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和目的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脓疱性银屑病基本上可分为两型: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eneralized pustular psoriasis GPP)患者全身出现脓疱,可伴发热,部分患者发病可能与IL36RN基因突变触发异常炎症反应通路有关。IL36RN 基因(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编码 IL-36Ra 蛋白(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IL-36Ra 是 IL-36 包括 IL-36y 的天然拮抗剂,IL-36Ra通过与IL-36R(IL-36 receptor)结合从而阻断IL-36介导的炎症反应。IL36RN基因突变则导致IL-36Ra结构功能异常,失去拮抗IL-36y能力,此时IL-36y可通过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使IL-8异常表达。IL-8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因子,可募集中性粒细胞在表皮聚集形成脓疱。研究表明GPP患者血清中IL-8、IL-36y浓度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升高,皮损IL-8、IL-36γ较正常对照、扁平苔藓等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皮损明显升高,而IL-36R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 pustulosis PPP)是一种主要局限于手掌、足跖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红斑、鳞屑及脓疱为特点,有学说认为它是GPP的局限型。PPP流行病学资料有限,报道日本患病率为0.12%,好发于45-65岁女性。PPP发病机制复杂,现报道其发病与遗传、免疫、汗腺汗管、IV型变态反应、感染、甲状腺疾病等相关。PPP患者皮损汗液分泌量较非皮损部位及健康对照者降低,汗管周围存在组织细胞、T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然而,PPP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较缺乏。IL-8、IL-36γ、IL-36Ra在P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无相关研究,中国PPP患者IL36RN基因突变情况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拟探索掌跖脓疱病患者皮损中IL-8,IL-36y,IL-36Ra与汗管在PPP发病中的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PPP患者是否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一样,存在IL36RN基因突变。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51例PPP患者外周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用于提取DNA,并通过PCR技术扩增IL36RN基因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选取其中17例PPP患者皮损组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以14例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 PSV)患者皮损组织及12例正常皮肤作对照。此外,选取其中7例PPP患者皮损组织进行逆转录荧光定量PCR(RT-PCR),以8例PSV皮损组织及6例正常皮损组织作对照。留取皮损组织时,PPP及PSV患者均处于疾病活动期,就诊前6周未进行系统或局部治疗。正常皮肤组织来自手术切除的掌跖色素痣边缘正常皮肤。方法1.RT-PCR检测患者皮损中IL-8、IL-36γ及IL-36Ra mRNA表达量:Trizol法提取新鲜皮肤组织总RNA。应用试剂盒(GoscriptrM 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将RNA 逆转录为 cDNA。使用 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及 ABI 7500 Real-Time PCR进行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通过RT-PCR的扩增及溶解曲线判断扩增效率,根据目的基因和内参比值以2-△△Ct分别计算IL-8、IL-36γ及IL-36RamRNA的相对表达量。2.IL-8、IL-36γ、IL-36Ra及E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石蜡包埋组织,4μm厚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nvidion二步法,DAB显色,不加一抗作阴性对照。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组织阳性部位及染色强度进行判读。表皮IL-8、IL-36γ及IL-36Ra染色强度采用半定量方法评估:0=不着色,1=弱着色,2=中等着色,3=强着色。3.IL-36γ干预HaCaT细胞:体外培养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株,应用浓度分别为80、100及120ng/mlIL-36γ刺激细胞,并设置空白对照组。六孔板培养细胞,48h后收集HaCaT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PCR测定细胞中IL-8 mRNA的表达量;同时收集细胞上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IL-8表达水平。4.应用试剂盒(AxyPrepBloodGenomic DNAMiniprepkit)提取 51 名 PPP 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通过GenBank(NM_012275)获取IL36RN基因序列,使用Primer 5设计7对引物。以患者DNA为模板,采用多聚酶链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IL36RN基因及其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分析患者DNA序列,使用SIFT/PolyPhen软件预测突变蛋白的功能。结果1.IL-8mRNA在PPP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PSV及健康对照者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IL-36γmRNA在PPP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及PSV均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S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5)。IL-36Ra mRNA在PPP及PSV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明显升高(P< 0.001P<0.01),在PPP及PSV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286)。2.IL-8蛋白在PPP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PSV及健康对照者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4);IL-36γ蛋白在PPP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皮损明显升高(P=0.01),与PSV皮损比较无明显差异(P=0.65);IL-36Ra蛋白表达水平在PPP,PSV及健康对照皮损中均无明显差异(P均0.10)。