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SKH-1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22:01
【摘要】:背景紫外线(Ultraviolet,UV)引起的急性光损伤可在日光照射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生,临床表现为红斑、晒黑和晒伤等,可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可发生光毒性或光敏性反应,诱发日光性皮肤病。紫外线急性损伤除了造成皮肤炎症外,也破坏皮肤屏障,使得皮肤水分失衡。在组织学上可发生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晒伤细胞形成、细胞间海绵水肿等;在分子水平上诱导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刺激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炎症相关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等,从而引起皮肤炎症损伤。目前对紫外线急性损伤的防护措施以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为主,然而上述方法耗时耗力,严格遵守防晒要求时常依从性差。是否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防护紫外线损伤,是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膳食营养补充来预防疾病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关注。其中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是花生酸类的前体物质,可与细胞膜上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6 PUFA)例如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竞争,从而减少AA来源的相关炎症因子和免疫相关信号分子,抑制炎症反应。膳食补充n-3 PUFA是否可以减轻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其量效关系和机制如何,尚缺乏研究。目的本研究在紫外线诱导的SKH-1无毛小鼠急性光损伤模型上,验证n-3 PUFA对皮肤光损伤的保护作用,确定有效剂量,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定制5组特殊实验小鼠饲料,每组的PUFA含量不同,其中n-3 PUFA含量分为0%、12.5%、25%、50%、100%;相应的n-6 PUFA含量为100%、88.5%、75%、50%、0%,其余营养成分同普通实验小鼠饲料。在特殊饮食第2周、第4周、第8周时,每组中选取10只小鼠,使用SS-03AB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急性光损伤造模。另外5只小鼠不照光,为阴性对照。紫外线照射后24h后观察皮肤红肿、脱屑等表现;活检取皮肤行病理检查,观察细胞间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晒伤细胞情况,比较各特殊饲养组间表皮厚度变化。并对小鼠皮肤屏障功能进行测定,包括经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和皮肤含水量。对活检小鼠皮肤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m 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4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特殊饮食第8周时,皮肤镜及大体观察均显示:n-3 PUFA含量为25%、50%、100%的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反应程度较n-3 PUFA含量为0%、12.5%两组轻。组织学显示:未照光小鼠皮肤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层次清晰,表皮厚薄均匀,不同饮食组之间未见差异变化。而照光24小时后n-3 PUFA含量为25%、50%、100%的小鼠相对于0%、12.5%两组的小鼠,表皮增厚、细胞间水肿、炎细胞浸润程度较轻,晒伤细胞较少。紫外线照射后,小鼠皮肤经皮失水率TEWL值升高,皮肤含水量降低,在n-3 PUFA含量高的组别,TEWL升高程度较低,皮肤含水量较高,及皮肤屏障损伤程度较小。在n-3 PUFA含量高的组别中发现,紫外线照射后,组织内IL-1β、TNF-α、IL-6表达量相对较低,组织内IL-1β、TNF-αm RNA的相对产生量越低(p0.05);IL-1β、IL-4、IL-6、TNF-α四种炎症因子蛋白水平含量越低(p0.05)。在特殊饮食第2周和第4周也有上述变化趋势。结论膳食补充n-3 PUFA对紫外线引起的急性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n-3 PUFA含量需达到总脂肪酸含量的25%以上,且含量越高,保护作用越强。
【图文】:

二十烷酸,无毛小鼠,室温控制


图 1 n-3PUFA 和 n-6PUFA 代谢不同的类二十烷酸Figure 1 Differential eicosanoid metabolism from n-3 PUFA and n-6 PUFA料物国JAKSON实验室引进的SKH-1无毛小鼠,繁育饲养于上海市公共卫心。实验选用 5 到 6 周龄、体重 25g 左右的雄性小鼠,饲养于本实养室内;室温控制在 20~24℃,并调整相对湿度为 55%;使用普通饲养小鼠,适应本实验室环境一周后进行本实验研究。料

小鼠,UV照射,皮肤,照光


图 2 特殊喂养第 2 周(A)、4 周(B)、8 周(C)UV 照射小鼠 24 小时后大体观皮肤情各组未照光小鼠皮肤皮肤正常,色泽均匀,肉眼未见晒伤,表皮厚薄均匀,,组间没有明异(A-C a-e);1MED UV 照光 24 小时后,喂食第 4 周各组小鼠皮肤正常,组间没有明异(B f-j);而喂食第 8 周 n-3PUFA 含量 0%、12.5%两组小鼠皮肤上可见轻微红肿(C f、含量 25%、50%、100%三组小鼠皮肤红肿不明显(C h-j)。照光 2MED 后,喂食第 4 周为 0%、12.5%的两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轻微红肿、搔抓痕迹(B k、l);含量 25%、50%、1三组小鼠小鼠皮肤红肿不明显(B m-o)。而喂食第 8 周,照光 2MED 后,含量为 0%、1的两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红斑、明显水肿、脱屑、搔抓痕迹等晒伤反应(C k、l);含量 250%两组小鼠仅发现轻微红肿,无脱屑及搔抓痕迹(C m、n);含量 100%的小鼠皮肤红明显(C o)。Figure 2 Acute light damage was observed at 24h post UV (on the 2nd weeks (A), 4th weeksand 8th weeks (C) with special feeding).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5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陈旭;顾恒;;紫外线诱导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反应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6年02期

2 张艺;孙丽蕴;;中药防治紫外线急性皮肤反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年12期

3 叶希韵;;紫外线致皮肤光老化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5年11期

4 田玉玲;王化虹;田雨;张维;滕贵根;何群;;不同比例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对DSS诱导大鼠急性结肠炎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14期

5 刘国宁;陈斌;;皮肤老化中弹性组织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年05期

6 胡珍;于春水;;皮肤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7期

7 路婷婷;陈亚泽;卢涛;张予阳;;紫外线的皮肤损伤机制及具有紫外线防护作用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年12期

8 胡坚;杨闰平;李恒进;赵华;;中波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急性光损伤模型中ASC和caspase-1的表达[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郑秋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袁超;王学民;杨丽洁;吴佩兰;李宁;周玉田;;光损伤后皮肤屏障功能在24h内的变化[J];毒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蕾;限食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DS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Nrf2氧化通路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266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