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根据特应性病史、吸入/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结果、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将AD分成两种亚型:外源性特应性皮炎(EAD)和内源性特应性皮炎(IAD),两者都具有典型的皮损形态和分布。虽然有部分学者认为儿童IAD仅是向EAD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最终会发展成为EAD,但两种亚型AD在临床和免疫学方面存在许多差异。瘙痒是两种亚型AD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AD患者耐痒阈值显著下降,患者因频繁搔抓,不仅加重皮肤屏障功能失调,抗菌肽水平下降,微生物定植增加,而且还直接释放促炎症因子,是启动和维持AD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白介素-31(IL-31)是新报道的细胞因子,具有四个α螺旋结构的单链分子,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通过与其功能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过度表达IL-31的转基因小鼠出现严重皮炎并伴有剧烈搔抓,并且该小鼠血清总IgE水平在正常范围,提示IL-31与AD瘙痒发生及IAD有关。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 观察特应性皮炎外周血单个核白细胞(PBMCs)IL-31表达以及IAD、EAD IL-31表达差异,探讨IL-31与AD瘙痒、疾病严重程度、血清总IgE水平等的关系以及参与AD瘙痒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22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与22例健康儿童PBMCs IL-31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IgE水平;对AD患儿进行搔抓、失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评分和14种吸入组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嗜酸性细胞绝对计数。同时免疫组化法检测AD皮损和正常皮肤IL-31功能受体A(IL-31RA)表达与分布。 结果 1.患儿血清总IgE水平中位数260.05IU/ml(5.9~1131.01),嗜酸粒细胞中位数510×109/L(240-980×109/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㩳0.0001)。13种吸入抗原皮肤点刺实验至少一种阳性者2岁4例,2岁9例。 2. 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AD 49.85±21.36,其中瘙痒评分7.22±2.84;睡眠影响程度评分5.45±3.19;皮肤病变累及的面积评分7.22±4.5。 3. AD患儿PBMCs IL-31表达显著增加,是健康对照组的23.2倍(P㩳0.0001),AD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受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较无刺激组IL-3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SEB刺激AD组是SEB刺激健康对照组的20.44倍。 4. EAD相对于IAD PBMCs表达IL-31mRNA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5. AD患者PBMCs表达的IL-31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AD呈正相关(r=0.491,P=0.02㩳0.05),并且IL-31表达量与SCORAD中瘙痒评分、影响睡眠程度评分、皮肤病变累及的面积评分均呈正相关(r=0.544,P㩳0.05;r=0.622,P㩳0.01;r=0.492,P㩳0.01)。 6.本实验未发现AD患者IL-31表达量与血清总IgE水平相关 7. IL-31RA表达在皮肤表皮细胞胞浆内,AD皮损IL-31R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并且IL-31RA在AD患儿皮损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被囊以及神经纤维束有较强表达。 结论 1. AD组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 2. SEB能诱导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快速表达IL-31,是IL-31产生的重要调节因素,SEB不仅仅作为超抗原参与AD发病,还可能通过金葡菌定植-SEB-IL-31加剧和维持AD炎症。 3. IL-31可能不是促成内外源性AD免疫学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但IL-31与AD瘙痒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量可以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是诊断AD的有用参考指标之一。 4. IL-31可能作为独力因素参与儿童特应性皮炎瘙痒发生而不依赖血清总IgE水平。 5. IL-31可能经由其分布在皮肤感受器及感觉神经纤维的功能性受体或通过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功能性受体,直接/间接调节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功能以及神经肽的合成,从而参与AD瘙痒形成。
【图文】: AD 患者和健康对照 PBMCs 在 10%胎牛血清的 RPIM-1640 培养基中,加或不加入 SEB 刺激培养。单核细胞于 3 小时后贴壁,而淋巴细胞则悬浮生长PBMCs 在 SEB 刺激后 16h 出现增殖,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并且聚集成团(图AD 患者 PBMCs 更加活跃,形成的细胞集落更多更大。AC
34图-11 图①示AD患者皮损处表皮全层细胞胞浆内IL-31RA表达显著增强(免疫组化,×400)。图②为健康对照皮肤, IL-31RA 在表皮细胞表达微弱(免疫组化,×400)图-12 图③示 AD 皮肤真皮乳头处触觉小体(↑)被膜阳性表达(免疫组化,×400)。图④示 AD 皮肤真皮层环层小体被囊(↑)、神经纤维(↑)均有 IL-31RA 较强表达(免疫组化,×400)。图⑤示 AD 皮肤神经纤维阳性表达(免疫组化,,×400)(↑)⑤④③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5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大夫;;尿道瘙痒是怎么回事?[J];药物与人;2011年09期
2 王彦礼;包旭宏;王怡薇;李涛;周钟鸣;杨伟鹏;;青鹏膏剂对豚鼠瘙痒及湿疹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4期
3 吴晓敏;尚秀葵;;灸治面疽案[J];中国针灸;2011年05期
4 蒲昭和;;甜食引来的炎症[J];家庭医学;2011年02期
5 王翟;;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日常预防[J];人人健康;2011年14期
6 王奔;吴艳;;洗刷的烦恼——主妇手[J];家庭医学;2011年04期
7 王传珍;周迎;靳曰军;;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3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年07期
8 高永伟;崔瑛;;足浴祛脚气[J];家庭医学;2011年02期
9 徐分根;;用“阳浮而阴弱”之理治顽疹三则[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闫军堂;刘晓倩;刘敏;王庆国;;王庆国治疗湿疹经验[J];中医杂志;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冬平;李蜀平;董莹;;除湿颗粒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月葵;梁庆;王晖;陈垦;;复合物质致小鼠瘙痒模型的建立[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家鹏;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肥大细胞的功能异常及其在瘙痒发生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向娟;IL-31与特应性皮炎瘙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丁媛;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及IgE水平检测[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3 赵璐;以痒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HIV感染2例[D];浙江大学;2007年
4 张伟;祛风法在瘙痒性皮肤病中的应用规律探讨[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廖人燕;刮痧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闫玉丹;刺络泻血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65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5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