学研究结果相一致,临床上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图文】: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的无色素痣患者,,共85例,其中人(38.8%),女52人(61.2%),平均年龄10.42士10.47岁(4月一45岁问卷85份,统计结果如下:l发病年龄(I冬]l一l)令出生时:23例(27.1%)令O一3月:15例(17.7%)令3一6月:7例(8.2%)令6一12JJ:7例(5.2%)令l一3岁:12例(14.1%)令>3岁:21例(24.7%)2类型(图l一2)(]冬!l一3)令孤立刑:39例(45.9%)令节段型:46例(54.!%)令系统烈:术见(0)5八曰一O门曰一no曰q自少
本文编号:2636226
【图文】:
收集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的无色素痣患者,,共85例,其中人(38.8%),女52人(61.2%),平均年龄10.42士10.47岁(4月一45岁问卷85份,统计结果如下:l发病年龄(I冬]l一l)令出生时:23例(27.1%)令O一3月:15例(17.7%)令3一6月:7例(8.2%)令6一12JJ:7例(5.2%)令l一3岁:12例(14.1%)令>3岁:21例(24.7%)2类型(图l一2)(]冬!l一3)令孤立刑:39例(45.9%)令节段型:46例(54.!%)令系统烈:术见(0)5八曰一O门曰一no曰q自少
本文编号:263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362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