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紫杉醇溶液外用治疗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疗效观察及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07:10
【摘要】: 背景 银屑病(psoriasis)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我国患病率为0.123%,欧洲国家高达2%),其确切的病理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病的治疗是皮肤科领域的一大棘手问题。80年代以前,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银屑病是一种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引起的皮肤病,而将伴发的炎症现象视为次要特征。然而,近10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和基础病理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银屑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认识到本病存在免疫环节的异常,以及炎症网络的紊乱。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药物研究的方向也从单纯的抑制细胞增殖转为双向作用:既抑制过度增殖,也对抗免疫异常。因而,寻求新型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成为国内外皮肤科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紫杉醇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自90年代初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后,其独特的细胞内微管稳定机制受到关注。 w多入夕颀。厂毕业论文 酚 新近研究发现,山于抑制了微管的解聚活动,紫杉醇不仅能阻断细胞的有丝分 裂周期,抑制其增殖活动,而且还影响到一系列重要的细胞免疫和炎症活动(包 括细胞的迁移、趋化、粘附、胞内运输);因而紫杉醇对银屑病免疫病理进程的 影响值得探究。国外己有紫杉醇预防、治疗其他兔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的报道。 但国内外迄今未见紫杉醇治疗银屑病的相关实验或临床报道。 目 的 本试验构建豚鼠耳部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通过低浓度紫杉醇DMSO溶液 门00屹/ffil入高浓度紫杉醇 DMSO溶液乃00卜咖1)及阳性对照药物(艾洛松 软膏)的平行外用给药,观察紫杉醇溶液对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病理学评分、炎症 细胞浸润情况及其重要脏器(心、肝、肺、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旨在探讨 银屑病的病理机制及紫杉醇溶液外用治疗银屑病的可行性。 实验方法 5%心得安软膏均匀涂于哈脱莱豚鼠耳背,每R3次,连续3周,造成银屑 病样模型。豚鼠随机分为9组。组1:正常饲养X3 W;组2:造模后留取耳部 标本及朋器标本:组3:造模后不予任何处理,饲养XZw;组4:造模后耳部外 涂 40%DMSO溶液,tidXZW;组 5:造模后耳部外涂艾洛松软膏,tidX Iw;组 6:造模后耳部外涂 200fig/ml的紫杉醇 DMSO溶液,tidX lw;组 7:造模后耳 部外涂200pg/ml的紫杉醇DMSO溶液八id X Zw;组8:造模后耳部外涂500pg/ml 的紫杉醇DMSO溶液八idg Iw;组9:造模后耳部外涂500pg/ml的紫杉醇DMSO 溶液,tid X ZW。留取各组豚鼠耳部标本及脏器标本,每个标本随机选取 5个视 野,光镜下观察造模部位的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重要脏器(心、肝、 肺/肾)的病理结构改变。根据 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数目,应用 SPSS刀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皮肤HE染色情况 3 / 一叮尸入罗硕十毕业论文 喇阶 ①组1(正常组)镜下可见角质层较薄,颗粒层细胞约为1~3层,棘层细 胞约3~5层,呈多角形,基底层为单层柱状细胞,表皮突平坦;毛细血管扩张 不明显;真皮浅层稀疏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Baker评分0.glto.61。组2(造模 组)镜下可见广泛角化过度及灶性角化不全,其中2例角化不全部位可见Munro 微脓疡;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明显肥厚,表皮突下延,真皮乳头上顶;毛 细血管扩张、充血,真皮浅层及乳头部可见单一核及多形核细胞浸润,Baker 评分6.37土0.9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和造模组之间的组织学积分和炎症细 胞浸润数具有显著差异。 ②组3(不治疗组)、组4(DMSO治疗组)镜下所见与组2相似,Baker 评分分别为6二5t0石1和6.18to.8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3、组4的组织学评分 与组2无显著差异,提示该动物模型在不接受5%心得安软膏刺激的情况下还能 维持两周不消退,紫杉醇溶液的基质(即 40%DMSO溶液)无治疗作用。 ③组6、组8(治疗一周组)及组7、组9(治疗h周组)镜下可见角化过 度及角化不全现象减轻,棘层变薄,表皮角变平,少量毛细血管扩张,单一核 及多形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镜下未见Munro微脓疡。Baker评分分别为3.57 士0.86,3.13ti.13,2.67士0.乃和 2.13fo.sl炎症细胞浸润数分别为 60.07土3.95, 58.2乃5.刀,53.24土3.93和52.21t3.56,与组3、组4L较均存在显著差异。此 外,组6与组8,组7与组9的组间Baker评分及炎症细胞浸润数比较存在显著 差异。组7与组6,组9与组8进行组间比较,尽管Baker评分和炎症细胞浸润 数目均有不问程度的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④组5(K洛松组)的B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58.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熙;两种加工工艺对鹌鹑肉食品嫩度影响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1993年04期

2 朱永平,余应年,陈星若;N—亚硝基化合物致癌活性和物理化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1996年05期

3 汪求真,修翠珍,王忠东;青岛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性规律[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曾洁,王憬惺,孙水仙,陈强,米新玉,陈雪黎,宋宁,姚志强;四川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5期

5 施利国!学报编辑部,滨州市256603,张安年!学报编辑部,滨州市256603,赵桂华!学报编辑部,滨州市256603;医学论文常见统计问题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黄飞,何明;圆分布法分析船舶交通流量的规律[J];船舶工程;2000年03期

7 刘庆武,胡志艳;如何用SPSS、SAS统计软件进行正态性检验[J];湘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郭鹏飞,张罗漫,熊林平,徐荷,张宏伟,田文华,高宏伟,陈千;华东某地区军队人员两周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张安宁,马世宽,王鸿英,秦万龙,石作宏;西水地区旱獭鼠疫流行时某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J];地方病通报;2001年03期

10 王璐,丁辛;经编人造血管的制备工序对管壁性能均匀性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容蓉;吕青涛;巢剑非;杨勇;;山东不同产地丹参的HPLC化学模式识别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谭梦晖;庞惠芳;黄莉;金若敏;;逍遥片抗乳腺增生作用的实验研究[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诚;Bt水稻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和优势天敌的生态风险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2 张兰桐;山茱萸提取液制备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3 叶旭军;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毛伟征;激活小鼠网膜乳斑及腹腔巨噬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王田蔚;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郝模;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春英;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基础与临床研究:短半衰期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志红;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特点和慢肝消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杨莉;药物经济学评价需求、方法与指南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黄育华;海珠益肝方对实验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吉伟;过敏性猝死豚鼠体内肥大细胞超微结构及P物质变化的法医病理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2 陈亮;P物质对人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梁士杰;医学论文中常用实验设计方案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守勇;酸枣仁汤组分配伍的抗焦虑作用及机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曾俐琴;一氧化氮在胎儿—胎盘功能监测中的作用[D];江西医学院;2000年

6 韩斌德;CD_44V7/V8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江西医学院;2000年

7 陈定伟;DNA修复基因hrad51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D];浙江大学;2001年

8 张君飞;城市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评估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贺宪民;医学多元资料分析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10 武婕;ET和NO在脑出血中的变化以及硫酸镁的干预作用[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42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42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