3.PPP皮损脓疱中中性粒细胞IL-8染色强阳性;PSV皮损中除Muro微脓疡外,IL-8染色阴性;PPP皮损脓疱疱壁细胞及周围角质形成细胞IL-36γ、EMA染色阳性,两者染色阳性位置重叠。此外,真皮汗管细胞胞质IL-36-γ染色阳性。IL-36Ra在PPP、PSV及正常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胞质阳性表达。4.不同浓度(80ng/ml,100ng/ml,120ng/ml)IL-36y干预HaCaT细胞后,细胞IL-8 mRNA转录水平及细胞上清液中IL-8分泌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升高,当IL-36y培养浓度为1OOng/ml时升高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P=0.01)。5.51例PPP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单碱基错义置换突变,共4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5例患者发生c.140AG/p.Asn47Ser,2例发生c.258GA/p.Met86IIe,1 例发生c.115+6TC及1例c.169GA/p.Va157IIe突变,所有患者均为杂合突变。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及己报道致病突变基因比对,这些突变位点在PPP患者中可能不存在致病性。且有突变及无突变PPP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及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1)。结论1.PPP皮损中IL-8、IL-36γ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异常升高,IL-36Ra表达水平正常。IL-8、IL-36γ在P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36Ra可能不是PPP的发病相关因素。2.PPP皮损脓疱可能于表皮顶端汗管处形成,并与IL-36γ、IL-8异常表达相关。汗管细胞可表达IL-36γ。3、IL-36γ可直接刺激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异常表达IL-8。4、51例中国PPP患者中未发现IL36RN基因明确致病突变,其发病与IL36RN基因突变可能不相关。
【图文】: 图3邋GAPDH、IL-8基因实时定量PCR溶解曲线逡逑
?50逦700逦7¥0逦s0邋0逦8i0逦tOO逦090逦8S0逦TOO逦75邋0逦M.O逦89邋0逦60邋0逦9S0逡逑Tempe?ature邋?cf邋^逦Temperature逦C0)逡逑GAPDH逦IL-8逡逑图3邋GAPDH、IL-8基因实时定量PCR溶解曲线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5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春生;李寅莹;解会杰;王微;;掌跖脓疱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16期
2 ;北京协和医院发现罕见的铜过敏所致掌跖脓疱病病例[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年03期
3 潘坤;胡素娟;韩存连;;56例掌跖脓疱病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2期
4 张彪,兰广萍,胡本超,时念成;局部PUVA治疗掌跖脓疱病8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年06期
5 许伟,张传波,张峰;中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2期
6 朱天毅,王琪,陈燕芬;PUVA等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3期
7 朱天毅,王琪,陈燕芬;PUVA等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1年09期
8 刘兆清,唐秀英,赵汉青;阿罗神治疗掌跖脓疱病12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6期
9 徐小丽,钟白玉,叶庆佾;~(90)锶治疗掌跖脓疱病36例报告[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年03期
10 孙力;氯喹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梦平;吴涛;晓慧;;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掌跖脓疱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石桂华;杨英川;;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60例疗效观察[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娄卫海;;张志礼先生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4 张继刚;杨维玲;;掌跖脓疱病进展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立玉;;阿维A治疗掌跖脓疱病45例疗效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化疗药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张江林;黄烽;;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A];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健;杨森;张学军;;掌跖脓疱病病因学与治疗学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菜文文;陈宏;;掌跖脓疱病并发变应性血管炎一例[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王金校;王向东;乔刚;;掌跖脓疱病32例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史飞;赵庆利;刘玮;;蔡瑞康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经验总结[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郭旭光;治掌跖脓疱病验方[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掌跖脓疱病是种什么病?[N];健康时报;2005年
3 段文利;协和医院首例报道铜过敏所致掌跖脓疱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晓玲;掌跖脓疱病发病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杨青;关节病型银屑病临床与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溪;环孢素对掌跖脓疱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胡文星;雷公藤多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高丽娟;掌跖脓疱病临床相关因素及白芍总苷治疗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4 陈维天;中药熏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琳;清热除湿祛毒汤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张艳红;中药汤剂联合火针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周小琴;清疱饮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暴静;石蓝草煎剂加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9 王璐;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662765